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腐败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犯罪所得资产的转移和藏匿也变得多样化,使各国打击腐败犯罪有了新的重要意义。同时,建立有效的资产追回机制,全面追回境外腐败资产势在必行,但在实践中却因法律等方面的障碍,追回腐败资产面临重重困难。《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五章确立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为腐败受害国破解追回腐败所得资产难题提供了重大转机。我国作为腐败犯罪的一个重要受害国,应当加紧研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有效利用“资产追回机制”追回外流的资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腐败犯罪日益猖獗,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公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诞生,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反腐败国际机制和国际制度.预防腐败是抵制腐败的良药,也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重要的着眼点.然而我们不能仅对公职人员进行预防,进行反腐败、廉洁性教育,要想从根源处防止腐败,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不能忽视校园的防腐败法制教育.本文以预防腐败为角度,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强调我国校园防腐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首次确立了预防、刑事定罪与执法、国际合作、资产追回、履约监督等国际社会合作反腐的五大机制,为世界各国执行对各种腐败行为的定罪、惩处、责任追究、预防、国际法律合作、资产追回以及履行监督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5年生效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打击腐败犯罪、追回赃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国际合作平台,相关工作进展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追赃成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境外追赃中资产分享机制的缺乏是问题的关键。通常,资产流出国往往为发展中国家,资产流入国则常为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有必要建立资产分享机制,并进一步与资产所在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签署资产分享协议。通过探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追赃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并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资产分享制度与安排,从而探寻适合构建我国资产分享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出台为各国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了样本.作为<公约>参加国,中国应当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通过组建反腐败机构、在相关法律中贯彻<公约>规定的精神等方式,加强反腐败工作.对照<公约>规定,我国在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上都存在不足,亟需完善,应尽快构建预防与打击并重、实体规定与程序设置相协调的反腐败体系.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世界各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回避了"死刑不引渡"问题,而该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的主要障碍.通过辨析"死刑不引渡"究竟是一项引渡原则还是一种法律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期为我国顺利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反腐败国际法律文件,它从国内防范和国际合作两方面对反腐败问题做了规定。反腐败缺乏国际法律依据一直是国际社会反腐败存在的障碍,该公约在反腐败国际合作领域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成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有力保障。而公约就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犯罪侦察、罪犯引渡、腐败所得资产的追回等问题的相关规定,更是反腐败国际合作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资产追回的民事诉讼主体,在理论上具有应然性、合理性、可行性.无论是作为被诉诸民事诉讼的腐败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还是作为因腐败犯罪行为而遭受利益损失的其国民的代表,国家均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作为《公约》缔约国,我国一方面应当对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当事人的范围进行修改,使之扩大及于国家,以履行所负的国际条约义务,另一方面则可以以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国家的代表,在外国国内法院提起旨在追回腐败犯罪所得资产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职人员腐败与洗钱尤其是跨国洗钱的联系十分紧密。腐败分子在实施犯罪时,一般伴随着非法来源资金的转移。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非法来源资金转移的预防与监测机制,将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犯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各国勾勒了一个腐败资金转移预防与监测的机制框架,具体包括核实客户身份、强化审查制度、身份与交易记录、对空壳银行的管制、财产申报制度以及金融情报机构建设等。其中,金融机构或者说金融法律制度的任务很重。我国的腐败犯罪十分严重,当前,党和政府在打击腐败方面显示了坚定的决心。我国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乃至金融立法工作者要想在反腐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确保《公约》的相关规定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1.
惩治贪官是全球所有国家的共识,其主要依据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犯罪的最完整、最全面而又具有广泛性、创新性的国际公约,并奠定了各国打击腐败犯罪的国际法基础。我国也已基本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法律制度,一是要制定《反腐败法典》,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反腐败法律体系;二是强化预防腐败的制度,从源头上铲除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完善惩治腐败的刑事法律;四是坚持程序正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一个专门性的反腐败公约,它体现了国际社会反腐败法律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其为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法律机制树立了一个典范。我国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尚不成熟,作为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应相应修改和完善国内相关反腐败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力交易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一种新型腐败犯罪,是贿赂犯罪的外围犯罪,目前我国刑法中尚无任何与之对应的罪名.建议在刑法分则第8章"贪污贿赂罪"中增设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和有影响力人员受贿罪,以实现该罪的国内法转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严峻挑战,一些国家在反腐败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惩治党政官员腐败中,要借鉴各国治理腐败的成功经验,吸取腐败对执政党和国家的危害与教训,创建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蕴含着丰富的反贪污犯罪的刑法理念与经验,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我国贪污罪的刑事立法存在着诸多缺陷。为更有力地打击贪污犯罪,我国刑事立法应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外国关于贪污罪之规定,对贪污罪的主体、对象及财产追回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制定通过已有数年,但是有关该公约的争论--直存在.因此科学地对公约进行评述和解读实属必要.首先<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症结是<公约>混淆了定义与保护范围的界限:其次<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积极和消极区分,值得肯定;再次,虽然<公约>对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避而不谈,但事出有因;第四.<公约>提出鼓励参与的保护方式是非常明智的;最后,我们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作用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确立并完善反腐败机制是目前各国治理腐败的主要措施。国外的反腐败机制主要包括:建立独立、高效的反腐败机构;加强对公职人员行为的约束和道德教育;集中开展反腐败活动;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等。这些措施为我国反腐败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追捕外逃贪官成为热门话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国人大已批准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而对腐败行为打击力度更大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于10月31日在联大通过。国际反腐合作的加强,使国内媒体一片欢呼,仿佛正在国外花天酒  相似文献   

19.
腐败问题一直是全球性、历史性的难题,甚至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癌症".日本是一个治理腐败比较成功的国家,根据著名反腐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2006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日本位列世界最清廉的国家前20名.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腐败已经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治理腐败成为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腐败更是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一股重要阻力,预防整治腐败刻不容缓。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反腐败工作得到世界各国认可,对我国内地反腐败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