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光 《教育艺术》2008,(1):30-30
冯远征的又一部长篇小说《爱也不说》出版了.这是他献给他亲爱的父亲与母亲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远征馈赠给广大读者的又一版本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躲在远征的心房深处一"藏"就是35载.终于在他父亲去世35周年的时候,远征鼓起了一生少有的勇气,用父亲当年遗失在稻田里的笔撬开了这桶陈年的"老酒".  相似文献   

2.
西方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理性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中国美学的根本失误在于以"伦理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后现代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以"欲望图式"取代了"审美图式",它本质上是一种"被理性异化的欲望本身".这是中西美学走向其历史沉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的时候,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名次"飞流直下三千尺".于是,遥远的岭南,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4.
袁慎彬  张燕 《班主任》2006,(3):28-29
一、"生成"叙事 下午第二节是练习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做作业.我看着他们,不禁陷入了深思:怎么样帮这个刚接手的班级走上"正轨"呢?才开学几天,班上就发生了几起纷争,得找时机开个班会来"拨乱反正".正想着,忽然,教室中央"哗"的一声炸开了"锅".原来,一个叫刘静的女同学突然呕吐了.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同学们纷纷掩鼻而逃,尖叫声、责备声、桌椅的挪动声不绝于耳.我隐约感觉到,一个很好的班会主题正在"生成".我静静地站在原地--我想让同学们好好地体验一下这个真实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阅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结合实践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对比发现,引发思考.如在上<将相和>这篇阅读课文时,我从课题找切入点,不但做到了由浅慢慢入深,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我故意将课题错写成"将和相".此时一双双小手都举起来了.我装着很吃惊的样子,问道:同学们,你们怎么啦?一生说:老师我想提醒您,您把"将相和"写成了"将和相".我马上把"将相和"板书在下面一排,并对那位学生说谢谢提醒.我接着让学生比较两个课题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将"和"相"意思一样,但第一个"和"表示"与谁在一起",第二个表示"和好".他们和好了,说明以前肯定有"不和"再到现在的"和".  相似文献   

6.
案例 在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这句话时,一个学生把"闷得慌"的"闷"读成"mēn".另一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读"mèn".这下一投石引起千层浪,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读"mēn",有的认为应该读"mèn".我正想告诉学生我的想法,但反过来一想,就这样告诉学生答案不是让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权利吗?于是,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7.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在研究对象理论性质、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上有着很大差异.其在语言结构的认识方面也有着众多的新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区分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并提出了一套高度形式化的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8.
花开很美 等待花开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班主任》2005,(2):35-35
"花开很美,等待花开更美".当我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直以来,教师被社会上尊称为"园丁".是呀,教师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地耕耘着,精心地培育着一朵朵的"花".花开很美:学生甲在测验中得优了,学生乙在市绘画中获奖了,学生丙在省故事比赛中取得名次了……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有些"花"就是长久不开.是我们没花心血?不,我们对他们花的心血最多;是他们根本就"无花"?不,只要条件适宜,没有不开的"花".那究竟为什么呢?通过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终于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太急躁,用耐心和信心,给孩子一份期待,一份宽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再小的"花"也能开.  相似文献   

9.
在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关乎心灵成长的约占一半.如全国一卷看漫画"摔了一跤".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各地采取了"归队"的措施.这是必要的.但是,"归队"不等于"归心".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归队"虽能起到稳定队伍的作用,却未必能完全稳定教师的心.因此,在重视"归队"的同时,还须重视"归心".何谓"归心"?就是  相似文献   

11.
过桥     
学完儿歌<小熊过桥>,我请小朋友搬两条长凳来过"独木桥".小朋友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兴高采烈地搬了一条又一条.我习惯性地想去制止,正犹豫着,孩子们已经摆出了一条"长江大桥".这个"宏伟的工程"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过"桥".  相似文献   

12.
过桥     
学完儿歌<小熊过桥>,我请小朋友搬两条长凳来过"独木桥".小朋友热情十分高涨,他们兴高采烈地搬了一条又一条.我习惯性地想去制止,正犹豫着,孩子们已经摆出了一条"长江大桥".这个"宏伟的工程"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过"桥".  相似文献   

13.
巧拆"楚河汉界" 一天,班上张倩和王小莉两名同学为座位争吵起来.原来,王小莉做作业时超过了"界线",胳膊伸到了张倩的桌子上.我一观察,发现班上几乎所有的桌子中间都有一条或明或暗的"界线".据班干部介绍,这条横亘在同学们之间的"楚河汉界"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同桌的同学都订有"互不侵犯"协定,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无疑,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在梳理数学知识发展脉络的过程中把握其联系.进一步思考,当提出"核心知识"这一命题时,我们也就意识到需要梳理知识发展路径中的"主干",在教学中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的"一".这里的"一".即指核心知识.对于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知识,下面提出3个问题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就像"三国".而我,就是"蜀国". 那天我一回家,就拿起平板电脑玩了起来.忽然,我发现"魏吴联军"向我发起了"进攻"."吴军"首先布下"箭阵",说道:"怎么一回来就玩游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当做到:"一个认识三个到位".  相似文献   

17.
鲁伊 《科技文萃》2005,(6):19-23
1905年,在现代科学史中,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奇迹年"一词出自拉丁文"anns mirabilis".长久以来,它被用来描述1666年.这一年,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写下了题为的长诗,歌颂英格兰舰队战胜荷兰舰队的丰功,以及伦敦城浴火重生的奇迹.也是在同一年,牛顿奠定了他的微积分、颜色理论和引力理论的基础.这一年,牛顿24岁.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幼儿园看了两个教育活动. 其一是"角色游戏".游戏一开始,教师分配一组孩子玩"娃娃家",另一组孩子玩积木,这时一个幼儿提反对意见,说不想玩"娃娃家",要玩"理发店",老师说"现在没有理发工具,还是听老师的,去玩娃娃家吧".孩子没生气,用手做成"剪刀",用一块积木当成"电吹风",欣喜地告诉老师"理发工具有了".但老师仍命令这个幼儿去玩"娃娃家",孩子很不情愿,游戏时不遵守规则.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对古典诗词教学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诗情感染、效益倍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乐"的情绪,无疑是教师成功的先兆.诗情画意的感染,使学生成为"乐之者".该上语文课了,有的同学还在津津乐道别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正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含义"支架"一词最早是指建筑行业的"脚手架".后来心理学家伍德对其进行了借用,将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描述为"支架".布鲁纳等人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又作了进一步完善,从而创造了"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支架"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从现有阶段上升到更高阶段的一种形式.教师利用"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从教师转向学生,然后将"支架"去掉,让学生自主探究."辅助学习"理论是这种教学模式最初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支架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