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门颇深的学问,它肩负着培育学生热爱母语、提高学生修养与情趣、健全学生人格和发展个性的重任.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面临着诸如"如何教好语文"的困惑.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做到诗意化、生活化、实效化"三化"并重,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审美情感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子,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健全的人格。"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5.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诗意全无;隔三羞五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严重受挫;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审美意识熏陶功能退避三含。时下的语文教学急需诗意。语文教师则更应诗意地生活着,语文教学更应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7.
郭黎静 《考试周刊》2013,(86):30-30
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着诗意的教师,衍化着“神”“形”的合一。充盈着对话的意蕴.展现着生成的动态,洋溢着生活的气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语文教学,展现诗意和美感,带领学生在中国文学的美中畅想。文章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教材中的文章俱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富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应试的压力,语文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一篇篇优美的富含诗意的文章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言,严重伤害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本文通过探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语文,其内在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积淀为塑造小学生完善人格提供了文字基础和精神条件。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说教,简单的识记,而应该是在诗意的文字中去探寻语文课程中的文化精髓,从中塑造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11.
赵昌春 《现代语文》2007,(12):49-49
在诸多学科中,语文以其人文性、语言精美而为学生所喜爱。如何诗意地去教,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诗意,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以为,语文教学要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  相似文献   

12.
张叶英 《文教资料》2008,(4):120-121
语文教师应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诗意的教师.教学语文时,应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精神洗涤、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领略诗意美、享受诗意美、创造诗意美,为今后的生活注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人文性.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激发学生动机,提高求知欲望;师生心理相融,激发教学共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其建立健全人格.将人文性融入课堂,教学会充满灵动的诗意.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5.
何海叶 《考试周刊》2014,(27):31-31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文,理解诗意,感悟意境,这对于古诗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必经的过程,从而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意天地,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将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将人格培养寓于语文教育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弘扬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语文教学,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词句,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意志。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贯穿于任何一门学科中的,而语文是最具人文特性、最具诗意的学科。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诗歌教学其实就是在进行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中应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是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呈现出诸多新气象、新景观。同时,语文教学依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或旧的尴尬和困境。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严重流失,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语义变得难学,变得单调乏味。然而,语义教学本来应该充满诗意。诗意的语文就是对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挖掘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更要引导学生欣赏祖国优秀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诗意.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课文,也是品读人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诗意,更要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加强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