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义无反顾”中的“反”应写作“反”还是“返”? 在现在通行的词典中有两种写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写作“返”;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词语分册》、《汉语小辞典》等都写作“反”。 究竟是“反”还是“返”?  相似文献   

2.
省编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深切地怀念敬爱的董老》,附有董老的光辉诗作《九十初度》。编者对诗的第二句“吾生多难感蹉跎”的“蹉跎”一词是这样注解的:“蹉跎——这里是挫折的意思。”我认为这个注解是值得商榷的。《汉语辞典》蹉跎一词的第一种解释是:“失足颠踬,如‘中扳蹉跎’(见楚辞)”。第二种解释是:“谓失时,如‘年已蹉跎’(见晋书)。”《新华字典》上则直接解为“把时光白耽误过去,如“‘岁月蹉跎’。”我们现在用“蹉跎”一词常用它的“空过时光”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3.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新编汉语多用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网开一面,把捕捉禽兽的网打开一面,留下逃生的出路。也作‘网开三面’。”《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网开三面,把捕捉禽兽的网打开三面。比喻用宽大的态度来对待。”二者联系起来看,都把“开”当作“打开”义。“网开一面”既然也作“网开三面”,“开”又都是“打开”义,那么即是“把网打开一面”等于“把网打开三面”。如此说来,…  相似文献   

4.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辞典》对于俄语成语的解释是:成语是不能逐字地被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固定短语。汉语《辞海》对成语的解释是:固定词组之一种,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之...  相似文献   

5.
《渔夫的故事》(初中第一册)中有“笑逐颜开”这句成语,课本注为:“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颜”字未加注,查《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其意为“脸面、脸色、面容”。  相似文献   

6.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7.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是一篇传统教材,历来脍炙人口。教科书对“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这样注释的:“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举、胜,都有‘尽’的意思。刑,以刀割刺,用作动词,即杀。”对“如”字照录,无解。课后设计的练习中,有一项是让学生解释“如”字的。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给的答案是“好像”。笔者认为不妥,把“如”字解为“好像”,句意不通。这个“如”字究竟该如何解读,好多资料避而不谈,一些老师也只  相似文献   

9.
“宠辱不惊”是一个常见成语。从各种词典对“宠辱不惊”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界对“宠辱不惊”的“宠”字还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把“宠”理解为“宠爱”,如《当代汉语词典》释“宠辱不惊”:“受到宠爱或羞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众多词典。  相似文献   

10.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词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注释者甚多。其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的解释,历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象是还在人间?即诗人此时月下起舞,有飘举天外之感。句中“何似”解为“哪象”。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周振甫《大学语文》持此说;  相似文献   

11.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语出《左传·僖公四年》,今比喻事物之间相去甚远或毫不相干。然该成语的本义却历来众说纷纭。说法一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现代汉语辞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说法二风,雌雄相引诱。比喻两者全不相干。《(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说法三风:牲畜雌雄相诱。马牛不相及:马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新编成语多用辞典》,金盾出版社2001年5月修订版)说法四《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注》:“牛马风逸,…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语大词典》成语释义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商榷:一、多义成语的释义问题;二、兼类成语的释义问题;三、近义成语的释义问题。概言之,前两个问题说的是“释义不全”,当增立义项,以求完备;后一个问题说的是“立目不当”,误把近义成语看作等义成语,当各为主条,以求缜密。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中说成语“故伎重演”的“伎”常被误作“技”。其实,“故伎重演”和“故技重演”都是正确的。《现代汉语词典》:“[故技]老花招;老手法:-重演。也作故伎。”《汉语大词典》释“故技重演”为:“谓再度玩弄老花招。技,也作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以四字为主体,这与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声调规则以及传统的诗文形式密切相关。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绝大部分是四言句,对汉语成语的四字格有着重大影响。现把从《诗经》中直接援引的比较通用的成语找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比较定型、凝固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但是有时出于修辞的目的,也可以灵活运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成语活用”。关于这一问题,各种《现代汉语》教材都有论述。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分吸收前人的注释、译文、辞典等成果,根据语境及历史文化知识确定语源义。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对贵刊情有独钟的高二女生。今日阅至《报刊常见错用成语举隅》(《语文知识》1997年4月号)时,觉得文中对“义无反顾”一词评析欠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无“义无反顾”,只有“义无返顾”,此词中的“返”可解释为“退缩”,“顾”可解释为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收入了夏衍先生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其中有“于是带工头不加思索地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一句话(第10页),句中的“不加思索”系误用,应为“不假思索”。“不假思索”是个成语,形容做事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假,凭借、依靠。成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其写法。笔者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辞海》、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20.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音叉是一种常见的调音工具,当把一柄音叉的振动频率调到与防弹玻璃相一致的振动频率时,连子弹都无法洞穿的防弹玻璃就会裂成碎片,这就是音叉效应。东汉郑玄《诗谱序》中记载:“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以上两则材料告诉我们:人生百事,总有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难,一旦我们找准“频率”,或善于“举一纲”,或善于“解一卷”,一切皆有可能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