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界》2014,(14)
<正>2014年7月16日,中央纪委宣布,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取消其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张田欣是今年第17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十八大后,多地反腐提速,高层频频发声,纪委果断亮剑,"风暴"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场反腐运动的规模和烈度。尤其是近两三个月来,省部级乃至副国级干部落马的消息纷至沓来,这充分展现了中央的反腐决心,也是新闻报道的盛宴。报道官员贪污腐败的贪腐新闻是国内时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贪腐新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大和社会民主监督力量的成长,一批批大小贪官纷纷落马。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老记”们注意与反思:就是在这些腐败官员纷纷落马的同时,有些“老记”当年为贪官写的那些“作秀力作”,难免成了同行的笑料。 客观原因一定会很多。但主观原因我们也不能不挖一挖:为什么会被官员“作秀”的假象所蒙骗?自己的眼睛为什么只会盯着领导而看不见群众呢?等等。这样挖挖,可能就不觉着冤了! “老记”要警惕和防止被官员“作秀”耍了,笔者有个“三不”建议: 一是不要被“遮了眼”。一位被“官员”作秀耍过的记者颇  相似文献   

3.
8月热点网议     
《青年记者》2010,(17):23-23
简介:对腐败官员进行分门别类,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反腐策略,是一些反腐专家擅长的。最近,“两手干部”成了一个热词。这不过是玩概念游戏,不可能是反腐新发现、新突破。其实,衙门无论肥瘦,总有贪官;职务不分高低,都有落马。权操在人的手里,人性是有弱点的,很容易受到权钱交易的诱惑。我们需要一种“腐败整体观”:权力腐败,与权力类别无关,而要反腐,关键是消除不受监督制约的绝对权力,而不是对权力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起公民在网上实名举报官员腐败的新闻引起关注。而随着雷政富、李春城等高官相继"落马",很多人更是对"网络反腐"抱有期待。但长远来看,"网络反腐"只能是对制度反腐的补充,不能替代制度反腐。与通常的实名举报方式相比,通过网络、微博实名举报,往往更容易见效,能  相似文献   

5.
龙婧 《新闻天地》2010,(7):21-22,65
江西国土厅掀起反腐风暴.三名副厅长和一大批市县国土部门官员落马。虽然说,国土部门是当下腐败高发区域.但在短时间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官员出事.还是相当不同寻常。有消息说,在江西国土厅系统反腐的背后.居然存在一个“窃听门”.国土厅厅长电话被人窃听.而窃听者.很可能就是落马的三名副厅长。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以来,贪官走马灯似地一个个落马,我们用刊时政组的选题也被贪官们牵着鼻子走。一开始,记者听闻哪个贪官可能即将落网的消息,两眼会烁烁放光,恨不得马上冲上新闻前线,查他个祖宗十八代。到了后来,也就是“噢”一声。终于,在做完《山西贪官录》这个封面报道后,我也体会到了那种腻味感。几周来,记者在前方奔忙采访,我主要在后方搜集整理此次落马的山西官员的有关信息,包括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的仕途经历等。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中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芮成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带走调查。在当前我国高压反腐、大小官员频频落马的背景下,这一消息比一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引起的反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芮成钢被带走的第二天,一篇题为《芮成钢:软权力的堕落》的博文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芮成钢只是一名媒体人,居然被检察机关调查,人们难免心生疑问:他触犯了哪条法律?而那篇博文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个别地方反腐流于形式,使一些贪腐官员热衷"嘴巴作秀",宣扬的反腐论调"连自己都不相信"。6月27日15点5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就在几个小时前,万庆良前一天到天河区调研的报道刚在广东省政府网上发布。据记者观察,十八大后,至少有23个地市以上的一把手或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后掀起的反腐风暴中,多名高官落马,有的源于公民实名举报,有的“毁”于情妇反目,有的是纪委和巡视组发现的。舆论对这些落马贪官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点,即舆论和公众对这些官员落马前的监督,基本处于真空或空白状态,落马后则是报复性、扎堆式的曝光,一切肮脏的勾当都抖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年来频发贪腐大案,越来越引起政治学者关注,他们开始运用理论工具,寻找贪腐官员的思想变迁、信仰扭曲的蛛丝马迹,求解在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防腐、反腐"之道,然而,对官员群体的思想状况研究,却受限于少得不能再少的科学调查"大师"王林倒下之后,牵出了刘志军、胡长清、丁鑫发、宋晨光等一长串高官的名字,他们都曾是"大师"的粉丝。每个成功的大师背后,都站着几个问题官员,鲜有例外。关于高官腐败,反腐败理论研究者邵道生曾提出著名的"信仰危机"说。他认为,"一些高级干部在巨  相似文献   

