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最著;身体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探讨瑜伽对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瑜伽能有效地提高肥胖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降低体脂比和身体各部分围度,改善身体形态,优化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肥胖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宜的锻炼方法,同时也为国内外瑜伽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其体育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以了解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些因子在性别、年级、来源地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建议学院从学生的体育生活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增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有无体育锻炼参与习惯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自尊水平具有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抑郁水平;(2)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身体自尊水平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3)有锻炼习惯的男女大学生比没有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其中女生比男生的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心境量表(POMS)>、<大学生压力反应测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1 354名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的总体情绪状态比非经常锻炼群体的情绪状态好,呈显著性差异;在"精力"、"自尊"这两个积极情绪纬度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紧张"、"愤怒"、"疲劳"这3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压力的行为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八段锦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八段锦锻炼,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PMOS指数等指标在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区的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态度(ATL)为研究对象,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对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后,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大陆、香港、台湾三个地区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态度(ATL)未显示显著差异,但在细分维度上有明显差异;影响因素上,主要有个人经历、经济情况、人际关系、外在原则、内在追求、外在追求六个,它们对三地区生活态度中各维度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新疆高师大学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高师1147名大学生,对他们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段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体育锻炼运动量总体上分布比较均衡;中等运动量对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其作用主要集中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上,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女子学院在校大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作用和关系。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在校女大学生分为健美操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在运动强度基本相同、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后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维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质测定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对汉族和彝族大学生体质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彝族和汉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等方面存在差异.汉族男大学生的身高显著性优于彝族男大学生,彝族男大学生在哈佛台阶指数、立定跳远等指标优于汉族男大学生,而体重、肺活量、握力等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彝族与汉族女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市4所高校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32.25%的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男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略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增;大学生体重增长显著,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罗曼  孟莉 《体育科技》2013,(5):132-134
基于体育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分析,构建了在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在文献整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行为主体、体育行为特征、体育行为效益在概念模型与量化分析中均具备明显意义,借此几个要素,制定《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表》经检验,该量表具有可靠地信、效度,可以对在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地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饮食、休闲等方面对两国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状况方面,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显著,而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没有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饮食习惯和休闲习惯有差异,而运动习惯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以及民俗体育较其它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阐明了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民俗体育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积极影响,高校要认真开展好民俗体育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高校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作了比较分析,云南省大学生身体活动状况较好,只是在性别、科目类别、年级上所表现的身体活动水平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域5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整体与各校男女分组了解其差异,揭示其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11省市大学生皮褶厚度测定与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研究目的:建立我国大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正常值并估测体成分。研究方法:对11省市17611名19~22岁男女大学生进行体成分分析并作分组差值检验,利用百分位数法建立正常值。主要结果和结论:我国大学生在皮褶厚度和体脂率、瘦体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体格发育和体成分指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分别为男女生建立了两处皮褶厚度的百分位数正常值。建议:该正常值可广泛应用于对大学生人群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筛查肥胖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o-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motivations for being or not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in Spanish university student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tudents from a Spanish university (n = 2,051; 42.1% males; mean age 21.9, s = 4.8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ent cross-sectional study.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questions regarding lifestyle, dietary habits, par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activity habits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students. The socio-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were assessed using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68.4% of men and 48.4% of women reported to practise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resent sample. Those who practised physical activity consumed more fruits and were less likely to be smokers compared to non-physically active students. Also, physically inactive men spent more time in front of the computer and physically inactive women spent more time in front of the TV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 frequent alcohol consumers. Maternal educational level and maternal physical activity habits were also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practice among men and women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physically active students tended to engage in other healthy habits in the present population, suggesting the clustering of healthy or unhealthy lifestyle factors among specific subgroups.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本文以1002名在沈阳市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女生总体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此外,无论男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其它各维度与体育生活方式均显著相关;其中,目标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对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影响较显著。提示,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