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蒙古族史诗就是蒙古族人民贡献给中华民族文化殿堂的不朽的精神化石。回溯千百年蒙古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丰富多彩的英雄史诗既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的记录,也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多年来,在我国境内搜集到的蒙古民族史诗多达上百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英雄史诗《江格尔》,  相似文献   

2.
史诗和神话一样,它通过生动的情节,非凡的人物,波谲云诡的奇迹,成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座难以超越的纪念碑。史诗除了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之外,还在于史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是典型的人类童年时期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祭祖师在祖鼓前缓缓吟唱着部族的历史,史诗里的英雄不会想到。他的子孙后裔会因为民族身份而惶惑多年。这些大山里的儿女,身着祖宗流传下来的“盛装”,等待着自己民族称谓恢复的一天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王史诗》就是藏族同胞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完美和谐的写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先的认可和崇拜。《格萨尔王史诗》以叙事诗歌方式,表现了英雄格萨尔的传奇,以英雄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推动藏族人民对传统体育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高琦 《兰台世界》2013,(10):111-112
《格萨尔王史诗》就是藏族同胞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完美和谐的写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祖先的认可和崇拜.《格萨尔王史诗》以叙事诗歌方式,表现了英雄格萨尔的传奇,以英雄特有的方式,影响和推动藏族人民对传统体育的热爱.  相似文献   

6.
辛利芹 《大观周刊》2012,(43):32-32
文章文所写的苗族英雄史诗与征战母题系列是通过《张秀眉歌》和《江格尔》的对比来完成的,并对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经过、战争的结果以及英雄的精神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的,从多个角度反映两首史诗在征战母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郭慧 《新闻传播》2006,(11):8-9,16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万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像一块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战史专家和艺术家。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人们最常说起的就是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才能、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一体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英雄是支撑民族的脊梁,而红色英雄作为近现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要付出者和贡献者,深刻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新时代,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面前,红色基因如何更好地继续传承下去,红色英雄社会记忆的建构是重要的一环,如何树立新时代的红色英雄,如何建构适应新时代的红色英雄社会记忆成为我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媒介传播是随着当今时代信息化潮流应运而生的文化生产方式,是知识产权,即IP在新时代实现传播的新途径.新时代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都具备传播媒介信息化、数字化、交互化、多元化的基本特性.对于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而言,赋予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新时代下新的特征及内涵,应顺应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优势,利...  相似文献   

10.
祁建 《声屏世界》2016,(3):32-3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而悲壮的民族史诗,面对这段逐渐远去却从未淡出的历史,抗战剧的经典在于在敬仰中传递一份勇气、一种激情。唯有如此,才是对抗日历史最好的追忆,对抗日英雄最好的告慰。  相似文献   

11.
徐俊六 《文化遗产》2016,(4):128-135
"目瑙斋瓦"是景颇族最著名的口传史诗,是景颇族的民间艺术经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承载着民族历史、蕴含着民族精神。"目瑙斋瓦"吟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展演形式,通过对吟唱、吟唱者、吟唱内容与吟唱技巧的理论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访谈调查等方式可以探析"目瑙斋瓦"吟唱具有神圣性与神秘性。  相似文献   

12.
柯泽  倪霞 《新闻导刊》2009,(4):46-48
近期重庆卫视全新改版,在“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总体定位下,抽象出重庆人民和重庆城市历史积淀的文化精神特质,在全国独树一帜地主打承载主流价值观的“英雄品牌”。谈及英雄。我们会联想到金戈铁马、战火纷飞,而巍巍山城重庆,可谓英雄辈出,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邹容、张培爵、胡真、江竹筠……。一个民族需要英雄崇拜,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座城市也需要英雄,重庆,正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的录音评论《决不许亵渎英雄,歪曲历史》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认为作品导向正确,内容生动,评论有力。中国记协颁奖词评价:“当恶搞红色经典、恶搞英雄似乎成为一种时髦时,他们用理直气壮的声音,捍卫着民族的精神高地;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被人扭曲时,他们挺身而呼:‘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不能不敬仰自己的英雄!’不许对民族精神进行亵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评论”节目评选综述》中的评语是“唱响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类历史上曾经历的二战巨大劫难!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强盗, 自由精神不可灭,爱国脊梁不可断,热爱自由和平的世界人民,高举反法西斯侵略的武装斗争大旗,为保家卫国,为民族解放,为自由和平,结成反法西斯主义联盟,万众一心,同仇敌恺,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奋勇杀敌,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在二战这场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英雄     
依我看来。英雄崇拜是一种最为普遍最为长久的社会现象。英雄崇拜几乎是不分人类种族、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每一个民族。都必有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英雄偶像,而且就英雄的界定和评判而言。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习惯的民族,几乎有着共同的标准。比如,我们就曾经在美国、俄国、阿尔巴尼亚等等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电影屏幕上。被他们塑造的英雄而感动过。看来人类的英雄崇拜标准。确有许多不约而同、无法解释的共同点。又比如日本人就崇拜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关公。美国人要学习中国当代英雄雷锋。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几百年来流传于卫拉特蒙古地区,篇幅宏大,语言精美,是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相媲美的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是蒙古族古典文学三大高峰之一,是蒙古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解放以来,对三大史诗的搜集、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卫拉特蒙古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自治  相似文献   

17.
孙戎 《新闻世界》2006,(11):16-18
20世纪30年代的改变中国命运的长征,是举世公认的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丰碑。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寻访到两位健在的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倾听他们珍藏的自己人生最宝贵的记忆,倾听他们属于个人更属于我们民族的那段生命史诗——[编按]  相似文献   

18.
本书收录《人民日报》刊发的相关报道,选取当代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包括为国献身的爱国英雄、勇于开拓的时代英雄,以及不懈进取的奋斗英雄等,以弘扬英雄精神、讲好英雄故事,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让民族精神、英雄意志融入血脉、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9.
袁园 《大观周刊》2012,(41):55-56,205
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设计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生活水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运用,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系统,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元素,使民族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产生内在的延续,展示着物质生产和美学艺术前进的脉络。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研究,了解民俗和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天然的切合。相对于人类在社会上的外在活动,精神生活是人类内在创造、传递和体验精神价值的心意活动,而民俗则是人类日常情景中,代表了民众群体的精神意愿,展现这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形态,呈现为精神生活的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突破敌人层层堵截,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以无数英雄红军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70年过去了,长征这块用红军的血与肉铸就的革命基石和历史丰碑,永远铺垫在共和国的大厦里,永远矗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