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育》2013,(7):26
方案导读深度点评作为我国第一流动人口大省,目前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数达365.4万人(珠三角外来工子女超300万),其中外省户籍188.1万人,平均每年级20多万人,比全国10省义务教育学生总数还要大。在外省户籍学生多、本省高考生总量大、高校招生计划少三重压力下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广东迈出了艰难而意义重大的一步。地域特殊、经济发达等,成为吸引外来人员来广东的巨大引力,广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存在四大难题:一是随迁子女众多,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广东预计每年将有超过20万的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教育部:今年将有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解决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本刊讯(张迿)2014年2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表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一共是1 277万人,占到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3.5%,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到今年全国会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去年已经有26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流动的.这种家庭单位型流动状况,使得流动儿童的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人,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总数约1亿人.[1]《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426.96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042.03万人,在初中就读384.93万人.  相似文献   

4.
一、推进丰台教育的科学发展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非京籍学生比例激增,随迁子女数量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以2011年9月为例,丰台区小学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为39250余人,约占全区在校生总数的60%。在安排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就学途径上,丰台区教委一直坚持以公办校接收为主体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公办校无条件接收,接收工作遍及全区公办校。此外,丰台区已审批的  相似文献   

5.
柳青河 《云南教育》2014,(21):34-34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周边企业众多。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一起来到这里,进入我校就读。2012学年我校学生共145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达1155人,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风俗迥异。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随迁子女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有效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最大的劳务输入大省,广东2014年首次允许外来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据了解,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在内的16个省份2014年陆续公布实施方案。这意味着,中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初步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2014年,中国参加高考的报考考生人数为939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7万人。随着“异地高考”的实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高考人数出现下降,而劳务输入大省高考人数出现上升。2014年,广东是中国高考人数最多的省份,达75.6万人,同比增加2.6万人。在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骏景中学、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等14个考点,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0—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人,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1472万人。根据对随迁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于"流动儿童少年"内心深处的陌生感,成为随迁学生顺利融入流入地学校的障碍。从学校教育践行"友善"教育理念开始,改善随迁学生的教育环境,关怀他们在流入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化解随迁学生陌生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四川教育》2012,(9):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权利。健全输入地政府负责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纳人各地教育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将近2亿,随迁子女多达1400万。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动,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个困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困难的现状及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旨在加快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的进程,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关注他们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审美教育容易被忽视。通过长期的调研,对随迁子女占学生数98%以上的三所公办小学进行调查分析,重点研究随迁子女的美术表现力。认为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随迁子女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深入剖析原因,并对其进行探索性教学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实验对学龄早期随迁子女的想象力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总结了一系列的经验。但如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消除城乡教育的差异,如何完善随迁子女的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要政府、社会、随迁子女及其父母长期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的学生在校行为子量表》和自编学校适应影响因素项目对吉林省延吉市两所小学共638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以了解小城市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研究结果表明,(1)就总体看,中小城市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显著低于非随迁子女;(2)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存在性别、学校类别的差异;(3)经济与歧视、学校班级气氛、家庭功能、教师影响都是影响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西南地区跨区随迁子女语言情况为基础,选择西南官话、家乡话、普通话作为考察目标,采用自编的跨区随迁子女语言调查问卷,对跨区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迁子女的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既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受到家长语言态度、语言评价以及照看人的影响,产生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进步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享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100多万。今后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5000万人进城,将带来800万适龄随迁子女,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解决问题的难度很大,但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15.
信息     
国内全国教育部强调:不能因学校撤并致随迁子女失学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前不久,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通知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有学上。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随迁子女人数愈发庞大,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随迁子女跟随其父母到达新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社会各界应给予随迁子女更多的关注与爱护,随迁子女自身同样应培养自身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改善心理健康。本文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南京市H小学226位随迁子女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得该校内6.6%的随迁子女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社会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关注,从学校层面促进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考察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现状,分析学校层面特征对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城缜儿童相比,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较差,表现形式更加隐蔽,且极端个体更多。学校因素能够解释随迁子女学校适应得分变异的14.26%。在学校层面,学校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具有正向影响,而学校外地学生比例、班级规模则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前公布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将保障外来从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90%以上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教育质量达到全市基本水平。加大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加强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小学的督  相似文献   

19.
部委     
《教育》2011,(10):12-12
教育部:不得因拆迁致随迁子女失学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秋季开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确保所有符合输入地政府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因城市拆迁、学校撤并等原因导致随迁子女失学。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一律免收学杂费,不得加收借读费。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关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解决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的关键是高考的地域公平问题,应当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当下,优先实行省域内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近期,随迁子女使用户籍所在地试题在输入地参加高考,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录取;远期,让随迁子女与输入地子女以同等权利在输入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