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被冠以“知识分子”称号的那些人,总让人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安的感觉。雷蒙·阿隆在1954年出版的《知识分子的鸦片》中把他们戏称为“法国病”患者, 其典型症状是政治上容易发热。“法国病”一说由来已久。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在谈到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人时就说过,法国人对外  相似文献   

2.
"平民",在大革命时期是个褒义词,比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又如196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在太平盛世或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中,则马上就会被涂抹上贬义的色彩,因为这个时期的风向变了,崇尚的是金钱和"贵族".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影响广袤深远,其争论尖锐激烈,为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望尘莫及。它虽然不像英国那样确立了程序政治、选民政治,也不像美国那样确立了以自由主义为根基的现代民主政治,但它阐释了现代性的最重要主题,现代政治的基本问题都能在法国大革命的宪政中找到注脚。在这个意义上,毛姆说,“法国人死了,灵魂上天堂;美国人死了,灵魂到巴黎”。  相似文献   

4.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就有“新闻自由”的表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但是法国新闻自由并没有顺利在国内实施,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新闻自由时隐时现,直到1881年《出版自由法》才真正在法律上确定了法国的新闻自由。本文主要回顾法国在这一段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追寻新闻自由的历程,并归纳法国特定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下新闻自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如果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是一出精彩的政治寓言,那么匈牙利作家道洛什·久尔吉续写的《1985》则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政治讽喻"老大哥"再也不能看着你。因为他死了。奥威尔描述了在"老大哥"监视之下的社会。1984年,自由与思想早已绝迹,负责新闻、娱乐、教育和艺术的真理部墙上刷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  相似文献   

6.
赵跃飞 《档案》2014,(8):53-54
正二百多年前的法国大革命,躺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也就那么几条。至少我高中学到的是这样。比如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是资产阶级拎着刀革封建贵族的命;最响亮的口号是"攻占巴黎"、"攻占巴士底狱",需要插图的话,一准儿是国王的军队龟缩在巴士底狱负隅顽抗,而革命军拖来红衣大炮,几炮轰塌全法国最坚固的建筑,于是封建主义缴枪投降了;描述过程的话,诗意地去写应该是"史诗般的革命画卷";结论是封建的、贵族的、宗教的特权被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于人们了解周围事变的需要.同时,报纸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又可以直接传布办报人所代表的集团或党派的政治主张.因此,政党出现以后,往往有意识地利用报纸这种传播新闻的定期出版物来进行宣传鼓动,争取更多的政治同情者,并把他们组织到一定的政治活动之中去.这种情形在阶级斗争激化的革命时期尤为明显,法国大革命(1789~1793)中就是如此.在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中,生机勃勃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政党和集团非常重视利用报纸、期刊和小册子进行革命的政治宣传.仅首都巴黎一地就出有《人民  相似文献   

8.
王娟 《兰台世界》2011,(8):40-40
19世纪末,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留日学生们在日本期间和回国以后,翻译了大量日文法国大革命史著作,还编撰了大量宣传与记述法国大革命的文章和书籍。他们成为推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引介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留学日本热潮兴起。留日学生们在日本期间和回国以后,翻译了大量日文法国大革命史著作,还编撰了大量宣传与记述法国大革命的文章和书籍。他们成为推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引介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政治的浪漫派》[德]施米特著,冯克利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施米特著《政治的浪漫派》一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的浪漫派",第二部分是"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这本著作对于了解18、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最反叛、也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新小说"派的领军作家、理论奠基人,同时也是电影编剧和导演,一个被归类于"新浪潮"而又始终坚定持反对意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平民”,在大革命时期是个褒义词,比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又如1966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但在太平盛世或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中,则马上就会被涂抹上贬义的色彩,因为这个时期的风向变了.崇尚的是金钱和“贵族”。  相似文献   

13.
民主形式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远没有我们对这两个美好事物概念上的解读那么惬意。综观西方民主演进的历史,罗伯特·达尔(1999:45)说,贯穿整个民主理论历史的是把"民主"同政治平等,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统治等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民主在历史的现实中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与专制主义是针锋相对的。但民主的涵义绝不仅仅如此,在近代历史的最初民主经验当中,民主与个人权利也是针锋相对的。作为一场空前的社会实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与实践是关于这一论题的最好范本。当法国人亚历克西斯·德·托克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因为党派政治的原因而受到干扰,这个局面不会改变"5月6日,2012年法国大选揭晓的日子,也将成为欧盟的转折点。只是人们不知道,结局是更糟糕,还是更光明。当晚,巴黎"互助之家"大厅聚满了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支持者。20点整,倒计时结束,大屏幕上显示出的人像是奥朗德,刚才还在沸腾的现场顿时变得安静下来,有些人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大多数法国人选择了奥朗德。这意味着即使面临这种不确定性,他们也不要再忍受高调而好斗的萨科齐。  相似文献   

15.
作家林达在读过本书后说,这几代人,他们的生活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转变,人际关系忽而变成了人与政治力量的关系。你的面前似乎还是人,可是他们是代表一种力量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面前,个人被挤压甚至踩扁了。  相似文献   

16.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上 ,罗伯斯庇尔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世界性人物。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阵营中激进势力的代表 ,他高喊民主、自由的口号 ,推动着革命的巨轮 ,碾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 ,将法国大革命引向高潮。然而 ,又正是这个历史人物 ,迫于当时情势的需要 ,毫不迟疑地将民主自由的旗帜踩在脚下 ,实行血腥的恐怖政治。其影响所及 ,除政治、军事、经济领域外 ,还包括作为民意代表的报界。作者无意全面论述罗伯斯庇尔的历史地位 ,而仅想就其新闻思想及在此指导下的雅各宾政权的新闻政策略作分析。这是理解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报刊的作用。也…  相似文献   

17.
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荣获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在小说《鼠疫》中讲:"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造成,人如果缺乏教育,好心也可能同恶意一样造成损害。"[1]97从宏观层面来看,"鼠疫"是罪恶、灾难与世界荒诞的代名词,"对邪恶的感受被影射到疾病上。而疾病(赋予了如此之多的意义)则被影射到世界上。"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作为这个社会上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存境遇,他们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孤独,应该通过作家手中的笔传达给社会,传达给更多的人,因为他们不应该是被繁华和进步所遗忘和被遮蔽的群体。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这部以留守儿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的出现,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份量。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是近代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中法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这一历史性丕变在档案工作中也得到了映现。本文在对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档案工作改革内容、改革推动力、改革影响的具体状况分别予以笼括的基础上,从上述三方面对中法档案工作改革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在一个更宏阔的视阈中理性地估衡辛亥革命时期档案工作改革的时代功绩。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不只是王侯将相的记事本,也不仅是阶级斗争的独幕剧,更多的历史发生在公共领域之外,那些极其平凡却无比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私人生活史》正是这样一部公共视野之外的历史,它包括五卷,本卷"演员与舞台"是第四本,描述的是大革命后一个世纪以来法国家庭生活的变化。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