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2.
雷颐 《留学生》2010,(2):56-57
近代中国第一位完整地接受西洋教育、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上下游说,四处奔走,终于促成清廷于1872年派出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虽然这个以留学为核心的教育兴国计划最终夭折,先后分4批赴美的120留美幼童全部被召回,但是它迈出了中国教育走向近代的艰难一步,为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 18 72 - 1881年 ,中国派出了 12 0名幼童赴美留学 ,这是中国近代化征程上的一次初征和远航。其中就有我的祖父梁普照和叔祖父梁普时。其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 (还有曾任中国第一位国务总理的唐绍仪 )。幼童们赴美留学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历史上留下了美好的篇章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晚年,面临外侮内患.常思疗救之策。他承继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枝以制夷”的主张,并以并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派遣幼童出国留学等行动实践之。由曾国藩招募人才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制造轮船、大炮等,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幼童出国留学计划的实施.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的科学技术人才,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曾于当时能看到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挽救危亡的举措实施之.不能不说是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5.
佚名 《高中生》2013,(7):48-49
詹天佑是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地建造了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詹天佑186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他的父亲詹兴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詹天佑小时候被送到私塾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是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经常用一些捡来的小螺丝钉、小齿轮、旧发条做玩具,还用泥巴捏轮船、起重机,许多小伙伴成天追着他一荩从"四书""五经"到留美幼童荨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第九课第41页有一幅插图,图下注释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这幅插图不可能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出发的时间是在1872年8月11日,留学幼童有蔡绍基、钟文耀、詹天佑等30人,由监  相似文献   

7.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学生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这批平均年龄尚不足15岁的幼童,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后,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由于其所处的年代,它体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从三个特点分析幼童赴美留学的特点,分别是留学对象幼童的西化,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腐朽政治对留学运动的阻挠。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是这次留学运动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  相似文献   

9.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教育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在学校教育方面,破旧立新,造就大批新人才;第二,在家庭教育方面,革故鼎新,倡导近代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在容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建议和奏请下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归国后,幼童们凭借着在美国学到各种近代科学知识,很快成为了洋务运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极推进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人们对出国留学教育的认识,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  相似文献   

11.
李雪 《留学生》2011,(2):23-23
蔡绍基(1859-1933年)广东中山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抵美,先后入读哈德富小学、哈德富高中,并考入耶鲁大学,1881年奉诏回国。他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创办人。  相似文献   

12.
百年接力留学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科技文萃》2004,(8):136-137
中国近代留学潮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从晚清到20世纪末已有过10代留学生. 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后从全国选招的,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不久,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选带幼童出洋的清朝官员认为学生离经叛道,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将全部幼童遣送回国.第一次留学计划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13.
晚清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大多用尽所学为祖国服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封建体制束缚等种种原因,幼童赴美没有最终圆满结束,没有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历史作用,实为遗憾。反思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过程和命运,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家教世界》2014,(10):1-1
1909年10月2日 1909年10月2日,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举行通车典礼。京张铁路全长449里,始建于1905年,由总办詹天佑负责设计建造经营。詹天佑被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相似文献   

15.
马守知 《地理教育》2013,(11):60-61
一、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哪条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它又是哪一年建成的?对此,目前有三种不同意见。其一,1865年秋由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一条长约500米的供人观赏、有小型蒸汽机车行驶的模型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其根据是:这条铁路虽然是做广告,但由小铁轨铺成“长可里许”,并用了蒸汽机车。这已经具备铁路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世纪末年起 ,帝国主义开始采取以铁路投资为掠夺中国利权、奴役中国人民的手段。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后半期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三次高潮。清政府在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 ,割地赔款 ,国力大损 ,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 ,或假借“合办” ,或通过贷款控制 ,吞噬和瓜分中国路权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 :俄国修建的东省铁路 ,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 ,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  相似文献   

17.
王辉耀 《神州学人》2014,(11):16-19
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耀眼明星海归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带领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的先驱。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贡献中,对科技发展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最为深远。自鸦片战争以来,海归对中国科技的推动从未停止过。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先后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学习当时国内办洋务急需的开矿、机械、造船、工业技术等工科专业。“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有“精通西学第一人”之称的严复等开拓了中国机械科技和自然科学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19.
百年基业历史贡献开滦煤矿历史悠久,名声显赫,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便是由开平矿务局开办的,而开平矿务局则是开滦集团的前身。同时开滦煤矿也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除自办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还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桶水泥——麒麟牌水泥、建造了中国第一个煤炭码头——秦皇岛港。不仅如此开滦煤矿还成立了中国企业最早的自营海运船队。因煤而兴的开滦,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同治十四年(1875年),经上海出洋局考试合格的120名幼童,分四批逐年先后告别祖国,远渡重洋,奔赴美国留学。 当年幼童之一的温秉忠(宋庆龄姐妹的姨丈)回忆说:“最后的一天──他们的船驶到旧金山大桥下,旧金山给幼童们初次的印象,在以后很长的岁月中,他们仍生动地记忆着。许多轮船穿梭行驶,并排停泊。鳞次栉比的的整洁民房,树荫草地中的大厦,市区蜂窝似的商场。”幼童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身着锦缎长袍马褂,脚蹬厚底布鞋,头戴瓜皮帽,脑后拖着一条油黑发亮的长辫子,知书达礼的中国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