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鸿门宴》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音、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说项羽日。(shuō,告诉) B.范增数目项王。(shuǒ多次)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jian,小路)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uó,测量) 2.选出下列句中的“为”与“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中的“为”用法差别最大的一项。( ) A.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B.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相似文献   

2.
一、“与之同命”(《鸿门宴》)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注云:(与之同命)和他们拚命。之,指项羽等。同命,死在一块儿,拚命。一说,“之”指沛公,与沛公同生死,也通。“之”是代词,代替谁?张良的话“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只涉及项庄和沛公两人,那么,“之”字也就只能代替项庄或沛公。可见教材注为指代项羽等是不确的。樊哙固然对项羽怀有敌意,但眼下直接威胁刘邦生命的是项庄,而不是项羽。  相似文献   

3.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少好学,博通群书。“于书,读不过三徧(遍),终身不忘”,“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曾起草。”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末进士,时其兄张晓已位监察御史。巡初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后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乱起,张巡挺身下位,忠勇奋发,率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今河南宁陵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三点一线,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首句“沛公军霸上”。课本注 :“[沛公 ]刘邦 ,起兵于沛 (现在江苏省沛县 ) ,号称沛公。”说沛公是刘邦 ,他“起兵于沛” ,于是“号称沛公”。这些都是史有明证 ,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但还是有使人生疑之处 :刘邦“起兵于沛” ,为何不像陈涉一样称“王” ,而称“公”呢 ?这“公”是指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呢 ,还是指别的职位 ?看来有必要补释一下。《史记·高祖本纪》云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开城门迎刘季 ,……乃立季为沛公。”裴马因《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 :“旧楚僭称王 ,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 ,沛公起应涉 ,故从楚制 ,…  相似文献   

5.
地图·图片     
周人起于黄土高原,相传始祖后稷生于邰(今陕西武功西南),后来公刘定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古公亶父(太王)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文王时建立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武王灭商以后,在丰的东面营建了镐京.周公东征,平定了殷遗民的叛乱,政治势力直至于海.为了加强对东部广大地区的统治,营建了洛邑(在今河南洛阳).称镐京为宗周,洛邑为成周.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国,其中大国有鲁(都曲阜)、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宋(都商丘)、晋(都绛,今山西翼城西)等.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是荆蛮族人建立的大国,亦为周王室所册封.  相似文献   

6.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籍贯问题,《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以下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上》(以下称《高帝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以下简称“沛丰邑人”),但至今诸家注说仍存在明显差异。或云今江苏沛县人,或云今江苏丰县人,或云丰生沛养,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邦为江苏沛县人。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中说:“沛(江苏沛县)人刘邦是个中农。”《辞海》(1980年版)亦对“汉高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同学们,在圣诞节到来之际,你是不是梦想着得到圣诞老人的神秘礼物呢?哈哈,今天,小娜姐姐要客串一下圣诞老人,给大家派送“新作文牌”圣诞大礼包!圣诞礼物送给谁呢?赶快行“注目”礼吧——吴晨阳(浙江)米嘉雯(山西)肖越(河南)林丽(广西)柳婷(江苏)张帅(山东)刘倩雯(福建)侯睿(河南)李孙品(河南)叶丝露(江苏)郑馥霞(山西)郭欣怡(河北)靳(山东)仝安妮(山西)公蕾(山东)程援探(安徽)张瑾(江西)刘元(四川)程丹丹(安徽)赵佳琪(河北)以上同学之所以如此幸运,是因为他们热情参与了“《新作文·小学456年级版》2006年栏目调查”活动,并在第一时…  相似文献   

8.
<正>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在17岁那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礼记·檀弓》)"东南西北之人"者,漂泊不定也。从那时开始,孔子就认定自己是个行者,一生都将行走在路上。的确,孔子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路上。他19岁去宋国(今河南商丘)娶妻,28岁东登蒙山(今山东平邑县),南去郯子国(今山东郯城县),34岁入周(今河南洛阳),35岁去鲁适齐(今山东淄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自《史记》的《鸿门宴》(高中二册)和《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三册)。有几处用到“为寿”。例如: ①沛公奉巵酒为寿②(项)庄则入为寿,寿毕③公子起,为寿侯生前教材虽有注,但都前后不一,语焉不详。如《鸿门宴》注“沛公奉巵酒为寿”为:沛公举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注者视“为寿”为一个动词;而《信陵君窃符救赵》注“为寿侯生前”为,到侯生面前,举酒杯为他祝寿。注者则又把“为”和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中,有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的一段,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听后大怒道: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注解②,为(wei)将要。这里把“为”字作“将要”讲,这种讲法值得商榷。“为”字能否作“将要”讲呢?能的。如《汉书·匈奴传》里有“单于  相似文献   

