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塑料瓶口部分截掉,在瓶壁下部沿一个方向斜扎六个等距离的小孔,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满水后,瓶子开始向喷水的相反方向旋转,学生可以观察到瓶子产生的瓜冲现象。这个实验形象直观,制作简便,效果也不错。但对激发学生举来说却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反冲》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及其应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用一个大塑料瓶,在瓶壁下部用粗锥沿一个方向斜扎6个等距离的洞,用细线悬挂,瓶内注水后,观察瓶子产生的反冲现象。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本第九册第15课《反冲》实验1:让水从瓶子下面的小孔向同一切线方向喷出,使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反冲。在实验中要使水连续喷出,就必须不断地往瓶子里加水,否则水的压力不够,水喷不出来。喷(上接第18页)对小车的拉力。d.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高中物理要求学生研究的物理现象有:平抛运动、电场中的等势线、电磁感应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对于这类实验应着重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得出正确实验结论。例如,在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中,当窄缝宽度较大时看不到彩色条纹,当窄缝宽度达到…  相似文献   

4.
《反冲》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反冲现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在实验材料的设计及方法上作了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上“喷水反冲”实验,是利用水喷出后的反作用力推动塑料瓶旋转,但在课前的准备实验中发现反冲效果不明显(如图A)。我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九册《反冲现象》一课中,有水从瓶中喷出推动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一实验。在其它学校听课时,我也看到有些老师做了这一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总结有些教师做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选用了圆形的瓶子,并在瓶子的四周瓶壁上斜钻几个小孔。这样做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九册第十五课《反冲卜课中,有一个自制水的反冲实验装置:用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下部沿同一方向斜着扎6个等距的小孔,用线挂在支架上,实验时,往瓶里倒满水,会看到水从6个小孔朝一个方向喷出,同时瓶子朝相反方向转动。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水喷不远,瓶子转动得慢,或转动不平稳,悬挂瓶子的线绳扭力使瓶子转不动等问题,为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1.实验用的塑料瓶要有一定高度,瓶子越高,水压越大,水喷得越远。2.小孔要尽量扎在瓶壁的下部,这样水压…  相似文献   

7.
自制教具除了能弥补自然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 ,还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师生自制教具突破教学的重点  自然第九册《反冲》一课 ,反冲现象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上课前两天 ,我辅导学生利用饮料瓶和小玩具车制作喷水反冲瓶和气球反冲车。上课时 ,看到学生制作喷水反冲瓶和气球反冲车 ,就问 :“你们做的喷水瓶和气球车玩过了没有 ?”“有什么现象发生 ?”有的学生抢着回答 :“水喷出时瓶子在转动。”有的学生争着说 :“气球里的气喷出时 ,小车向前跑。”我接着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跟着指导学生利用喷水瓶做喷水的反冲实验 ,…  相似文献   

8.
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反冲空气小车”实验,学生看不到空气喷出,只能从气球喷头的朝向推猜气体喷出方向。课本中这样描述:“像气球喷出空气时,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小学阶段,儿童思维能力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种建立在推猜(抽象思维)基础上的科学概念是不科学的。如果换做一个液体反冲小车实验,学生能亲眼目睹水喷出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描述可改为“像小车内喷出的水,产生的与它方向相反的推力那样,叫反冲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反复实验研究,制作了液体反冲小车,进行了教学改进。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教材第七册《反冲》一课的第一个实验,原设计的一个高塑料瓶,在瓶壁的下部用粗锥子沿着一个方向斜着扎6个洞,使6个洞之间的距离,洞到瓶底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用线悬起,然后向瓶内倒水,观察实验现象。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到水从瓶周围的孔斜着喷出,塑料瓶转动起来,转动的方向与水喷出的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0.
《反冲》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几个反冲现象,认识什么是反冲,然后在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反冲的应用。 第一个实验是塑料瓶底钻6个小洞,使小洞的距离相等,然后用线系在铁架台上,再往塑料瓶里倒上水,看到水向某个方向喷去,而瓶子往相反的方向转动,就达到了实验目的。 开始,有很多同学用两根细线系住塑料瓶,然后系在铁架台上,可当一倒上水,瓶子刚转了两圈,就又倒过来  相似文献   

