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韩宁 《记者摇篮》2007,(3):45-46
随着新闻多元化趋势的越来越强,原本处于边缘新闻的科教新闻,越来越引起媒体的重视和受众的关注。人们通过新闻媒体获得科教信息,寻找学历提升机会;新闻媒体通过科教新闻引导受众关注科教发展动向,倡导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朱勇钢 《现代传播》2023,(12):20-29
新闻产业的突围路径至今无解,另一个面临困境的是新闻学基础理论。将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或可推论:因为没有描述底层原理的新闻学基础理论,故无法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新的解题思路是,基于事件哲学理念,建构交流平台模式,用该模式阐明所有交流事件、交流平台的共性,继而,利用交流平台模式可推导出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再以新闻交流平台模式分析新闻活动历史,最后得出新闻媒体与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即新闻媒体是为新闻交流服务的职业群体,它用新闻手段组织与主持新闻交流;新闻平台是新闻交流的媒介空间。明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平台的本质特性后,即可推导出新闻产业的突围之路,即依据新闻媒体的本质特性重塑新闻社交平台的媒介形态;用组织与主持新闻讨论的方式提升新闻媒体的新闻交流服务能力;新闻媒体在运营新闻社交平台的同时运营商品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4.
聂宝玉 《出版广角》2016,(10):82-83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时,其新闻信息传播也会出现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采访的核心原则,客观性是决定新闻报道水平以及新闻媒体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理念。对此,本文以柴静在《看见》栏目中的报道实践为例,在简要概述新闻采访客观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三方面入手重点探讨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要点,以期为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郑岩 《新闻界》2007,(4):60-61
本文就新闻媒体以及新闻记者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在新闻实践中运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引领新闻文化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02,(4)
新闻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全方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必须确立新闻的民本位思想。新闻的民本位,是指新闻采编过程中那种以“民”字来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思想理念,亦即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网站较之于传统新闻媒体,带来的是整个新闻传播理念上的变革,使过去一些传播理念可以实现,比如传播双方的互动性,等等。但是在新闻网站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其带来的对传统新闻运作模式的种种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眼下新闻网站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的民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全方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必须确立新闻的民本位思想。新闻的民本位,是指新闻采编过程中那种以“民”字来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思想理念,亦即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闻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新闻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10.
李瑶 《青年记者》2010,(12):27-28
新闻理念是指新闻媒体所遵循的系统思想和根本原则,它内化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集中反映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风格、新闻态度以及政府对新闻的主导地位等方面。本研究从新闻里念的角度,在新闻数量及体裁、新闻来源、新闻题材、新闻内容、新闻倾向性、新闻风格等方面对样本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探讨中美新闻理念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性新闻理念起源于西方,并助推欧美新闻观发生重要变革。这一理念传入中国后,与我国新闻报道的建设性融合,形成中国化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近年来,各地新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报道工作,积极践行建设性新闻理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宁波民生e点通栏目在正面宣传、舆论监督报道领域的建树,谈谈建设性新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不管是业界还是学界,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新闻学教育的问题看成是高校新闻院系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学理性”与“实践性”的分歧与争执。然而,纵观全方位的中国新闻教育,种种危机并非仅仅来源于高校本身,新闻媒体也同样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再教育理念的缺失。也正是新闻媒体的这种再教育理念的缺失,才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新闻学教育发展的滞后与迟缓。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报纸扩版,广播、电视增频道,互联网争夺人们眼球,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而竞争最激烈的又属新闻类节目。另外,随着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新闻资源共享性也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自然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进入到共享资源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于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理念在新闻界悄然流行起来:加强新闻策划,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媒体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整合、开发新闻资源,从而把新闻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杨璐菁 《新闻世界》2011,(11):195-196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来源于西方新闻界。一直以来,西方新闻界声称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指导实践,但近来发生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出质疑。本文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窃听丑闻中新闻媒体和从业者的失职行为,进而揭示出经济利益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变质的根源,同时呼吁西方新闻界应该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张帆 《新闻传播》2010,(4):20-21
转型期的中国在很多领域发生着大的社会变革,新闻传播业也进入到一个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的过渡阶段,这些变革导致了新闻生产的理念及其实践需要新的建构。本文将以新闻传播理论为基石,对转型期的中国新闻媒体的新闻生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它是用来约束和规范新闻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新闻受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通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各种新闻传播活动中、在处理各种职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来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理念是指新闻媒体所遵循的系统思想和根本原则,它内化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集中反映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风格、新闻态度以及政府对新闻的主导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规制是对新闻的发展的引导、保障、规范、服务作用的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前提。新闻媒体作为服务大众的机构,人们要求决定了新闻媒体规制的变革。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把"人民媒体服务人民"的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就应该做到公平、公正的报道事实,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喉舌",这样社会才能有序发展媒体才能增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职业道德是调整新闻界与社会普通大众之间、新闻媒体之间、新闻从业者个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准则。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各国的新闻传播界都很关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理念都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且都与其所处的文化有关.本文主要是分析中国当代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理念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新闻媒体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传播形式创新、新闻生态创新等的重要保证和途径。新闻媒体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优化新闻结构。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新闻资源科学开采。科学发展观给当前新闻“媒体人”以深入思考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契机,给了新闻媒体创新思维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