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日常生活乃个人品德生成之根.地方性生活赋予品德以鲜明的个体性,传统家族文化则构成其"活化石".个人品德既服从生活变动的内在逻辑,又接受理性规划的外在训导,体现着自然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当今社会普遍呈现的道德情感钝化和道德共识脆弱等症侯,根源在于"扎根"与"拔根"之间的巨大张力.伴随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开放步伐的加快,个人品德的非个性化发展及其与公共规范的趋同,所展示的不仅是品德之根的失落,也是品德修养转向的历史契机,它决定着个人品德建设的未来路径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的家族社会结构,派生出伦理差序关系,影响波及后世熟人文化、人情文化和平均分配理念,造成对社会法律公正持怀疑态度。因为传统儒学文化具有显明的现世思想,社会缺乏神性宗教和神性敬畏,实用主义色彩浸染了民众心理。朝代不断地更替,国家心理被动。依赖文化传统,我国延续了悠久的历史文明,形成了民族多元化和思想包融性。认识历史文化对国民性影响之深远,有利于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理解当今社会存在问题的历史根源、国民性之改变和未来社会的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的论说与当时的社会心理有着内在关联。民族矛盾的激化使社会心理发生重大变化。基于社会心理的分析,中共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之必需,并根据社会心理的变化确定论说的方向和内容;同时鉴于向传统文化复归的心理倾向,以论说三民主义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水文从文化形态学角度探讨了诗歌文体形式演变的基本规律,即诗歌文体的生成气变异过程是新诗歌形式对原有诗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其直接推动力是诗人的审美要求和读者的审美期待。内在实质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影响诗歌形式流变的内在因素是诗歌语言内部结构规范间的历时替代与转化,外在因素是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变更,中介环节是诗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特征。本文还总结出了诗歌文体流变的五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焘 《天中学刊》2011,26(1):101-103
"李白文化现象"意向世界的构筑,折射出传统文化心理图式的动态变化及其内蕴的"道"与"人"的深层矛盾,并成为李白文化现象延续和演进的内在动力。近代社会李白文化现象内涵的新变从侧面透露出传统民族心理结构的现代转型轨迹。与读解传统"李白精神"的当代意义不同,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价值体系中的李白文化现象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心理重构、文化意识的多元现状和潜在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族刑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集体性惩罚,主要适用于政治性犯罪.这种野蛮而残暴的酷刑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直接相关。中国古代的家族主义与重刑主义是其存在的主要根由,族刑的实施增强了刑罚的威慑力.通过对族刑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华法系法文化特征的认识深度.  相似文献   

10.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是在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下 ,经过历史的发展 ,在文化传统的熏染中留存下来的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因此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的研究离不开藏区人民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藏区人民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 ,这些因素规范着藏区民俗的审美心理特质 ,左右着藏区民俗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阴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推崇用封建的“礼法”来规范人伦关系,片面强调不平等的政治伦理教化功能,维护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血缘关系。总的来说,这种文化制约个体的自由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华民族温顺谦卑、平和柔弱性格的生成,在政治、伦理、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阴柔特征。  相似文献   

12.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流行的概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忍”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忍”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之“应然”且亦是一套“实然”的社会心理现象.“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积淀的结果,有其特别的心理内涵与心理机制.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忍”的心理和行为作一中国文化上的溯源和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北大的特殊文化环境,西方批判、反省现代化的思潮,父亲之死给梁漱溟带来的心理动力和毅力,是梁漱溟实现由佛返儒的文化心路的原因.梁漱溟提出的力图解决文化与现实社会存弊相连问题的文化模式有独创性,它为新儒学在当今的活跃开了一代风气,并赋予了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时间的更替,三坊七巷见证了不同家族的足迹,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家族。这些家族的联姻,不仅是社会生产与交往的需要,也有着社会心理和环境的因素。这种联姻,对于这些家族的成长、对于福州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环境中,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行为方式,与此同时,对网络行为的过度依赖,也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对大学生实施心理援助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一方面是外部援助的介入:建立和完善网络使用规范;优化学校心理环境;心理健康课程要更具针对性;心理咨询要进入大学生公寓.另一方面是内部援助的介入;巩固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升网络文化消费内涵;完善大学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7.
学生勤奋好学需要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要说的是直接作用于学生周??现实,即学校内的社会心理环境(狭义的).学校内的社会心理环境,指学校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价值观,即群体行为规范.实际  相似文献   

18.
家族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组织之最小的单位,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广泛占有着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从多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家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家族的兴衰折射着社会的兴衰.对家族进行深入剖析,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行政文化系统的内在结构及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文化是个多层级的有机系统,行政心理、行政传统与习惯、行政思想是行政文化内在统一、递进及相互作用的内在层级结构。"民本位"、"有限政府"的行政心理,科学、开拓创新的行政思维,法治化、效能化、公正、民主的行政思想以及健全、完善行政制度是行政文化重塑过程中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和智力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健全好他们的人格对于其今后发展非常重要。我们正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文化环境多元化,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激荡;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并呈蔓延之势;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粮食安全等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紧张;诚信危机、消极文化现象对青少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同伴关系缺失加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他们渴望独立但心理脆弱,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较弱,个性特征强但承受能力弱等很不适合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