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简单地阐述文化空缺理论与物质文化词汇之间的关联性,以文化空缺理论为基础,借助文化景点等物质文化词汇的翻译实例,最终对物质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及策略进行探析与总结,以丰富有关物质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汉语文化特色词汇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汉语文化特色词汇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其翻译没有先例可寻。因此,它们的准确翻译成为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题。翻译工作者应在掌握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法将其准确、地道地翻译出来。全文分析了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汉语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释了文化负载词汇的概念,进而基于语料库的《京华烟云》英译本,对其中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归化翻译及异化的翻译方法。旨在能够为文化负载词汇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必然反映人们的社会活动、思想方法、心理过程和价值观念等.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京华烟云》是创作兼翻译的佳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解析这些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是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翻译界对文化翻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更加深入。音译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翻译方法,却在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于极具中国特色的几类文化词汇采用音译翻译,能够避免文化误读,增进中国文化在异域文化中的认知和认同,最终达到最佳效果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考量。  相似文献   

6.
文化负载词汇在译文中的准确再现对文学翻译极其重要,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理解的程度.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借<呐喊>的英译分析,提出和总结了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归化、异化既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又是两种文化的统一。文化色彩主要是通过词汇表达出来的。网络词汇既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翻译方法。对网络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异化融合并存为主。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2):22-23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世代传承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习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推动了地方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为促进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徐州地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本文以徐州地方特色词汇的翻译现状为基础,通过分析翻译实例探讨文化特色词汇的分类、翻译方法,旨在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并为同类型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4年和2015年《中国日报》中出现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该报在处理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并指出在保证外国读者理解的基础上,异化的翻译策略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方法,从而使我们在翻译各种外宣材料时更好地处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富含文化信息的词汇的翻译。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和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词汇的翻译对比说明,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助于对原语文化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归化、异化既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又是两种文化的统一.文化色彩主要是通过词汇表达出来的.网络词汇既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翻译方法.对网络词汇的翻译要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异化融合并存为主.  相似文献   

12.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是当今一大热点,翻译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文化转向。以前人们注意语言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但是现今文化发展对翻译的影响亦引起翻译者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翻译由英语变为汉语拼音,并且探讨词汇翻译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词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发展过程。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思维模式,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词汇翻译中主要的文化因素。为了做好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12,(69):89-90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汇,然而由于各国气候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不同文化的动物所代表的具体寓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翻译相关动物词汇时,必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拟从汉英文化中动物的寓意入手,分析汉英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勒菲弗尔和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转向理论为指导,结合笔者完成的历史学术类著作《玛雅艺术与建筑》的翻译实践,参考有关玛雅文化的平行文本,从一般词汇和专业词汇两个层面分析探讨相关词汇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希望对相关历史学术类文本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负载文化的功能最强,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文化词汇由于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的难点,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领域,高语境词汇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出两种文化的交融、排斥甚至文化的扭曲、变形。本文从语境的角度对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葛浩文英译该作品时对高语境词汇的处理来窥探其对高语境词汇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中西思维方式是中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异。译者需要首先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英汉两种文化深入了解,翻译时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有意识地处理文化词汇的翻译,实现英汉文化间沟通交流的目的。本文以曹禺著《雷雨》及王佐良和巴恩斯的英译文本为材料,从文化视角分析其中文化词汇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然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给翻译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带来了障碍。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许多词语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很难理解、翻译这些词语。因此,文化负载词汇就成为理解与翻译的关键。本文以“中国龙”译名所引发的争论为切入点,旨在从翻译的“文化转向”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原则与策略。笔者提出归化和异化策略都适用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而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