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课的时候.她不回头.所以我看不见她的脸.无论我是认真听讲还是在东张西望.我总是能不经意地看到她的后脑。她是个认真的人,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课,下了课也几乎不离开座位.印象中她总是低着头.因此除了她的后脑勺以外.我还可以看见她那白皙的脖子。她总是在纸上写写算算.右手带动手臂和肩不停地微微颤动,而身体的其他地方却静止不动。怪不得长得“丰满”。  相似文献   

2.
宋亮 《教育》2013,(8):34-35
从2012年4月份开始,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办事处光明社区定期组织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社交技巧.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社工肖莉珍是活动的现场组织者。她告诉《教育》旬刊记者:“活动内容就是孩子必要的成长教育,由于中小学不设类似课程,所以在社区活动中补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3.
陈伟胜 《新读写》2011,(4):50-50
安静中洋溢着热情,热情而不张扬。在南汇四中,提起唐昕窈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身为南汇四中少先队大队长,她具有极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工作认真负责,少先队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她聪慧勤学,乐于思考,成绩优异。  相似文献   

4.
老家的母亲几乎从来不打电话给我。她记不住那一长串的手机号码,她也舍不得长途话费。每次我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里跟我三言两语说几句,便会说:没事就挂了吧!这是长途啊。  相似文献   

5.
小月是我班名副其实的优生。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活动中总是表现出众,阅读竞赛、英语朗诵、剧本表演、书法展示……几乎每项活动中都少不了她活跃的身影。更难得的是她从不需要师长督促,曾有家长问她父亲是不是有特别的辅导时,这个任某公司经理的父亲说:“我的工作挺忙,小月的学习我从来没有过问过,从小到大她一直挺懂事、上进的。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她自己准备自己参加……”老师们对她都是赞不绝口:她聪明勤奋又积极能干,学习上一直领先不说,还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她虽然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但个性开朗。课堂上,她专注听讲、踊跃发言,亮晶晶的眼睛似乎在和老师说话。我还清晰地记得二年级的一次公开课上,她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她微微涨红的脸庞如花绽放,而在大家的眼中她秀外慧中,人比花美!  相似文献   

6.
向莉 《中学生电脑》2011,(10):14-15
本学期奉命接手初二年级最差的一个班.初见文文,觉得她是个很美的女孩,尤其是那双大大的眼睛。不过,那眼中却总透着一丝忧郁与漠然,让人心生怜爱。第一次读她的文章,我惊讶于她出众的文采。不过,她的问题很快就成为了我的工作重点:她只学语文,其他学科一概不听,也不做作业;她性格孤僻,几乎没有朋友;最要命的是稍不合意她就会冲出教室、冲出校园,每次都要劳师动众地去找她回来。  相似文献   

7.
1 白炽灯发光的探究 例1 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地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但与其串联的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8.
小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会主动举手说,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她又不内向,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她就会跟几个好朋友叽  相似文献   

9.
仙人掌花开     
向淑婕 《班主任》2014,(12):64-64
小宇在班级中几乎是隐形的,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搭理周围的一切。她没有朋友,每天独来独往,从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发言。课余时间,她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要么望着天空或花丛发呆。同学们背后说她是个患有自闭症的怪孩子,都对她敬而远之。和她谈心,她总盯着地板不说话。听说她父母离异后很少关心她,我猜这大概就是她将自己包裹起来与外界隔离的原因。我该怎么打开她的心扉呢?  相似文献   

10.
恐龙谈恋爱     
今天的区域活动是绘画“我喜欢的动物”。活动快要结束时,坐在微微身边的书凡小朋友好奇地告诉我说:“老师,微微画的恐龙在谈恋爱呢。”我随口问:“什么叫谈恋爱?”“我不知道.你去问微微.是她说的。”婧文小朋友笑着也来告诉我说:“老师,微微画的恐龙在谈恋爱,你去看看吧。”我巡回指导的时候已看见微微画了两只恐龙,现在她还正涂色呢。我走过去说:“微微,你画了两只可爱的恐龙,他们不寂寞了,真好。”“他们在谈恋爱呢。”微微大方地回答,一点都不回避,我笑着又问:  相似文献   

