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与军事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战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和新闻思想与中国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极为倚重、纯熟运用军事新闻,出神入化地对人民群众激励动员与组织推动融合,对中间力量趋利与晓理交互,对敌对势力心战与兵战并用,军事新闻的功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发展自己、克敌制胜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培林 《传媒观察》2004,(10):39-40
美军攻占巴格达后,萨达姆巨大铜像被拉倒的画面迅速击碎了伊拉克人对于前政权最后的一点信心,尽管有人指出,那幅照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场面源于美国人出色的导演,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惊叹于“视觉冲击”的力量。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事变中,图片总是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以致人们不得不折服于它那惊人的力量。今天,图片被广泛地运用于广告、公共关系、宣传、教学、图书出版和新闻传播业中,组成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视觉世界。  相似文献   

3.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写作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在细微之处打动读者,彰显人文关怀的力量。本文论述了如何抓住新闻的细节以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垚 《青年记者》2010,(8):54-55
做有力量的版面,是笔者在近些年做体育新闻编辑的新闻实践中的不懈追求。如何让版面有力量?3月10日,笔者制作的《北京晚报》体育新闻版面《先感谢谁很重要吗?》获得北京日报报业集团阅评奖。评委们的评语是: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新闻评论的创新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慧 《新闻与写作》2004,18(9):6-7,13
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表达过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为了争夺话语权,媒体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在新世纪有演变成独家评论之争的态势。新世纪时评的复兴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为前奏,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及至下半年,南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必须从建设和谐社区开始. 邢台日报把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作为运用舆论力量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开设了社区新闻专版和"社区故事"专栏,并举办了"共建和谐社区"征文大赛.  相似文献   

7.
罗慧 《新闻前哨》2004,(6):30-31
2003年4月10日《南方周末》有这样一段话:“新闻,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的进程同样如此。1000个周末里有多少种人生,近20年的城市里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或许只有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的命运可以给出解答……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总有一些人和他们的故事让人产生深远的印记,当时光倏忽而过的时候,城市生活的方式和理念正因此发  相似文献   

8.
高伟 《传媒观察》2003,(7):53-54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流行,被誉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传媒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作为新华报业集团最年轻的媒体——新华报业网(www.xhby.net)的记者,我在2002年12月27日采写的一篇《南水北调工程上午开工》获得了2002年度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年度好新闻  相似文献   

9.
我在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时,《德惠农村兴起党员合作社》这篇在吉林省引起轰动效应的短消息以高票获得2002年度“一汽杯,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若总结其成功之处,我觉得记具有发现新闻萌芽和把新闻做好的功力,即具有“记力量”非常重要。“记力量”是指记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洞穿力、新闻识别力、新闻把握力和新闻整合力。本从我的这篇章说开去,从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记力量。  相似文献   

10.
更正     
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采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写作的质量。各级通讯员作为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力量,有必要在“五官”方面加强修养,提高采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加增 《青年记者》2003,(7):27-27,38
有一种观点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极其繁多,但是只有两种力量是最持久和普遍发生作用的,其一是宗教的力量,其二是经济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的力量已经如此强烈地支配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经济新  相似文献   

12.
媒体作为社会的眼睛,具有独特的监督力量。舆论监督使普通百姓对新闻媒体产生信任。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网络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力量,成为了新崛起的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3.
欧阳霞 《青年记者》2006,(12):31-32
受众阅读心理影响新闻选择 毫无疑问,受众心理及其走向必然会影响媒体的传播活动.通过市场力量选择新闻,可以避免新闻从业在抉择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的批评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新闻批评借助于新闻媒介及时地表达、组织和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它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于段。手握新闻批评武器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介的发展使新闻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媒体机构,社会公民也可以成为新闻创作的主体。新闻众筹是众筹与新闻的巧妙结合,是集结了大众力量进行的新闻生产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新闻众筹为公民新闻带来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陈科 《青年记者》2005,(10):30-31
为了形象地理解传播修辞的效果,笔借用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在《媒体的力量》一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小明在学院里考试不及格,退学了,现在靠家教挣钱为生。而小花大病之后正在恢复健康。”但若辅以传播修辞学,就完全改头换面“小明发现大学没有任何挑战性。于是,他决定去从事一种更适合他并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而小花虽然还在读高中,但她却在医学的行业里探索着。”  相似文献   

17.
栾铁玫 《视听界》2014,(1):125-125
一篇新闻的生产背后一定有资金支持方,或是政治力量,或是资本力量,如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新闻生产的资金支持多了一个新渠道,即向公众筹资。  相似文献   

18.
陈阳 《国际新闻界》2013,(5):94-101
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异军突起,不少人认为,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就是公共新闻。本文以2010年在某省级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探讨民生新闻转型的可能性。受众或市场的力量将民生新闻推向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民生新闻衰微的种子,将会制约民生新闻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言无法像文学语言那样讲究文采,但这绝不等于新闻语言就没有意境和韵味。有时候。因为新闻的快节奏和简捷准确传达信息的要求,使得新闻语言更要具有力量,要由这种力量生发出各种韵味来。  相似文献   

20.
厉国刚 《新闻世界》2013,(4):141-142
在微博空间中出现的生活新闻化现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新闻形态,而且导致新闻消费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它打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使公众舆论的力量得以真正体现,旧的新闻传播情境被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