11.
反冲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441800)徐新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自然第7册《反冲》一课,水的反冲和空气的反冲现象演示实验授课前按课本的实验方法做,由于水的流动方向问题和气球内喷出气体产生力的原因,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学生观察或学生未能...  相似文献   

12.
自然第六册《反冲》一课,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的概念。由于教材中的两个实验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很明显,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掌握。为此,我将两个实验设计成两组对比实验。在演示喷气反冲实验时,教师将吹好的气球固定在一根倾斜的铁丝中间,把气球松开,让气球顺铁丝滑下,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然后再让气球回到运动前的起点,松开气球口,让里面的气体猛然喷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于实验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思维的浪花。然后,再…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空气推动塞子时,热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大口厚玻璃瓶(图1),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瓶内水面上方有空气和由于水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塞子的开口往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玻璃瓶中出现了雾。本实验中,塞图1到的,但瓶中出现的雾却很不明显,所以学生对“物体对外做功,热能减小”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改进才能使现象明显,实验变得有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呢?本人运用了酒精代替水做实验,发现实验时现象很明显:产生了浓浓的白雾。因为酒精极易蒸发,瓶内产生了大量的酒精蒸气。当温度降低时,酒…  相似文献   

14.
初二物理教材第四章《蒸发》一节中 ,液体蒸发吸热 ,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是在胳膊上擦一些酒精 ,随着酒精的蒸发 ,会感到擦酒精处凉 ,原因是酒精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这个实验的缺陷是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酒精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 ) ,往往学生造成直观感受不清 ,原理理解不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现有的教学仪器和学生已有的小学自然知识 ,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 ,此实验操作方便 ,简单直观 ,原理清楚 ,效果明显 ,材料易得 ,制作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受到师生好评。1 实验器材铁架台 (带铁圈 )、…  相似文献   

15.
用气球做反冲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弄清并理解“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实验做了一些小改进:  相似文献   

16.
《反冲》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反冲以及“反冲”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原理实验穴如下图雪,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制作材料铁罐头瓶一个穴最好底面积大些,瓶稍扁些雪、自行车辐条3根、带针头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上开发演示小实验 ,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原理清晰 ,操作方便 ,生动有趣 ,效果明显。对激发学生兴趣 ,掌握知识 ,启迪思维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实验 1 演示蒸发现象。器材 :水、酒精。方法 :用手的食指、中指分别在水、酒精中浸湿取出 ,把指头迅速按压在黑板上并移动 ,再离开。然后让同学们观察现象 :酒精很快消失 ,黑板变干 ,水要缓慢些。由此说明 :①液体都能蒸发 ;②条件相同时 ,酒精比水蒸发更快。  图 1  实验 2 演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器材 :废日光灯管灯丝、2 5V的小灯泡…  相似文献   

18.
新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一课 ,在讲到“物体的浮沉”时 ,讲了 4种现象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 ,其中的上浮、下沉、漂浮这三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 ,但悬浮这一种现象很少见到 ,为了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并能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 ,我在讲授这一课时 ,特此做了如下实验 :1 实验目的观察悬浮现象 ,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2 实验器材一个小刀、一小段蜡烛、漏斗一个、盛有适量的酒精和盛有适量水的瓶子各 1个。3 实验步骤3 1 用小刀将蜡烛削成一个小球 ,能装进盛有适量酒精的瓶子里 ,装入后 ,可以看到蜡烛小球…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来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原因有待分析———编者)。再如九册《热空气》一课,做塑…  相似文献   

20.
我在实验教学工作中 ,对小学课本中自然实验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提高了实验效果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a .增加实验 :有些知识讲了半天 ,学生不能理解 ,可是用一个实验却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应适当增加一些取材容易 ,操作方便 ,效果明显的实验。如《蒸发》一课 ,蒸发吸热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材中给出的现象 ,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的感受。在这可增加一个实验 :每组学生准备两支温度计、两个棉球、一瓶酒精 (有的组可以用水 ) ;先把两个干棉球包在温度计液泡上 ,观察温度计示数有无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