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重点词和中心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课文词句理解越深,想象就越生动,认识就越真切,理解就越准确。一位教师在教《瀑布》一课时,紧紧抓住了文中的比喻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写山风吹拂倾泻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波浪涌上岸边和风吹松林的景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响亮且绵延不断;想象烟、雾、尘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茫茫、轻飘飘、迷糊糊、雾蒙蒙,使文字上的瀑布在学生心里成了能听、可见…  相似文献   

2.
词句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这里,词句教学的目标分两层:第一,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品味词句就是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句子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用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那么,如何落实词句教学目标呢?需要做到理解与品味结合,采用比较法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几种比较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导学生观察聋活,丰富想象,激发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启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开拓他们富于童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师可选择学生热爱和熟悉的生活进行观察和创作。如“愉快的假日”、“家庭里的生活”、“春游”等题材。通过画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用画笔表现自己生活的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  相似文献   

4.
一、在空白点上探究 大凡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是会留下许多空白之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究。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文中最后一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死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王德集 《甘肃教育》2009,(14):41-41
一、理解课文。构思联想图 学习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构思联想图,是联想图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和词句。之后,再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深人理解课文,再次融入课文情景,并把这些情景集中想象构思成一个个画面。  相似文献   

6.
一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说话。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 泉,同时也是说话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语言实践来进行说话训练。如引导学生:电话铃响了,你拿起话筒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说 ?客人来访,爸妈不在家,你会对客人说些什么 ?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的钢笔,你会说什么 ?……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训练说话,使学生自觉地形成语言的组织能力,良好的说话习惯。二、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说话。教师要精心构建情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听得到,感觉得到,并产生一定思想活动。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说话课“观察场面说话”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已作了调整,其中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漫画因其自身具有夸张、简洁、含蓄、跳跃等特点,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想象空间,对训练学生想象作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题为“早出晚归”的两幅连环漫画,然后把画面内外的意思写出来。教学程序(一)音乐与赏画结合,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材料1.听乐、赏画来!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鸟叫声)这是欢快的鸟叫声。那我们不妨再想象一下:鸟儿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鸣叫呢?大家的猜测都不无道理。你看,老师就是在一个美丽的早晨听到了鸟儿欢快的歌唱,并且…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课文,体察感情,并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就会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品析词句,获得情感。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获得情感,并受到感染。如在安徒生写的名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情景时,将自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教学情景:某英语教师教完pencil这个单词后,开展了操练活动,举起一支铅笔,问:“What’s this?”全班学生整齐地喊道:“It’s a pencil.”又如,在教学新授内容之前,教师问某学生:“What’s your name?”学生答:“My name is XXX.”教师问全班学生:“Is XXX a boy or a girl?”。  相似文献   

10.
“刺啦!”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唉,这是我那亲爱的老妈吃“变色糖”时撕包装袋的声音。听说她买了好多这种“糖”呢!让我给你情景再现一下……  相似文献   

11.
陈客斌 《福建教育》2007,(11):56-56
多一点主动提出问题,少一点被动思考问题。在传统的自然课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设计的“知识目标”、“教学任务”,只得把学生硬往教案上拉。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观察、实验,得出共同的结论,就算是圆满的自然课。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蜗牛》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基础上问:“观察了蜗牛后,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如“蜗牛的身体分为几部分”、“蜗牛靠什么爬行”、“蜗牛的壳有什么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活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肆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善于生疑,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如教学《死海不死》时,我出示题目后问道: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从题目处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提出:海怎么有“死”“活”之分呢?既然是“死海”,怎么又“不死”呢?“死海”的“死”指什么?“不死”又是指什么?层层疑问,激活了…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启发。自主想象 利用多种形式.把抽象的音乐教学变为形象的场面和景致描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感知情趣,欣赏景致,了解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在听歌曲过程中想一想“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并进一步拓展思路讲一讲小雨落在地上和种子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又如:学习《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曲,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外种小树,小树渐渐地成长,最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你们是小树会想什么?  相似文献   

14.
波浪的话儿     
谁在倾听波浪的话儿海鸥在听鱼儿在听还有我在听沙沙沙哗哗哗嘭嘭嘭波浪的话儿什么时候说完波浪的话儿什么时候都说不完沙沙沙哗哗哗嘭嘭嘭(选自《娃娃画报》20037〔日本〕窗道雄/文,陈发根/译〔提示与建议〕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把海浪声拟人化了,使人形象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波浪的气势,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让他们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意境,也为孩子提供了想像的空间。这首诗歌适合中大班幼儿欣赏。活动前,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近大海,感受大海,聆听大海的声音。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什么样的声音”等。教师…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 ,教学过程既应重视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为创新打牢基础、提供方法 ,更应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即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个性。一、创设有趣的、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景好的教学情景所能获得的教学效果犹如一盒火柴在瞬间迸发的火花。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情景多种多样 ,如用语言和声音虚拟的故事情景、问题情景、音乐情景、谜语情景、认知冲突情景等 ,也有用实物和实景设置的现实生活情景。在这些情景的刺激和影响下 ,教师再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 :“你们发现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6.
“看图学文”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低年级 ,它是初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应认清它的性质、作用。研究它的教法 ,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先图后文 ,训练观察在“看图学文”中 ,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课文的内容。因此 ,在教学课文之前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中的内容 ,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教《我们也要当红军》一文时 ,在教学前可先出示图 ,让学生观察整幅图 ,让他们思考 :图中画的是什么?由画面内容想象到什么?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有…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惊奇,举例说:“一个人从十楼上掉下来却一点都不受伤,叫什么?”学生说:“是偶然。”“那再一次掉下来仍不受伤呢?”“是幸运。”“那又一次摔下来仍不受伤呢?”“那肯定是习惯了。”显然学生的回答都不符合教师的标准答案,但又谁能说他是错的呢?可在我们的教育特别是考试中,把不符合教师标准答案的回答视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后果是抑制了学生发散性、  相似文献   

18.
苗欣 《中学文科》2007,(6):57-57
余秋雨的《道士塔》共分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文路教学法”分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一部分文章开始并未谈“道士塔”,而是说莫高窟大门外的景象,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及时提问学生:文章开始部分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引出“道士塔”)如何引出“道士塔”的?(门→河→地→塔→道士塔)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好处是什么?(使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这就是简单的文路教学法,下面按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一部分的线索图。  相似文献   

19.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