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平 《新闻战线》2013,(9):37-39
随着社会的进步,慈善公益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浙中新报积极参与微公益,使之不断扩大影响、丰富内容、拓展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众传媒参与微公益的多重角色就微公益来说,大众传媒不应仅仅是报道者,还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在参与微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大、更综合的效应,营造微公益的良好舆论氛围,推进公民微公益意识  相似文献   

2.
金山 《新闻世界》2010,(8):33-34
本文由公民新闻的起源与概念入手,考察"公民新闻"三大要素在我国新闻业的存在与发展状况。通过中西方社会环境、媒介体制的对照,揭示西方"公民新闻"模式与我国社会之间的斥力与引力所在,旨在摒弃盲目的乐观和夸大的憧憬,理性看待"公民新闻"之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3.
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从微小的社会需求入手,注重积少成多的公益事件.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参与门槛低、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微公益传播更符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网络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结合微公益网络传播特征,具体分析青少年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形式、参与原因,以及网络微公益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完善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微公益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涂诗卉 《新闻世界》2011,(7):128-129
微博的诞生为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平台,微博过亿的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聚焦某项公益活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公益发展模式,并指出"微公益"监管面临的困境,以期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免费午餐"、"大爱清尘"为代表的"微公益"近年来的发展引人注目,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主要探讨微博平台中微公益的传播策略,将其概括为故事框架、视觉化的表达、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传播优势三个方面,指出社会化媒体对微公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微公益逐渐成为互联网和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现象,受到包括学术界在内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微公益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网络这种传播方式,更离不开广大网民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网络意见领袖在微公益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应该如何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微公益已成为新兴的公益模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在微公益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从大学生角度,通过调查分析其对微公益的认知和参与现状,试图探讨大学生群体的公益精神,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试从多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微公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雅文 《新闻世界》2014,(10):123-124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唐嘉仪 《新闻世界》2011,(8):128-129
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网民通过传播扩散,或是解释加工,或是协调干预,使自己的意见引起其他网民的注意、认可、支持和追随,以此对网络事件的传播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样的网民被称为"意见领袖"。在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微博公益活动中,意见领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博传播的特点对"微公益"的传播现象进行剖析,并将着重探讨意见领袖在整个传播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祥 《青年记者》2017,(2):34-35
微公益,是指公众从小事做起,借由新媒体自发参与公益的草根式公益行为.①近年来,我国的公益力量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大发展,形成了微公益这种新型公益形式.在媒体引导和推动下,微公益得以迅速发展.当前,在国家着力完善慈善制度、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付亮 《新闻世界》2010,(6):16-17
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4日—2008年3月4日的南方都市报时评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讨论了传播媒介对公民社会构建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田丹丹  周宁 《新闻世界》2014,(3):120-12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微公益”以其平民化和公众广泛性,为国内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力量。另一方面,舆论对于其公益信息的真实性,操作的合法性等方面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以“微公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机制与发展特点的解读,透视“微公益”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推动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村民"与"公民","宗族社会"与"公民社会",概念言辞将它们分离,而它们本身又纠结在中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上。肖唐镖先生通过"村治权力网络"这一分析框架为它们之间搭起了被言辞强行隔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赵琳 《新闻窗》2010,(3):33-34
"公共新闻"又称"公民新闻"、"公众新闻",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的一场新闻改革运动。这一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批评和信任危机而发起的改革运动,是继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之后的又一自我反思,其主旨是改善媒体与公众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中来。以话语讨论而非暴力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制约国家权力的方式,即"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互相制衡"和"用权利制约权力",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增加对国家权力的制约,用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口有助于保障人权、促进民主、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权力,才是我们要极力发展的正当的社会权力,而这种社会权力的形成与发展,其基础在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方杏  张丹丹 《东南传播》2014,(8):119-121
微公益自出现以来,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对腾讯公益官方微信账号"Hi公益"的观察发现,微公益利用微信不仅向用户推送优质资源、与用户展开互动,还方便了用户的捐助,微信在传播主体、传播形式、受众参与三个方面均为微公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冰桶挑战是一项于社交网络上发起的筹款活动,此项活动让新浪微博用户完成了从围观到参与的过程。此文试图从参与式传播和虚拟社区内的建构与认同两个理论为论述角度,以冰桶挑战事件本身的传播以及用户的参与及反应为案例,分析此项"微公益"的传播路径和其获得充分关注的内在动力,探讨#冰桶挑战#这项微公益如何在微博上获得广泛关注和参与、为瓷娃娃关爱基金募得较以往更多的善款,并为渐冻人及罕见病患者赢得社会关爱与尊重的微公益实践经验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震 《东南传播》2010,(2):27-29
近年来,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推进,"公民记者"现象也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但严格说来,"公民记者"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学术概念,学界对"公民记者"在提法上的科学性尚存质疑,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含糊不清,以致分歧较多,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可以说,学界对"公民记者"现象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该现象本身的发展和演进。因此,关于公民记者在概念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证及其概念的厘定与辨析,首先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构成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秦艺轩 《东南传播》2016,(7):113-115
社会化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对网民力量的凝聚,一种借助于新媒体而生的新型慈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公益模式,这种通过汇集点滴力量而最终产生巨大能量来帮助别人的慈善方式被称为微公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对于微公益认知态度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描摹出我国微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