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学校把栽350棵树的任务交给了三(1)班同学,全班共有45人,如果每人每天能栽8棵树,这些树他们一天能不能栽完?分析与解:要确定这些树一天能不能栽完,我们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确定答案。解1:先求出45人一天一共能栽多少棵树,然后再与350棵比较,因为8×45=360(棵),而360棵>350棵,所以一天能栽完。解2: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每人每天栽的棵树,求出需要多少人栽,然后再与45人比较,即350÷8=43(人)……6(棵),由此可见,只需44人就够了,所以他们一天能栽完。解3: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平均每人要栽多少棵,然后再与8棵比较,即350÷45=7(棵)…  相似文献   

2.
数学活动课上,大象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二年一班的同学要栽160棵树,栽树时同学们分成了8个小组,每组3人。平均每人栽几棵?还剩几棵?小猫咪咪抢(qiǎnɡ)先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160÷8=20(棵);再求每人栽多少棵,还剩多少棵,20÷3=6(棵)……2(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6棵,还剩2棵。”小兔灵灵说:“我先求共有多少人,3×8=24(人);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60÷24=6(棵)……16(棵)。所以平均每人栽6棵,还剩16棵。”老师说:“他们两人计算的结果,剩下的棵数不一样,谁的结果是错误的呢?”检验咪咪的计算结果为6×3×8+2=146(棵)。检验灵灵…  相似文献   

3.
这学期公开课教学我选的课题是植树问题例1(两端都栽的情况,本节课只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植树问题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先进行了试教。第一次教学1.由植树节活动导入新课2.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化繁为简,让"化归"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1.尝试解答,引发争议。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师:题中需要注意哪些信息?(解读"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和"一旁")师: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请你试着将解答写在练  相似文献   

5.
片断一:化繁为简,举例验证 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化繁为简,举例验证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1.形成猜想。师:如果用这条线段代表这条路的一边(课件出示一段线段),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呢?生1:200棵。生2:201棵。  相似文献   

8.
杨安林 《广东教育》2004,(10):55-55
对贵刊今年第6期《平面植树问题的新见解》一文中的有关问题,笔者提出一点商榷的看法。原文言:人们在解决平面植树的数学问题上,常犯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即将“植株”与“植被”的求解法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植株的求法是:种的棵数=每行棵数×行数;植被的求法是:种的块数=总面积÷每块所占面积。作者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其用以证明观点的实例和解法却同样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原文举例说:一长方形果园长60米,宽42米,种上果树,行距3米,株距2米,问这个果园共种有果树多少棵?文章否定了(60×42)÷(3×2)=420(棵)的解法,列出了所谓“符合实…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快到了,光荣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准备为学校新建的主干大道两旁种上树,学校的主干道长60米,每两棵树之间相隔4米,共要种多少棵树?劳动委员和其他班干部都在积极地动脑筋,劳动委员冬冬和班长琳琳很快就想出了答案。他们俩争着要告诉对方,还是琳琳抢着先说了。琳琳认为,学校的主干道长60米,两棵树之间相隔4米,一共要种60÷4=15(棵)。冬冬立即反驳:“你算错了,我们总不能让学校的主干道一边栽树一边空着吧!因为两边都得栽,所以呀一共得种30棵树。”在旁边一直没吭声的“数学迷”小刚慢吞吞地说:“你们都错了,我认为一共得种32棵…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五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活动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条较直的公路两边一共植树74棵(两端都种上了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现在进行规划调整,将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变为6米。问会有多少棵树不需要移动位置?参加集训的学生错误率高达87.5%,这引发  相似文献   

12.
问题:有一根180厘米长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每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上海市小学数学竞赛题) 这是一道隐含的两端都不种树的植树应用题。解题关键是熟悉植树问题的计算公式,把绳长看作路程、段长看作棵距、记号看作  相似文献   

13.
郑炜栋 《小学生》2013,(12):125-125
【经典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同学们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错解1:60÷3+1=21(棵),21×2=42(棵)错解2:60÷3-1=19(棵)错解3:60÷3=20(棵)【原因分析】一、师生对话,寻求问题根源1.与错解1的学生对话:师:你为什么这样做呢?生1: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每隔3米种一棵,60÷3=20(段),两端都要种,20+1=21(棵),两边都种:21×2=42(棵)师:为什么是两端都种呢?  相似文献   

14.
练习课上,大象老师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二年一班同学要在校园四周栽90棵树,劳动时分成6组,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栽几棵?还剩几棵?小兔贝贝举手发言:“先求每组栽多少棵,90÷6=15(棵);再求每人栽几棵,还剩多少棵,15÷4=3(棵)……3(棵)。所以平均每个同学栽3棵,还剩3棵。”大象老师让小羊娇娇给小兔贝贝检验,看他做得对不对。经检验3×4×6+3=75(棵),不得90棵,所以小兔贝贝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小兔贝贝错在哪里了呢?我们按照小兔贝贝的算法,一步一步查找下去:小兔贝贝用90÷6=15(棵),是先求一组同学要栽多少棵,没有错误。用15÷4=3(棵)……  相似文献   

15.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旨在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这部分教材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切入点,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借助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前,我听了一节"植树问题"的研究课,有一些感悟。课始,教师结合教材提问:路长12米,每隔3米栽1棵,要栽几棵树?教师  相似文献   

17.
据说,下面是一道“既繁又难”的问题:在同一条公路上有两辆汽车同向而行.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4千米,甲车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前进,乙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前进.问乙车赶上甲车的前1分钟两车相距多远.这是一道追及问题,习惯思路是先考虑两辆汽车的开始位置,然后再顺着时间推算才能解出.也就是说,先求出追及所需要的时间:4000÷(60000÷60-45000÷60)=4000÷250=16(分),然后再算出追及前1分(即追了15分)时乙车已追赶的距离:(见图1)(60000÷60-45000÷60)×(16-1)图1=250×15=3750(米).因此,在追及前1分钟,两车相距4000-3750=250(米).以上是…  相似文献   

18.
观式解题     
利用等式12345×8=98760解题:植树节那天,一某中学有师生几千人去郊外植树,每人植杉树四棵,总棵数是个四位数,每人又种松树五株,总株数是个五位数.已知组成以上两个总数的九个数码是从1至9请你告诉我,该中学共有多少人去植树?答案  由12345×8=98760,得12345×8÷10=9876,即12345÷5=9876÷4=2469,故知有2469人去植树。观式解题  相似文献   

19.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20.
一、出示问题学习新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同学们,当我们拿到一个题时,首先干什么?生:读题。师:对,当我们解答一个题时,首先应多读题,而且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要读明白这个题说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要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第三遍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明白了吗?开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