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盈盈 《东南传播》2014,(11):14-17
作为国内使用率最高的手机通讯软件,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个亿,随着微信对人们生活诸多细节的渗透,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通讯工具本身,成为深入社会传播活动各个层面甚至是改变人们诸多传播行为和众多传播习惯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传播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关注微信传播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传播类型,在对微信的发展过程以及功能优势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分析了微信传播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类传播形式,并且借助于"拟剧人"、"弱连带"、"把关人"等理论进一步探讨微信对于人类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点赞打赏是微信等社交平台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互动功能,点赞打赏数也是内容与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求赞求赏可以有但不能逾越底线,这应该是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最为基本的原则. 不久前,一家在全国非常有名的都市报在其官方微信头条推送了题为《太惨了!女子正在床上享受音乐……结果突然死亡! (视频)》的图文微信.内容说的是:“手机充电时放在床上,她带着耳机睡着了,手机爆炸了,就这样,她走了.”这条内容不长的微信,正文还配发了5幅事件现场的照片,其中一幅的文字说明是“大量鲜血浸透了她的衣衫”.在文章结尾,微信编辑把“不要一边充电一边用手机”说了三遍.媒体官方微信推送此内容的初衷很明显,就是希望提醒用户“不要一边充电一边用手机”.  相似文献   

3.
最近,宝马、VIVO和可口可乐三个微信朋友圈广告在手机上掀起了一场广告狂欢。用户对此大概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社交媒体通过广告谋求商业化无可厚非,另一种声音则是斥责微信的"强盗逻辑"。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无不将广告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Facebook在2014年广告收入超过了55亿美元,且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超过66%。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年收入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以说广告是微信商业化的必经之路。进入2015年,微信的商业化还体现在微信红包和微信搜索上。微信搜索框除了对朋友圈、文章、收藏内容的搜索外,搜索附近餐厅的新功能被加入进来,整合了大众点评的  相似文献   

4.
微信(We 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使用。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能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朋友圈。其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从诞生以来,微信发展速度惊人。腾讯  相似文献   

5.
她从青春懵懂时就听人说,没有哪一份爱情可以经历时间和距离的考验。也许这是金科玉律,可是她爱上他的时候,还是觉得那些话都显得遥远,从一千里外奔波过来的爱情和她那么接近。  相似文献   

6.
李永凤 《传媒》2014,(5):54-56
正拥有5000万用户——报纸用了50年的时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而2011年1月上线的微信,短短3年时间用户已经突破6亿(含海外版),在业界、学界和商界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微信自身良好的兼容性、"免费+流量节省"的经济性、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多样化的功能等特点为其赢得了用户的青睐。微信集通讯、交友、信息、平台和商业功能于一体,使其超越了即时通讯工具的范畴,成为一款备受欢迎的手机应用。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来探讨微信的用户增长机制,揭示微信用户迅速增长的原因。上线时机:微信恰逢其时从1995年手机问世以来,第一代  相似文献   

7.
李菁菁  刘征 《新闻前哨》2014,(6):64-64,71
传媒生态可谓风起云涌,继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网络快速崛起,成为第四媒体.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波信息技术浪潮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次第出现,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与网络一起被称作新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增加到6.18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其中微博用户2.81亿人,微信活跃用户月均2.7亿人.  相似文献   

8.
数字     
《传媒》2015,(5):7
110亿"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你对面,你却在抢红包。"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红包大战而发生了一些变化。2月25日,掀起这轮轰轰烈烈大战的两位主角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发布数据: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除  相似文献   

9.
微信以其强大的功能深受用户青睐,然而,微信低头族存在安全隐患,容易伤害身心健康。如果对微信过于痴迷,就会成为微信控,产生微信依赖症,甚至患上焦虑症或强迫症。与电视时代不同的是,微信时代的容器人在网络世界“通体透明”,在现实世界却依然自我封闭,难以进行现实交流,无法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容易导致容器人之间的相互摩擦。  相似文献   

10.
黄娟 《新闻世界》2014,(7):140-141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据统计,截止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本文分析了微信发展的现状、微信的特点,并根据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来分析微信流行的原因: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具有广泛的可触及性、熟友推荐、满足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9月22日晚,一些微信公众号收到了来自微信官方的内测邀请函:开发者可以在微信中快速开发一个小程序。这个从年初酝酿的原名为“应用号”的新功能,推出内测的当晚就在朋友圈刷屏了。在今年1月,“微信之父”张小龙就表示,要开发一个应用号,为用户提供APP功能。对用户而言有两个好处:一是手机里可以少下载APP,平时打开频率不商的软件,可以用微信的“小程序”代替;二是更换手机时,无需重复安装软件。  相似文献   

