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数学呢?我认为可以紧扣以下三个环节来实施:  相似文献   

4.
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以课程柿准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与构建生活中的数学体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用数学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数学综合实践课以数学知识为依据,把数学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在促进数学生活化这一方面,教师更要注重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更要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在交流合作中去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去感悟数学,最终认识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有别于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灌输和机械检验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经验,总结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不觉的会接触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有用的。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的确定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也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而现有的实践活动的教材、资源比较少,加上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张敏  宫飞 《学周刊C版》2019,(20):87-87
生活数学在日常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结合生活化的实际来加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沟通,让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当成兴趣爱好,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岩 《黑河教育》2011,(2):30-30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要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现在教学就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总结,去联系。那么,如何使数学课“生活化”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表明,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一、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李周发  杨志 《中学生电脑》2020,(2):112-112,114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与学习为载体。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联系实际,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其数学意识。潜移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飞 《新疆教育》2012,(16):176-176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体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把学数学变成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在数学教学中作了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普遍较弱,这就需要我们教 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 联系’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发现知识并运用知识,有利于促进学 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 势,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积 极进行数学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引入到学生 的生活实际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等,还要让学生能够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之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导出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