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7,(2)
江苏作文:《人与路》在友人印象中,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一个浪漫的情人,一个浪漫的文人,年少的他,在绘画、治印、音乐上颇有造诣,这并非出于他对艺术的好奇,而是他  相似文献   

2.
浪漫的话题,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浪漫的话题,是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话题,浪漫的话题,是一个陈旧而又崭新的话题。有人追求浪漫的形式,有人追求浪漫的内容。有人拥有浪漫的物质生活,有人拥有浪漫的精神世界。有人认为浪漫是一个贬义词,有人认为浪漫是一个褒义词。关于浪漫的话题,正如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想法与说法。这里选发三篇参赛作,请广大读看看他们对浪漫有何新的解读。担任本期裁判的是本刊主编助理金立群博士,他的评语与亮分很有道理,请读参考。下期赛题一《我们怎样去北京》。  相似文献   

3.
若不是朋友向我描述她的友人病得双腿像枯木般瘦,我恐怕不会再忆起那一段乡间小事了. 我不认识朋友的友人,据说他是个擅园艺的雅士,年轻时颇有几段浪漫情事,可惜薄缘难以深耕,就这么孑然一身老了.朋友跟他的交情不深不浅,近二十年了,比普通朋友黏些但还揉不成知己,宽着说,算是放在心坎儿上的.  相似文献   

4.
柳庆云 《学语文》2006,(6):39-40
微型小说《回家》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文章。可它妙就妙在表达思乡情绪的手段上。他没有直抒胸臆,大叹对家乡之思念;他没有大谈对家乡之热爱;他也没有沉醉在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中:他更没有找个人攀谈以解思乡之苦。他采用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法,寄钱给了他的友人.让友人帮他回家乡,沿着自己回家的路线走一遍,问候一遍自己想要问候的人,甚至闻一闻存留在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父爱     
江南华 《师道》2002,(12):59
不经意间,与友人相识已有几个年头。那时,他的女儿还小,刚上小学一年级。初见那小女孩,心里兀自有几分惋惜。友人和他的妻子,算得上是一对璧人,然而他们的女儿似乎并不遗传他们的优秀,脸色有些黄,肤色有些暗,眼睛不是很有神。但这丝毫不影响友人对女儿的疼惜,女儿也常把两只小手搭在父亲的脖子上吊着说话,画面很是温馨。第一次强烈感受到友人对女儿的爱,是在翻看他女儿相簿的时候。相片中友人的女儿给我的感觉,全然不是我平时所见到的那个脸色有些黄、肤色有些暗、眼睛不是很有神的女孩。相片中的女孩,大约也就四、五岁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我不知道什么最浪漫,什么是浪漫,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浪漫,我只是一直在追寻,追寻着我心中浪漫的真谛。--题记残缺的浪漫有这样一个故事:伯爵与他忠心的管家生活在一起,曾经孤单的伯爵不再孤单了,因为他有可以信任的人--他最亲密的管  相似文献   

7.
笑话     
“尊重”夫人有一位学究,正在朋友家拜访。天突然下起大雨,友人便说:“天又落雨,我们也谈得投机,你干脆在我这里过夜算了。”“好的好的,多谢挽留。”他答应着,但一转眼却不见了。友人以为他上厕所,也不在意。一个小时之后,他冒雨进来,淋成落汤鸡。友人忙问他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8.
《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文字比较浅显,学生通过注解很快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对这个简单的故事,也能说出很多道理。有学生说文中友人不守信用,因为他没有按时到达;有学生说友人没礼貌。他骂陈太丘不是人;还有学生说陈太丘的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因为他面对元方的回答感到惭愧。对于元方的做法,有学生认为他回答友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9.
拉开帷幕     
拉开帷幕邵开殊直视着友人的眼睛,我看见那是一双闪着兴奋之光的眸子,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原因却很简单:他又接了一个新班。新学期,新班级,新的戏剧又要拉开帷幕了。友人这样说。你是当然的导演了。我说:当然,他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我会导出最生动的戏剧来——团结友...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既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主义。人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正若不是朋友向我描述她的友人病得双腿像枯木般瘦,我恐怕不会再忆起那一段乡间小事了。我不认识朋友的友人,据说他是个擅园艺的雅士,年轻时颇有几段浪漫情事,可惜薄缘难以深耕,就这么孑然一身老了。朋友跟他的交情不深不浅,近二十年了,比普通朋友黏些但还揉不成知己,宽着说,算是放在心坎儿上的。朋友得知他罹患重症,即刻动用人脉打探权威医师并且陪他看诊。刀,免不了要开,接着还得承受一连串复杂且艰辛的治疗过程。她买了一顶时髦的扁帽送他,在帽上签名的不是哪位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而是她的法师朋友及几  相似文献   

12.
吴敬梓的“暖足”吴敬梓39岁开始写《儒林外史》,因家境贫困,他只好依靠典当衣物、卖文和友人周济维持生活。冬日天寒,屋里无火取暖。夜间写书时寒冷难耐,于是他就邀约一些穷朋友,乘着月光,绕城跑步取暖,谓之“暖足”。他的友人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有这样...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作为一个神秘的文坛怪杰、风流才子,在近代中国新旧交替的剧烈动荡中,走过了他短暂而凄楚的悲凉人生,他孤寂、矛盾的心灵在世纪末的风雨飘摇中痛苦挣扎,绝望哀鸣。浓郁的感伤情慷已融入他生命的深层,成为他浪漫孤旅中的一朵哀艳之花。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苏曼殊的感伤之旅: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苏曼殊个性主义反抗方式的矛盾性;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情感共鸣及个体反抗的精神畸变;浪漫感伤情怀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堆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幺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的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的青青柳色,看了看友人已经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相似文献   

15.
装出好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平时他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各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  相似文献   

16.
菊花茶     
早前,我在《扬子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那杯菊花荼》,被文中一位日本友人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文章说的是一位日本友人到作者家中喝茶聊天。令作者感到吃惊的是那位日本友人在喝完茶后把杯里剩下的菊花也一起喝掉了。作者原以为他特爱吃菊花,其实不然。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尊重主人,不想给朋友家留下垃圾给主人添加麻烦,二来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最近跟一个北大的老朋友吃饭。我问他,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你会选择哪个词?他的回答在我意料之外。他居然说:“浪漫。”后来我琢磨琢磨,其实也对,那时候生活在北京的确是有些浪漫的。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友人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友人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友人的劝告提上灯笼回家,但最后盲人还是被人撞了。盲人于是就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早已熄灭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喜欢拿别人的灯笼去照亮别人,但手上灯笼早已熄灭却全然不知。这与“盲人掌灯”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19.
拥抱     
每当我看到"拥抱"这个词时,一阵阵暖流就会情不自禁地从心中汩汩涌起,它让人联想到恋人、亲人、友人之间那种温馨、热烈而浪漫的美好场面。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内蒙古教育》2007,(12X):53-53
乔治起先不过是英国一家手工作坊的小业主,按照马克思资本积累原理,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大资本家。但是很不幸,一场经济危机使他陷入了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开,物价暴涨,他面临破产的威胁。友人劝他赶快裁员,以减轻负担。乔治思考良久,准备采纳友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