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昀 《考试周刊》2014,(55):27-2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应该以认知为取向。本文以认知翻译为指导,探究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着重从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及放弃概念隐喻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人们用以表达隐喻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隐喻本质的语言修辞方式。而义位,作为一种语义学的基本单位,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以有关"生命"的隐喻为例,探析义位分析在隐喻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人们用以表达隐喻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隐喻本质的语言修辞方式。而义位,作为一种语义学的基本单位,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以有关"生命"的隐喻为例,探析义位分析在隐喻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静  吴陈颖 《考试周刊》2008,(48):74-76
隐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语言中的隐喻是一种以词和句子为焦点,以语境为框架的语用现象。隐喻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语言层次上。本文主要根据隐喻的句法和结构特点,从词类角度对隐喻的基本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隐喻本质和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隐喻视角下的“爱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背景,以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对爱情的描述语句为例,简述了隐喻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中英文中爱情隐喻的编码以及解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裴晓科 《海外英语》2011,(10):347-348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同时隐喻的使用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该文以认知隐喻论为基础,探讨英语学习中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而指出英语学习者应利用隐喻认知功能,以隐喻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各方面培养自身隐喻能力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7.
广告语无处不在,其中广泛存在着隐喻现象。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人脑思维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为依据,将日常生活广告语中的隐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然后再分次小类,由此分析广告语中隐藏的隐喻概念,并概括隐喻在广告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以认知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以"眼"为例,举例说明了人体隐喻在英汉表达中的异同,并分析了这种异同产生的原因,为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陆瑶 《电大理工》2009,(2):60-6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本文选择隐喻为视角,以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为例,说明文化中的隐喻思维以及思维中的文化印痕。  相似文献   

10.
自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媒介。诗歌是隐喻的海洋,该文以舒婷《致橡树》为基点,探索隐喻和诗歌的关系,分析隐喻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及隐喻为诗歌所带来的文学效果,帮助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代隐喻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以培养隐喻意识为中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隐喻意识与理解鉴赏能力、翻译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证明了现代隐喻理论对高级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在科学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隐喻互动论为起点来考察隐喻表征的层级性,借助于隐喻中的语境关联,最后落足于隐喻的动态类型层级的表征方式的考察,以便为科学研究提供一种灵活开放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结构隐喻是在不同概念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为进一步了解结构隐喻的实质,以5.12抗震救灾"战争"词语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一重普遍的现象。传统上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本身是作为添加在语言之上的装饰而存在的,因此隐喻在修辞学中的功能要服从于修辞的总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不但有修辞功能,还具有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以张爱玲《传奇》中出现的隐喻为例,从隐喻功能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而经济新闻是了解和反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经济日报》2012年1月至6月每周一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以概念隐喻中的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为理论框架,用方位隐喻、战争隐喻、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对《经济日报》中的经济新闻标题进行了认知分析。结果发现在975条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131条,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占隐喻比例相当,约45%,结构隐喻最少,占11%。经济新闻标题多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比较少用战争隐喻。希望为新闻标题制作者提供更多的标题编辑思路,为新闻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经济新闻标题的方法,提高对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解读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隐喻语言也多见于新闻标题中.本文以10-12月《文汇报》为例,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萌 《海外英语》2013,(19):255-256
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颜色有着不同的隐喻意义。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帕尔默认为文化、语言和认知是一个有机整体。隐喻有着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应从文化的视角看颜色隐喻。该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语言、文化和隐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宋代词人常借助落花、流水、风雨、云烟等意象表达愁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宋词咏"愁"的隐喻,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类概念隐喻。这些隐喻概念以我们的经验为基础,验证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系统性,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时空隐喻是理解时间概念这一人们认知的基本范畴的一种主要方式,Lakoff将其分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两个子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并结合英、汉两种语料,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序列性隐喻等模式。由此进一步探讨英汉时空隐喻异同,认为英汉语中都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及时间流动隐喻,但汉语时间认知偏向时间的序列性特征而英语侧重时间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隐喻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正确的隐喻翻译手段有助于在译文读者中唤起原文预期的心理联想。文章以金融英语语篇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从对等理论出发,探讨如何对原文隐喻喻体进行取舍,方能以最贴切自然的方式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对等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