12.
赵媛 《传媒》2017,(17)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手机端已经超越PC端成为第一大社交平台,由于其便携、移动、可视、私有等特点,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根据腾讯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月活用户,而新兴的公众号平台拥有1000万个.微信这一年来直接带动了信息消费1742.5亿元,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可以说,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亿网民组成了一条制造传播互联网信息的"长尾",而这条"长尾"在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会产生哪些作用?带来哪些改变?笔者通过对"长尾理论"的研究,总结其发展趋势,以期对期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金 《出版参考》2014,(12):12-13
正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超过8.28亿,微信用户数也已达6亿,手机淘宝用户(不含天猫)和支付宝用户均破1亿,购物人群已占淘宝互联网购物人群的三分之一,成为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有线互联网时代匿名用户不同,手机或平板用户之间,是人与人的关系,微信用户与论坛用户ID不同,不再是"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是若干个活生生的人。这还不只是用户数量的简单增加,随着SNS社交媒体的日益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用户平台、用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加,用户与信息、用户与商品和服务的联系也在不断增加,用户量、物流、现金流、信息量也在日益增加,用户行为呈海量爆发式增长,用户数据呈现  相似文献   

14.
进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间手机的变革,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21世纪初期是手机发展的飞速时期,在短短十几年间,手机的外观、功能等都得了很大程度上的优化,特别是与互联网的结合,更丰富了手机的种种功能,手机APP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中,其中聊天工具是手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软件,而微信就是目前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聊天、社交APP,成为APP市场中的主力。微信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聊天体验和新颖的聊天环境,其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自身功能的优化中不断的发展,微信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用方式,带给人们许多生活上的便利,本文将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具体的探讨一下微信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今传媒》2016,(12):53-54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台也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着手进行传统与数字渠道融合的媒体融合尝试,本文着重从地方电台规划其微信公众号的课题入手,分析地方广播电台通过微信官方公众号助力媒体融合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6.
手机终端的广泛使用,使得新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手机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人们使用手机的体验感。其中,微信作为最普遍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有着非常庞大的使用群体,"朋友圈"、"摇一摇"、"微店"等附加功能丰富着用户体验。其中微信朋友圈的营销行为,即俗称的微信代购迅速发展,对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微信代购行为中是否存在第三人效应,本文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7.
蔡静 《声屏世界》2012,(9):61-62
在我们的眼前,经常出现这样一幅图景:听着广播、浏览网页、聊着微信、发着微博,同样的时间单位里同时进行着四种不同的体验,这似乎成了都市人常见且典型的生活画面;见面时一句"今天你织了吗";公交、地铁上,随处可见不断刷手机屏的"微博控";"日织一博"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有着自媒体属性的微博从2010年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出版参考》2015,(10):27-28
2015年2月27日,春节过后刚上班,一款“奇幻咔咔”App就这么一下子火了,微信朋友圈就被一群手机里跳舞的小熊Duang~Duang~地占领了.类3D全息投影形式的小熊应用也赢得了超过800万的下载量,创造了微博微信转发次数过亿的惊人纪录,甚至出现了传言称这是某种高深手机病毒的说法.在安装程序后,对准小熊图片即可呈现3D虚拟小熊,看起来好像挺神奇的……一只3D虚拟小熊,突然闯入大众的视野,并异军突起成为了2015年伊始的最火热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前每天打开微博看一看,现在变成打开微信看一看,从希望自己的微博有评论,到关注朋友圈子是否有更新。就像微信的广告上说的那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超过三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不知不觉间,微信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个媒体交融的时代,而广播单一的电波传播已经无法消化所有信息,于是微信成了争取共鸣、披露真实的发布平台,微信的另一个功能就能大显神通,这就  相似文献   

20.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和视频,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应用。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4.38亿。青少年很快接受并加入微信用户的行列,微信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它传递信息越来越便捷,因此也引起了高校媒体的关注。四川大学报、吉林大学报、山东大学报、华侨大学报、山东理工大学报等高校校报相继开通校报微信公众平台,采用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推送信息,这一平台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