11.
一位母亲在谈起她对儿子的失望时,说起了自己。说在孩子4岁的时候,她就离了婚,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她说儿子是她惟一的希望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几乎放弃了一切:单位里组织集体旅游,她不去;同事们下班以后去娱乐,她也不去;女伴约她去健身,她还是不去;就连单位里要求的政治学习,她也常常借故逃脱。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几乎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她的生活圈子里只有他们母子二人。这位母亲越讲越伤心,最后竟然哭了起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几乎比比皆是。所谓母子一体感,就是当一个女性生儿育女以后,她会…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2011,(7):31-31
月月是个单纯、可爱的小姑娘,入园半年多了,平时不爱讲话,喜欢自己坐在一旁,几乎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她会因为某件事自个儿咯咯笑个不停,也会因为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哭个不休。今天,我在活动结束后,给几个表现出色的幼儿发了小红花,作为奖励。可这时,月月跑过来说:“老师,你也给我发个小红花吧。”我对她说:“好,  相似文献   

13.
一直记得那位母亲的低泣声。 那是一次家教咨询中发生的事情。这位母亲先是谈起了她对儿子的失望。她说儿子不好好学习,写作业总是马虎,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经常被老师留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离了婚,一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日子。她说儿子是她惟一的希望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几乎放弃了一切:单位里组织集体旅游,她不去;同事们下班以后去娱乐,她也不女伴约她去健身,她还是不去;就连单位里要求的学习,她也常常借故逃脱。总之,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可怕的礼物 ——孙老师说几乎封闭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苏橙橙喜欢上马帅,只用了一瞬间。 大一初冬的某个周末,睡在苏橙橙下铺的姐妹正欢欢喜喜地收拾打扮,她是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社团这个周末的活动是去南山烧烤。她回头一瞧,苏橙橙正懒洋洋地靠在床上看《花火》,她便一把抢过书.激励苏橙橙:”光看不练是没有用的!跟我去烧烤吧.说不定你向往的爱情会举着烤肉串朝你奔来呢!“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2005,(11):8-9
小敏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她又不内向,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她就会跟几个好朋友叽叽喳喳聊起来,在家更是又会表演,又是指挥家长做游戏。家长和许多老师都觉得只要鼓励小敏多发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师尝试过很多方法,几乎没有效果。考虑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现,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这个问题呢?如果您遇到这样的幼儿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不速之客     
樊珍妮 《新读写》2008,(2):36-36
当务之急当然是想办法怎么从黑洞出去。但是,在没有任何工具及与外界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到达地面几乎不可能,俞林也几次跳跃着尝试爬出去.但无济于事。青青越来越着急,越来越害怕,夜晚的千峰山笼罩在黑暗中,透露着阴森诡异的样子,不知名的动物时不时在洞旁嚎叫……青青不敢想了,她使劲摇摇头,心中骂道:胆小鬼青青,你写作文时怎么就不会那么有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读者来说,迟子建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作家,也就是说,她不会让你失望。在读《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前,这种信心主要来自于她的中短篇小说和为数不多的散文。我至今仍可历数她不少给人印象深刻的中短篇小说篇名.比如《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等。但是我一直觉得.以她的语言方式和结构方式.写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而能保持中短篇小说建立起的文学标高,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相似文献   

18.
一次,跟一位年轻教师面对面地备课,她拿起笔在本子上记录。我发现她握笔的一个手指(食指)很不正常,心里不觉一怔,脱口而出:“你的手指怎么会这样啊?”我让她放下手中的笔.说:“让我看看——”我让她活动食指的最后一个关节,吃惊地发现,这个关节已经  相似文献   

19.
她十五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边天,她的心也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到此戛然而止。那个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她看着母亲依然衣着光鲜地上班下班,和别人谈笑自如.心就像被针尖一点点地刺了个遍。她不明白,难道父亲的离去在母亲心里竟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相似文献   

20.
让学困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班有个叫庄招弟的女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几乎都是班上最后一名。在性格方面,她胆小、多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她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的机会;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叫到也因紧张而说话不完整,或表达语无伦次。于是我开始关注并给予她辅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