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会 《学周刊C版》2010,(10):128-129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圆形结构图来描述课程目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丽 《天津教育》2022,(10):44-4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上有独特的优势。英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语言能力是关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而且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异域文化,学会接纳、尊重和关心文化差异,使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融合,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和运用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深入了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丰富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还必须向学生传授相关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由语法和词汇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的各种意义、才能使之有效的提高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承载着文化,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是一个了解和掌握欧美国家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使得语言与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运动进程中,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性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面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英语教学已经开始进行转型,主要从语言知识的理解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英语教学目前是听、说、读以及写四项能力并重,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项能力,并且能够对英语的语言背景和语言文化进行理解。本文主要是以高中英语教材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文化作为一种背景性知识进行教学渗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对文化进行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主要体现。一门语言的掌握不仅仅要求我们要掌握这门语言的交流会话技巧,更需要我们去掌握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只有理解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门语言。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是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重要阶段,同时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对英语有了较熟练的掌握,在这一阶段将文化教学导入进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粟千 《成才之路》2014,(34):14-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门语言,则必须要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而言,要想真正掌握英语,灵活运用英语,就应该多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体会英语的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文化导入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从而有效地掌握这门语言。文章从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语言本身,更涉及到文化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知识教育,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而文化背景的差异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许多障碍。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相应的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使用该语言的国家与地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必然会烙上本民族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的印痕。因此,要想掌握好一门外语,就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有意识吸收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的国情知识,可以增强对该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交际,阅读理解的一大障碍便是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因此,教师就有必要从教材或辅导材料中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课改的进行,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的内容增加到英语教学中来。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一、如何进行文化教学1.渗透文化意识,比较文化差异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了解和理解英语形成了阻碍。英语教学也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还包括对语言背景也就是文化层面的了解和理解。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文化 知识的输入,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词汇、习语、课文、语言环境及课外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何群 《学子》2014,(7):45-45
作业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必要手段。作业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以及学生英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一、作业设计要体现文化性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克服思维定势和文化偏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何群 《学子》2014,(14)
正作业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必要手段。作业的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的巩固、提高以及学生英语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一、作业设计要体现文化性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并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开阔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的运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并受其影响和制约的。如果学习一种语言特别是一种外国语言而不了解其文化底蕴,就根本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它,更谈不上正确、熟练地运用它。因此,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能力。不过,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是当下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一、英语教学应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外语能力,英语教学必须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英语新课程目标指出,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和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识、合作精神)。然而,英语教学内容广泛,教学方法亦多种多样,在此无法一一详述。笔者主要就关于少儿英语的单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18.
邱月 《考试周刊》2009,(45):84-8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教学任务和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本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反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将文化知识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用于交际和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将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调查、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对英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了大学英语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将英美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对所学英语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