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 ,世界人民越来越渴望拥有世界共同语 ,越来越多的共同词汇将被全世界人民采用。拓展国际词的领域并形成大量的世界词是很必要的 ,某些来自东西方语言的复合词将会形成 ;某些中、日、韩共同使用的汉语字词应被纳入世界共用词的词汇中去。  相似文献   

2.
词汇回避是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回避现象。首先阐释"回避现象"的界定,然后探讨词汇回避在写作中的具体表现,最后通过分析大学生写作中词汇回避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顺畅进行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玲丽  陈昌勇 《海外英语》2013,(21):149-150
词汇回避是英语翻译中常见的回避现象。该文首先阐述回避现象,然后浅谈词汇回避在翻译中的具体表现,从而进一步分析学生在英语翻译中使用回避策略的原因,以期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合词是汉语中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一种词汇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聚合词的特点,提出聚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法和注意点:对比分析法、聚合词的色彩、聚合词中的文化教学、练习巩固。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双声叠韵联边词的词源、形式及修辞特色等方面对“双声叠韵联边词”这一汉语中独有的词汇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从实用的角度对某些例证加以赏析,以期对这一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试从双声叠韵联边词的词源、形式及修辞特色等方面对“双声叠韵联边词”这一汉语中独有的词汇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从实用的角度对某些例证加以赏析,以期对这一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回避现象是在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语言心理现象。中国学生英语应用中的回避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结构等方面,它对语言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教学策略来减少回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的词汇海洋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是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但某些词所具有的两个义项意义完全相反,即同词反义,这种现象却比较特殊。所谓同词反义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体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含义。这种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在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中,如果不认真辨析,是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的。下面的几个例子就是这样的情形:①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②求善价而沽诸?《(论语·子罕》)这两个句子中都有“沽”这个词,①句中的“沽酒…  相似文献   

9.
周玲 《时代教育》2007,(10Z):35-35,37
语言的歧义现象是很普遍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歧义结构中的词汇歧义,而歧义词中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多义词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新词语研究是词汇研究领域一个常新的课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新词语内部由于出现了大量单音节词素加双音节词的构词现象,因此呈现出三音节增多的表象,这也正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现状。词汇体系内部存在类推机制,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这是汉语新词语内部出现大量词群的内在原因之一。将传统的意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种研究视角有利于我们对汉语新词语现象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封桂英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19-121
法律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从文体的分类来看,较其它文体更为正式、刻板,属于庄重文体。现代法律英语的简明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等方面,简明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主要包括:减少起衔接作用的词汇,尽量使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汇;用单词代替复合词;避免使用繁杂的法律表达;使用基本动词,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化结构;尽量避免使用古体词;使用熟悉的、普通的词汇,慎用大词;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等等。但由于其本身的保守倾向,法律英语词汇的简明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保留一定传统法律语言习惯的前提下,逐步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培训与研究》2010,27(4):111-114
为促使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词用字的规范化,基于人文学科学术论文的文体要求,归纳了选词用字的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禁忌语并不意味着禁而不用,禁忌语有着它独特的作用与吸引力。本文运用海姆斯的言语活动理论分析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禁忌语,阐述了交际情景因素如何制约人们对禁忌语的使用或规避。  相似文献   

14.
为促使出版物中英语单词的移行规范,按照相关细则,结合示例,归纳了单音节词、专有名词、缩写词、首字母缩略词、缩约词、数字及易产生误解词等不可移行词语;解释了多音节词、带连字符词、带双写辅音字母词、带有前后缀词等可移行词语;提及了行末和行首、网址与电子邮箱、连续移行与隔页移行等应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分析俄汉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以汉语的“打”和“意思”二词为语料,指出汉语多义词在俄语翻译时要考虑的诸语境因素——语义和搭配、文化背景及上下文,以期对学习者避免俄语汉化现象,提高俄语言语能力,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回避现象,其实际类型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回避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语讳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避忌现象。同时,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内容。从避凶趋吉和避俗求雅两个方面对梅县话语讳进行分门别类的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及民俗的角度,对各语讳形成原因及避讳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由此,不仅能引出梅县话语讳的许多特征,而且可展现梅县地域文化和民俗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语词汇的多义性,《英国文学通史》的一个编著者把英国诗人“蒲柏”当成了罗马“教皇”,结果铸成大错。究其原因,在于编著者对词汇的多义性、符号的多指性认识不足。因此,充分了解词汇的多义性,充分利用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避免误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委婉语的使用能够回避精神上的刺激和情感上的冲突,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本文从间接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避讳、礼貌和掩饰三种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approach on the recall of verbal information processed at shallow and deep levels. Two hundred students attending the same primary school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 mastery focused condition, performance approach condition, performance avoidance condition, or a control group. The participants were motivationally manipulated prior to receiving 12 stimulus words designed to be encoded at either shallow or deep levels of processing. A free recall test followed, then a cued recall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remembered more stimulus words during cued recall than free recall. Recall of verbal information was superior when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deeper (category and sentence) levels of processing. Performance approach and avoidance goals resulted in superior recall during free and cued recall, compared with a mastery goal or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findings for promoting greater clarity among motivational frameworks and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