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转自:果壳网http://www.guokr.com/article/441383/标签:前沿生物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模式生物里,小鼠无疑是名气最大的。"小白鼠"几乎快成了生命科学的代言人——尽管实验小鼠的毛色并不都是白的。从遗传学到病理学,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这些小家伙们真正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所有享受各种科研成果的人对其表达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里存在着很多"亮着灯"的生物,如萤火虫等发光生物.那么,这些生物是如何发光的?生物体内的电灯泡是怎么被发现的?它们又有什么妙用呢?我们现在就来一起探索一下! 发现"电灯光" 在美国华盛顿星期五港湾海域盛产发光水母.这种水母的外表艳丽,在伞状结构的边缘,还发出淡淡的荧光.每一天,随着潮涨潮落,小小的水母都会随着海浪来来去去.  相似文献   

3.
"雅"与"俗"都是中国诗学的审美范畴,作为审美意识,"雅"与"俗"的对立是分明的。虽然尚"雅"观念在古代文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但在文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雅"审美内涵自出现之日起,就与它的对立面——"俗"结下不解之缘,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经历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班级里,"后进生"大多受到了老师的冷落,长期这样,只能使"后进生"更差,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面向全体,就必须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此,要用爱心温暖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不同时代的文献语料,考察分析方位词"里"的来源、方位词"里"转化为结构助词"里"和保留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结构助词"里"。典型的表三维空间的方位词"里"产生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五代。金元时期,方位词"里"已完全发展为结构助词"里",其所在的句法环境为:"NP1里NP2"。明代,"里"出现在"单音节重叠形容词/副词+里+VP"句法格式中,相当于"地"。现代汉语方言中结构助词"里"的用法很丰富,相当于"的""得""地"。  相似文献   

6.
焦万福 《甘肃教育》2014,(16):34-34
正转化后进生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笔者曾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之多,成功地转化了不少后进生。下面,就自己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略谈一二,以求同行商榷。一、关爱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在人们的印象中,后进生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顽童。凡是班上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把它和后进生扯在一起。这样,在班级里,后进生往往受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训斥。因此,后进生往  相似文献   

7.
<正>近一个月来,"科技成果转化"火了。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五大举措一出,瞬间在科技工作者的朋友圈里刷屏。3月2日,赶在"两会"的东风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  相似文献   

8.
周敏 《中学生物学》2011,27(9):35-36
1研究背景"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在最初接触新课标教材时,笔者就发现这一节的与众不同,它鲜明地体现了新课改思想:从旧教材里被动地学习生物分类知识,到新教  相似文献   

9.
王萍 《中学教学参考》2012,(35):109-109
教育者,教书育人。以智慧培育智慧是为教书,以心灵滋养心灵是为育人。通过教育,把原始的生物人转变为健康的社会人。当然,这里的健康不单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目前,教育在学校里最主要的载体是课堂,教师的"传"和"教"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一词,原指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态平衡就是让处于同一地球环境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发展,它们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破坏了其中一个生物链,平衡就失去了。将"生态"理念引入体育课堂,就是要将学生、教师与运动项目以平衡的理念相互结合,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在"生态课堂"里,学生能感受到体育训练的趣味性,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体育训练,面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在"生态课堂"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每个环节对学生心理和生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18):52-53
<正>1教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并对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的受精过程和有丝分裂)、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的本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8,(2):48-50
<正>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态度等生物学科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选自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单元第1章第1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该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探究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  相似文献   

13.
"差班"这是一些人对各方面都较差的班级的定义语。这种说法实为不妥,试想,孩子们生活在五颜六色的世界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是很自然的。他们身上地好与差、先进与落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应管理好这样的班级。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新信息,选择有效的信息并及时地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慧眼识"错"、真诚探"错"、机智用"错"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捕捉错误资源,构建和谐课堂,打造美丽生成。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转化的方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阐述的转化方式是"给自我打分"。"给自我打分"转化方式缘自一次单元测试。那一次,我在进行完单元测试后,恰巧学校安排我去外校听课,这样一来试卷没有时间批改了,我只好  相似文献   

16.
学习力是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通过生物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课",将新的教学想法转化为教学现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35):57-58
在大多数学校里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数学"学困生",了解其存在的原因,并转化这类"学困生",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虽然不同老师有不同的尝试,但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是每位数学教师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世纪的曙光里,迎来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我们指导本地区生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实践、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总结出"自学互助——导学精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因学而导,以学促教,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的教学流程,它的里面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下面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谈谈我们指导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的"あります"和"います"是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两者不管存在的是人、动物、非动物,在中文里都可以用「有」或"在"来表示,但在日文中截然分为两个动词。表示人在内的一切有意志的动物时用「います」,表示植物和一切天生物在内的无意志的非动物时用「あります」。本文将通过对"あります"和"います"各自的主要用法等方面分别进行说明,之后通过举例来分析它们在句子中互换使用时所表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中周至等处方言的"我家、你家、他家"分别表示"我们、你们、他们",这个现象可以从近代汉语里找到传承根据,官话、晋语甚至吴语的一些方言也有类似现象。关中方言的"家"还可以附加在人品名词或生物名词后边表示类别;还可以附加在姓氏后边表示辈称;附加于人名后边,在西安一带方言里还是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的"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