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服虔是我国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和语文学家,他对《左传》的研究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对传统语文学的贡献上,其《通俗文》对我国的文字学影响巨大。着重论述了《通俗文》的成书、流传、内容、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因无著作传世,经学思想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故学界研究付之阙如。文章通过钩稽史料,系统探讨了诸葛亮经学思想的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以及他与《左氏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井研县的廖平是近代一位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生学经六变, 自号六译先生。他的经学第二变曾给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以影响,康有为据以写作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戊戌变法时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戊戌变法前,廖平改变了经学第二变的观点,而进入了经学第三变。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论及廖平这一思想变化时说:“晚年受张之洞贿逼,复著书自驳,其人固不足道。”认为廖平经学第三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张之洞的贿逼。此说一  相似文献   

4.
6.郑玄力作《戒子书》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有志气,爱读书,16岁时被称为“神童”,21岁便已博览群书,精通六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四处求师,在外游学长达20年之久,终于学成归来,成为当时最博学的经学家,许多人慕名前来向他求教。从此他开始讲学,长达30多年。在讲学的同时他又从不放松对经学的研究,终于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他一生不愿做官,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经学和教育,他的才学成就和高风亮节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郑玄唯一的儿子叫郑益恩,从小就在他的严格指导下学习。建安…  相似文献   

5.
论惠周惕《诗说》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周惕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惠栋的祖父,他的《诗说》是研究《诗经》的一部著作,在诗经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诗说》主要涉及了关于《诗经》的这样一些理论问题:《大雅》、《小雅》区分的依据;《诗经》中所谓的正变问题;《二南》所指涉的具体对象;汉学和宋学关于“赋”、“比”、“兴”看法的对错。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诗经学的方法与成就,同时又在某些方面开启了清代《诗经》研究的风气之先,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它是某些惠氏家族经学研究特色的渊源所自。  相似文献   

6.
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后汉书·马融传》【求解驿站】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活学活用】____者貌似一身的好本领,其实只会摆摆架子,唬一唬他人罢了。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  相似文献   

7.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胡培翚是清代经学史上卓有学术成就的经学家,他秉承家族治经传统,精通经学,将《仪礼》学研究推向了巅峰。胡培翚治学能洞察学术流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主张与学术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桂文灿是广东近代少有的著作丰富的经学大家,《经学博采录》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修补的著作。经历了100多年的沉淀,就是那些当年鲜为人知的经学家和许多不知所踪的著作,成为了这本意在与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分庭抗礼的《经学博采录》最弥足珍贵的地方。与中国南北学者均有密切交往的桂文灿,与其中一些传主有相同的地缘、学缘,于是书中的某些记载颇有神来之笔和属于有思想的史料,使《经学博采录》具有较大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祥道是北宋重要的经学家和理学家,他的《礼书》和《论语全解》等经学著作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陈祥道本人的研究可以为其经学思想的研究提供独到的价值和贡献。可能是因为史料稀缺,至今没有学者对陈祥道做专门的研究,而一些辞典及地方性论著中对于陈祥道生平事迹说法不一,故有必要对陈祥道生平与仕宦历程的几个疑点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1.
吴承仕乃章太炎弟子,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疏证》是他经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具有独到的撰述特点和丰富的学术价值。一是广泛汇集史料,运用章句、史源、疏解、考证、论断等多种方法,在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的基础上,疏通、拓展了对唐前经学史的记述,丰富了这一阶段经学史的内容。二是综合众说,断以己见,从条理诸经次序、论述源流演变、阐明经籍流传、辨析误植伪托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唐前经学史的脉络。三是钩稽索引,缜密考订,在史料来源、典籍状况、经学人物、典章制度等与经学史相关的问题上,纠正了《经典释文序录》及多家论著的谬误,为后人的经学史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2.
杨新勋副教授(博士)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经学尤其是宋代经学研究。在经书文句的解读、经学专著的整理与诠释、经学家思想的探讨、经学史的考察等方面有不少创获,已经出版专著《宋代疑经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校注《经学卮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和论文集《经学蠡测》(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相似文献   

13.
王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经学家,其著述颇丰,可与郑玄比肩。经考辨可知,王肃经学著述共计三十余种,其中完整传世的有《孔子家语解》,经清儒辑佚而部分存世的经学著述有近二十种。王肃遍注群经、贯通今古文经学,这与其治学"不拘一法"有密切关系,通过考辨可知,王肃学术渊源主要有五方面:传承家学,师承宋忠,扬弃郑学,吸收贾逵、马融之学,兼采众儒之长。  相似文献   

14.
《孝经集注述疏》是近代岭南著名经学家、教育家简朝亮晚年的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其经义该恰、折衷汉宋古今文精华,疏解由浅入深,且在学术思想、疏解经文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色。全书贯穿着简氏从辨伪存真、正本清源到品评旧说、推陈出新再到褒扬元典、务明经术的思想脉络,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的著名政论散文家,其著《潜夫论》是东汉子书的代表性著作。在他所处的时代,经学昌盛,对王符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符一生坎坷不遇的处士经历及其早年游学拜师形成的学养,对王符的经学思想有重要影响,其经学观集中体现在《潜夫论》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学家,王昶以重考据的态度编选了《明词综》等词选;作为词学家,王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醇雅"词论。将两种身份结合起来,通过对其清代诗经学的解读,可以看出经学家王昶推崇的词风是平和醇雅的一派。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学术道路的转变在其经学研究方面有明显的轨迹可寻。他早期受陈汉章、黄侃、刘师培等学者影响,治学"追踪乾嘉老辈",经学研究呈现出典型的古文经风格;抗战前后他开始系统学习马列理论,并运用马列主义对中国古代的经学进行了首创性的批判总结,由此从一名正统派经学家转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1期,刊载了郑万耕、张奇伟同志的《廖季平经学第四变及其哲学思想(以下简称《廖》文)一文,从哲学的角度对廖平经学第四变作了研究,读后给人以启发,这对于从多方面来探究廖平的经学思想是有意义的。但是,《廖》文对廖平经学第四变的分析,却忽略了廖平生活的时代与其经学家的个性,也未将其放在廖平一生的思想发展中来研究,因而,文章的基本看法似大有商榷之必要。为着加深对廖平思想的研究同一目的,本文拟就对廖平的经学第四变谈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强调传统学术对于道德教化的“致用”功能;他还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叶国盛 《文教资料》2012,(26):157-159
李光坡是清代经学史上较为杰出的经学家,在礼学上成就尤著,有《三礼述注》传世,皆为《四库全书》著录,其成就得到学界的认可。本文通过挖掘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试图对李光坡的生平和著述加以梳理,旨在勾画出较为清晰的轮廓,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