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龙捷 《广西教育》2014,(21):109-109
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先前学习的知识在后继学习中的运用,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两种。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正面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全面吸收新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创新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正迁移能力谈三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霍险峰 《考试周刊》2013,(42):64-64
<正>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 ,更表明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拥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成为当前教改研究的重要课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的真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要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做学习的主人。一、自主探究、勇于创新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知识的探索精神。如:我们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老师问:“以前我们学过…  相似文献   

4.
小学作为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在日常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同时也要从小学生学习发展角度对学生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课堂练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必要性,为教师重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然后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具体探讨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教师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创新性的思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和寻求发展。那么,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为中心,鼓励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价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态度,以其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举一反三,追求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研究迁移问题,有其特殊、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为迁移而教”.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本文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迁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指标,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和领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助推学生形成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本领。初中数学学科,需要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事物有规律,学习亦然.教得法,学得当,方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掌握知识的主干结构,形成技能的最佳途径是课内的有效训练,形成能力的最佳途径是迁移创新的学习实践.数学"整合教学结构,主动创新学习"正是追求实现这几个最佳途径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前者是正迁移,后者是负迁移。这里所论及的是充分利用正迁移的积极影响,搞好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一种是为知识而教,另一种是为迁移而教,为知识而教重知识的习得,为迁移而教重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是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因素是人的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智能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说,取决于数学因素的水平。数学教学中能否正确应用正迁移的积极影响,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教是为了不用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实际,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索中"自我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说明了学生掌握方法可以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白勺喜悦,增强信心,让学生通过想、说、做、用等多种活动,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探索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赵海 《考试周刊》2009,(50):93-9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真谛。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被动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教学,似乎显得关系不大。"听说读写"是知识学习的一种途径,也可以理解为是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习惯。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践,把"听说读写"这一语文学习技能迁移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分析运用,相信"听说读写"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作用,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两种学习之间的作用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就称为正迁移,如方程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的学习;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称为负迁移,如日常生活中的垂直概念对几何中的垂直概念往往会产生负迁移.从数学教育的目的看,应该追求的是正迁移.即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闻一知十"的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迁移一直都是教育的十分重视的课题,有"为迁移而教"的口号。现在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学习中知识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深入揭示学习的本质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促进学生科学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很重要。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具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创设与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通过变式训练,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迁移理论的作用,提出了培养学生演绎能力,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等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达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数学应用题考验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训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和积极探索问题的学习品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认识数学,提升数学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阳 《中小学电教》2011,(11):60-6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呼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