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高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恐惧”现象,而且不同的学习障碍造成种种不同的“恐惧”。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因素,发现规律,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采取防治及预防措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因势利导,分层施教,创设成功体验,帮助学生走出“数学恐惧”,融入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卜韶娜 《知识窗》2011,(8X):57-57
职高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据调查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少数学生有放弃学习数学的念头。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想办法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为核心,侧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以教师的"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成果.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为例来阐述"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便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彩秋 《科教文汇》2008,(35):152-152
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测验,结果发现低年级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数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大部分学生恐惧学习数学。其次分别为教师的不良期待,家长的教育态度,社会的环境影响。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的厌倦数学情绪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传统数学教学中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当前要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本文从发展学生提问、讨论、讲评、总结"说数学"能力入手,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质疑、猜想、进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发挥其潜能.  相似文献   

8.
学生素质存在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光靠学科课是不够的,而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开设的目的就在于弥补数学学科课程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着很多困惑和恐惧,本文就从如何引导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等方面入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指出的一个新的概念、一个新的要求,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张,今后的工作应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2.
王若青 《科教文汇》2009,(17):144-144
笔者对160名一、二年级的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与测验,结果发现低年级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数学情绪,主要表现为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其中教材的原因对学生厌学的作用最大,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前后跳跃较大,很多学生对后继学习毫无心理准备,前后脱节、大部分学生恐惧数学学习。其次分别为教师的不良期待,家长的教育态度,社会的环境影响。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的厌倦数学情绪是不容忽视,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1)
在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要使学生能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逐渐形成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最终能运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改进数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刘宇 《科教文汇》2013,(9):139-141
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数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充分指明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手段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暂差生能获得学习自信,中等生不断进步,优秀生主动发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教学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文从中职生的现状出发,指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逐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面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采用"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教会学习方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喜欢数学,主动自觉地学习数学,达到学生能够自学数学的目的,最终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职生教学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二是畏难,消极和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三是多数学生不会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因此,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摸索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总结洋思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把泰兴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我们数学教学中来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的实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来编写的.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据此,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该文拟从培养学生的总是意识入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