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剖析了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当前出现的一些新趋向,提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学术先导、学科融合、课程奠基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认为:学术先导是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学科融合是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也是体育学科特点的要求;高校在进行"三自主"课程模式建设的时候要强调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课程内容的分类、聚合。  相似文献   

2.
实质性规范的知识配置是大学体育课程配置的本原与核心,应以"学科科学知识"为切入点,以体育课程本身的价值为视角,从具有一定高等教育文化性的体育科学事实知识(原有的应用知识),及大学生独立品格的经验知识(通过应用促进深化和迁移知识)两方面来组织。依据杜威的知识分类方法,对大学体育课程知识的配置类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对进驻福州地区大学城4所主要大学体育人力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求提升大学体育人力资源全方位的优化与整合,实现大学城体育人力资源的共享。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大学城具有良好的体育人力资源,师资力量强,学科门类齐全;建立大学体育联盟,构建网络化、共享化的体育课程系统,实现学生体育课程"三自"模式,是全面提升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日本大学体育课程结构研究——以日本东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了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大学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体育课程的结构.日本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重的特点;学科课程注重学生体力提高、健康教育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活动课程涉及项目广、数量多,具有开放性和服务学区的特点.建议我国大学体育采取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必选和自选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把体质健康教育和测试纳入必修必选课程范畴;加强大学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建设,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常青 《拳击与格斗》2020,(1):122-123
大学是培养服务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才的场所。在大学学科中体育课也不容忽视,体育课程的开设是学生有效进行身体锻炼以及精神狀态培养餉途径,所以,要做好新时代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但目前部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未付之行动,要通过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以及项目设置多样化等方式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走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分析了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导向的质疑,阐述了需求与需求导向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导向、学科需求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是辩证统一的,需求导向是目标导向的前提,目标导向是需求导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维度和实践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与大学体育课程整合是高校体育科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大学体育课程整合的实质、切入维度、实践策略,对实现课程信息化和教学的创新有重要意义.从整合的内涵、实质出发,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知识体系维度、信息技术维度、教育维度.大学体育教育是课程整合主体,整合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下整合型的体育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并提出一些实践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20,(4):1-3
自1903年中国学校出现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体育课程以来,多元化的两极摇摆始终未曾消亡,即向两个极端不断震荡的"钟摆现象"贯穿于体育学科百年发展的历程。学科向度与生活向度是教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向度,也是学校体育课程近百年来摆动的两极。历史上我国体育教育先是轻学科、重生活,后又转变为重学科、轻生活,直至新世纪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逐渐走向融合之路。文章从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向度与生活向度的历史溯源出发,对二维视角下学校体育课程的"钟摆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两者不断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0.
依据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实际和体育教师的培训需求,构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通过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确定,指出影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组织的因素,描述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基本流程与成员分工方法,提出开展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强调既要加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研修的研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开展"课例研修"鼓励体育教师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和乐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文章在对"和""乐"教育思想的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现状,提出"和乐教育"思想融入高等体育课程改革是发展人才战略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相关论述能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将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传统转变为以健身为中心的体育课,是素质教育给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线索,文章提出了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针对改革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学分制体育课程模式-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将是大学体育课程今后改革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从理论层面上对新课标下的学校体育服务、教学和教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服务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新崛起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在深度挖掘和精准凝练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课程教学及优化思政教学模式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运用文献资料、辩证分析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具象流变的育人话语、立体多维的内容传播模式、科技加持的育人方式、多方联动的育人主体等时代特征。针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造成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不成熟、育人内容传播碎片化、全媒体支撑要素不健全、体育教师媒介思政素养不足等推行阻碍,从顶层设计、理念更新、资源整合、科技加持、能力提升5个方面勾画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蓝图,完善“全媒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育人内容体系,深化全媒体技术,助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度,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思政媒介素养等创新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需求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在对需求和需求导向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发掘大学体育课程需求导向的内涵,探析需求导向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基本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结合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论述了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超市"选课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课程设置,建构"超市"选课模式,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体育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比较研究法、调查访谈法.针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把课内和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不仅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更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高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拓展,有限的体育资源将得到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高职公共体育新课标的发展模式;通过高职公共体育新课标的实践探究,有效激发了高职学生学习体育及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让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