11.
对近些年全国官员贪腐案件的研究发现,在因贪腐获罪的官员当中,有约70%是“带病”而仍得到提拔的官员。这个数字背后是亟须加强的干部队伍建设、考核、选拔和监督等制度革新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贪官自首"这4个字,无疑是7月17日~7月19日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的词汇."重庆400多名官员上腐败预防课课后5人抱钱自首"(重庆晚报)、"重庆5名干部防腐课后自首"(南方都市报)、"涪陵检察院上完预防腐败课5名贪官自首"(羊城晚报)……似乎我们的反腐教育突收奇效,本应从法律上遏制的"腐败问题",依靠一堂道德教育课的感召就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3.
近期的官员"门事件"渐趋频繁,不同事件间的示范效应也逐渐显现。虽然反腐专家说依靠"门事件"监督官员"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目前看,这种滑稽的事件一直保持有增无减的态势,它们暗合着公众的社会情绪,又往往具备一定的娱乐化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下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反腐决心,到明确"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政改目标,制度反腐的新视野打开了,制度反腐的试点必须尽快设立。建党93周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时期的战争反腐,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在改革开放中,本应及时转向制度反腐,但由于迟迟未能设立政改特区,政治体制改革未能适时推进,只好以权力充当第三个反腐载体。所谓权力反腐,就是以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来反下面掌权者的腐败问题。这种权力反腐能应对一些当务之急,但也往往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领导人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反腐败斗争常常忽高忽低,忽左忽右,  相似文献   

15.
梁玉婷 《新闻传播》2013,(5):156-157
2012年至2013年伊始,一股网络反腐的热潮正在兴起,腐败现象的滋长蔓延和受众媒介意识的觉醒促成了这股热潮。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在它逐渐成为揭发和惩治贪腐官员的一条有力途径的同时,其自身显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现阶段应依托反腐职能部门引导并规范好这股力量,使其放大正能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反腐仍保持高压态势。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全面论述了反腐的机制: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之间有递推关系:官员“不敢腐”,必定是因为惧怕惩罚。要让官员“不敢腐”,需要严厉查处、惩罚那些贪腐官员,决不姑息。官员“不能腐”,必定是因为制度没有漏洞。要让官员“不能腐”,就需要在权力运作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而最关键在于源头“不想腐”,从心理上根除腐败念头。  相似文献   

17.
王蕾 《青年记者》2014,(2):26-27
2012年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亡,而现场照片中一名官员的笑容引发众怒和大规模人肉搜索,微博爆料这名官员为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而后,网友很快围观微笑局长价格不菲的手表,从最初对不合时宜笑容的道德谴责转换到对贪腐官员的质疑及声讨,随着舆情进一步扩大,杨达才落马。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哪些因素促进了该事件的持久发酵以及网民持续的参与热情?对  相似文献   

18.
"墙里开花墙外红",是一种现象,但似乎正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表现在科技图书的选题策划上,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外"感兴趣,眼睛总是盯在"外"上,常常忽略了"内",忽略了身边的好选题.其实,外与内是相对的.你的"内",对他人就是"外";你的"外",对他人或许就是"内".外面有真经,身边也不见得没有宝藏.一个好的编辑,要善于在外面取经,也要善于在身边寻宝,这样才能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中国处决的两大贪官,因为两个特征而成为本刊年度新闻人物派对:一个是建国后第一位因腐败而被处决的省部级高官,一个是迄今为止因腐败问题被判极刑的最高级别官员。中国政府显示出的反贪决心,使海外再无人议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龙年中国的反腐行动震撼世界。  相似文献   

20.
所谓"潜伏期"提拔,是指已经染指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官员,在干部考核晋升程序中没有被发现,反而得到重用和提拔。贪官"潜伏期"提拔分为两种,一种是隐藏的较深,未被发现,从而仕途继续平步青云。另一种情况则是贪腐情况已经有所暴露,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无论是何种情况,问题的背后都是干部考核、监督、选拔机制存在的纰漏。虽然"潜伏期"提拔只占升职官员中的少数,但对执政党的伤害极大,影响极坏。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针对此类问题专门撰文指出,"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管理上不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