11.
一等奖郑 蓓(江苏省镇江市技校劳941班) 应征作品:书海无际,随我东南西北游。刘永彬(河北省山海关桥梁厂技校) 应征作品:前途无垠,任尔东西南北行。  相似文献   

12.
清代湖广粮食流向及其社会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湖广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的粮食以各种方式大规模流向外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输出基地之一,十数个省份广受其益,包括生产最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一突出的经济现象,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清湖广大规模的粮食外流始于康熙中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湖广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下来,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的流向呈多方位,简单地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直隶、河南、陕西、福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卢氏县一中学教学质量连年下降,该校校长独出心裁,亲自到山东购得一块一人多高的泰山石碑,作为“镇校之宝”竖于校园之中。立碑时还专门由风水先生指点,校长将白公鸡、桃仁、五色石等“镇物”埋于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方,然后鞭炮声四起。  相似文献   

14.
三都东汉时的“三都”是东都雒(1uò)阳(今洛阳市东北),西都长安(今西安市西北),南都宛(今河南南阳市)。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今太原市),京都长安。  相似文献   

15.
华佗     
华佗(?——204),是东汉末年伟大的人民医学家.又名(甫万),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博学多艺,通晓各种经书,尤精医学.他的医术高明,技术全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科和养生学都有专长,其中外科更为突出,被称为"外科鼻祖".华佗以解除人民病痛为己任,把毕生的精力用于医学实政和研究.他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为人们治病,深为广大人民所热爱和敬重.民间流传着许多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故事.华佗为了生活在人民中间,毅然拒绝接受沛相陈珪和太尉黄琬的举荐,放弃了做官的机  相似文献   

16.
  张步东 《历史学习》2006,(12):43-44
义和团是由民间武术团体义和拳、梅花拳、红拳、大刀会、神拳等首先在山东发展而来。1900年初夏,新任山东巡抚毓贤改义和拳为义和团。同年10月以后,清政府两次发布上谕,基本承认义和团为合法群众团体。这样山东、直隶(今河北、天津)一带拳会、刀会等武术团体都纷纷打起了义和团的旗帜。义和团各个单位的司令部叫“总坛口”(或叫“总坛”),基层单位叫“坛口”(亦作“坛厂”、“拳厂”、“团”、“队”)。总坛口的首领称“老祖师”,坛口的首领称“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等。  相似文献   

17.
释“步走”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一节,选入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其中写沛公逃宴,向张良交代留谢项王的手续后,有这样一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山下,道芷阳间行,”(第85页)其中“步走”一词,有的教师讲解为“步行”,说沛公放弃随从的车骑,一个人骑着马,和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步行,从(?)山下面,取道芷阳找便道走。这样解释,前后有些矛盾:“沛公……一个人骑着马,和樊哙……等四人……步行,……”这成什么话呢?  相似文献   

18.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生活的时代正当“安史之乱”前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又因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剧变,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育是唐初著名诗人,武则天时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做过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和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杜甫自幼好学,七岁即能作诗。少年时寄住洛阳姑母家里,开始与文人交游。十九岁起,杜甫开始漫游吴越齐赵,就是现在的浙江、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一文(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中有好几个带“旦日”的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半,为击破沛公军!”2.(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这里的“旦日”,一般都理解为“明日”或“第二天”。实际上,这种解释并不妥当。在古汉语中,“旦日”是多义词。它可以表示“明日”,也可以表示“第二天天亮之时”。众所周知,词的多义性,是就孤立的词来说的,一旦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乃一、副词1、“就”。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鸿门宴》)——项伯于是就在夜晚骑马,跑到霸上的沛公军中,以私人身份会见张良,把项羽要击破沛公军的事全部告诉他。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