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才能从中获取知识,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教师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感悟力,促使学生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提升最终教学效果,促使高中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乃至大学,都会开设语文这门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困生现象,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尤为关注的课题。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岁月积淀仍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对高中生具有巨大吸引力,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一、语文学困生现象简述语文学困生指的是正常智商的学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语文知识掌握和语文成绩方面表现较弱的学生。学困生成因较为复杂,缺乏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学习  相似文献   

3.
张剑 《广西教育》2008,(2):55-55
近年来,笔者对语文学困生特别关注,经调查发现,导致其语文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智力因素。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虽然差,但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的能力非常强,其中有些同学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由此可知,造成学生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提高学困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在于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使他们不再惧怕语文,对语文感兴趣。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些帮助学困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现象是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已成为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高中教师要承担起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使命,致力于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思想政治课作为普通高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传授学生语言知识,同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高中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知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加快,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一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另一类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针对学困生的现状,以及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和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于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推动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体制也随之不断发展更新,新课标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学要使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更多的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承传统文化,使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得到真正的渗透和提高。全新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重在透过渗透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优秀的文化品格。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是我国落实母语教育的基本课程,关系着小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行为、文化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全面展现自己的语文学习潜能,通过语文学习实现个人进步。因此,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转变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整他们的语文学习行为,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足准备,激发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教版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在最后一单元安排了"春联觅趣"语文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单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知识学科,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高中语文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高中阶段语文科目的教学应该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将升学当作主要教学目标,只关注高考成绩,忽略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中阶段,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生主观原因占有多数。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措施主要有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而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倡导,文言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与地位显著提升。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组织教学,是一种有效且必要的教学选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 的基础学科,对提高其他学科成绩或素质修养都具有重要意 义。因此,语文在高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这一 门科目,具有传承性,是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延续。在 新课改的背景环境下,高中语文教育需要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 的精髓,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感受到我 国传统文化的既丰富又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以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文章为主的语言类学习科目,其中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两大学习内容,因为它们在语文应试考试中所占比分非常高,所以学好阅读和写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成绩。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受到应试高考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考出理想中的成绩,那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阅读和写作训练工作,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地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进而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本篇文章将从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为此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七年级"部编本"教材增加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融入和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七年级"部编本"综合性学习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分析,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加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14):51-52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文化自信也是相通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兼具了文字、意境、文学、审美、人文、思维等魅力,是传承民族文化之魂,奏响语文教学新乐章的重要素材。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对于优化当下语文教学现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古诗词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语文核心素养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具有指引作用,贯穿了学生语文思维、语言能力、审美鉴赏、文化传承者四大语文教学理念,也是对古诗词文化的深度挖掘,值得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语文核心素养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立德树人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需要使得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教师应当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实际内容,对教材内的古诗词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熏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对学习感到困难的、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至于班额的规定,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在目前各地高中班额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学困生容易受到教师以及学校的忽视,这极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在这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9.
学习数学这门课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较差,成为"学困生"。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学困生的情感情况,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语文"学困生",如何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使这些"语文学习上弱势群体"也能快乐地学习语文,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欢乐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一是要诱发他们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要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的脱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