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实践》2009,(11):79-79
真正改革新闻节目内容,应该首先厘清新闻和宣传的界限。即便在理念上无法区隔新闻与宣传的界限,调整的关键也并非在技术上将领导人活动报道“减少到很低的程度”。跳出过去的报道模式,从技术上调整对领导人新闻的报道方式,不固定程式,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2.
90年代西方一些资深记者曾亮出“亲近性新闻”的招牌,旨在总结平民化报道的实践经验,并使该理念进入学术殿堂。其实,亲近性新闻的内涵,在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报道大众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时的行为、动机、情感、信念、态度等等。作为党报,党政领导人重要活动的报道,始终是报纸喉舌功能的重要体现,是宣传报道的永恒课题。那么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应把握哪些原则,才能提高党报的亲近性和亲和力呢?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会议,一类是下基层调查研究。反映在报纸上就是会议新闻和活动报道。毋庸讳言,对于这些经常…  相似文献   

3.
邱建新 《新闻前哨》2005,(12):41-42
由于领导人地位的显著性,领导人活动的重要性,领导人活动的内容(谈话、调研等)的政治性和指导性,决定了领导人活动新闻的显著性和重要性。因此,各级领导、宣传部门对此管理比较严,往往消息发程式化的统稿时候多,记者自由度较小,稍有不慎,还容易出错。笔者从事时政报道多年,深感作好领导人活动报道责任重大,出好稿难度很大,改进领导人活动新闻报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王青 《新闻世界》2004,(12):68-68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首先要树立五个意识,突出新闻本位。即:  相似文献   

5.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6.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是党报提高阅读率、增强影响力的重要课题。如何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其次努力提高采编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同时要注重方法,要做到"精简、强化、搞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领导人的报道发生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客观、多元、平和的新趋向。尤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道,给人留下亲民、魅力和亲情的印象。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领导人报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对待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下同)的态度上,出现了一种偏向。有的人认为。党报缺乏可读性,是会议报道造成的。党报上没了会议报道,就受读者欢迎了。因此,对会议报道,必欲除之而后快。还有的人,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对待会议报道:唉,把一版豁出去,给会议和领导人,集中精力经营其他版……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一些版面编辑厌烦会议,一些会议记者以消极的态度报道会议。这提醒我们,对会议报  相似文献   

9.
刘宏  冯瑄 《青年记者》2012,(33):19-20
网络用碎片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中国官员浮出水面。在这一点上,西方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对领导人的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领导人的报道模式基本上就是两种,高层会见和基层考察。在电视时代看得更加明显,这几乎是中国领导人的两种主要的电视屏幕形象。我们可以说前者是全球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5,(5):33-33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报纸与受众联系较为密切的新闻手段之一的热点新闻报道。无论是选材、报道时机,还是报道角度、报道方式,都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如何才能使热点新闻报道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呢?笔者认为,在对热点新闻报道进行深度开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是当前改进新闻宣传,实现“三贴近”的突破口;“改进”应解决领导人对待新闻报道的认识误区,实现党政机关和领导人与新闻媒体在观念行为上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邓学志 《今传媒》2010,18(9):138-139
对地市党报来说,不仅不能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鸡肋",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做活做深会议报道,把政治优势最大化地化为新闻优势,再将新闻优势化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改革会议报道,不能简单地做条数上字数上的"减法",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全力做好"加法":增加条数"加"分量,脱去外衣"加"关联,变换主角"加"信息,转变视角"加"政策,以新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来增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竞争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赵智敏 《新闻传播》2007,(10):32-32,33,34,3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邓学志 《报刊之友》2010,(9):138-139
对地市党报来说,不仅不能视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为"鸡肋",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做活做深会议报道,把政治优势最大化地化为新闻优势,再将新闻优势化为引导主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改革会议报道,不能简单地做条数上字数上的"减法",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政策和工作信息,全力做好"加法":增加条数"加"分量,脱去外衣"加"关联,变换主角"加"信息,转变视角"加"政策,以新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来增强地市党报的新闻竞争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中央新闻单位领导人新闻报道的实际,对领导人涉外新政策表述的范畴、发表场合、内容分类进行初步界定和归纳,指出加强新表述报道跟踪策划在服务外事工作大局、紧握对外舆论引导主导权等方面的必要性,分析了政治站位、机制性建设等影响新表述报道跟踪策划质量的因素.本文以《中国日报》时政新闻报道实践为例,就新表述的新闻线索跟踪机...  相似文献   

18.
赵伟 《新闻爱好者》2005,(11):30-3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新闻价值大小,只看职务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章长短,安排时间版面,致使会议报道成了讲话报道。  相似文献   

19.
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如何做到"三贴近"是个重要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电视新闻实践经验,提出在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做到"三贴近",就是要把新闻宣传的内在规律和"三贴近"的本质要求结合起来,找准党心、民心的共通点,把握党和人民群众愿望的会聚点,捕捉党的亲民、爱民的闪光点,抓住报道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创新点,从而实现对领导...  相似文献   

2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