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泰州师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便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泰州师专在校学生159名,采用匿名问卷形式现场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2.35%,男女生无明显差别。结论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应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对横梁镇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态度,评价开展农村居民乙肝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对451名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乙肝的基本情况、乙肝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对乙肝患者的态度等.结果 关于乙肝传播途径及乙肝预防措施的认识调查后知晓率提高1.6%-17.5%.对乙肝一般情况及对乙肝患者的态度教育后8个问题知晓率提高2%-31%.结论 对农村居民开展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完全认知率不高,应进行经常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春学院2003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专题讲座和印发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为教育方式,使用同一问卷调查大学生教育前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并能转变部分态度,同时大学生存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的问题.结论:充分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需求高的特点,针对他们的问题所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  相似文献   

4.
在益阳市高校学生中随机发放艾滋病防治纸质及网上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为有医学教育背景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晓率高于无医学背景知识学生.提出应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药专科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30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是95.3%、94.0%和92.7%,对胎盘、母乳和产道三种母婴传播的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5.3%、76.7%和75.3%。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以电视、网络、广播的有85.3%、学校教育的有71.7%、相关书籍的有67.7%、医务人员的有46.0%。65.3%的学生希望学校教育给予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襄樊市1819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性观念、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1.1%。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较为模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仅为66.1%;高职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于中专学生,而医学类学生又明显高于非医学类学生。襄樊市高职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仍需大力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阻断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肥胖发生率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发病率原因及肥胖知识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中学生肥胖发病率较高;2、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社会观念和环境的不良影响;3、中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整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降低肥胖发生率和减少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14.71%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94.12%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症发病率、原因及对肥胖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中学生肥胖症发病率较高;2、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社会观念和环境的不良影响;3、中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整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降低肥胖症发生率和减少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越秀区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及感染状况的调查,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与非政府组织(岭南伙伴健康支持中心)合作,在广州市越秀区动员征集852名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852名调查对象中,53.9%为20~29岁的青壮年;96.6%知晓艾滋病两种以上传播途径;而近3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安全套使用率为25.4%;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者为6.0%,其中仅56.9%的人到综合医院或性病门诊就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为3.99%,梅毒感染率为3.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该人群HIV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高危行为仍普遍存在,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以及行为状况,为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低流行区农民特别是村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在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前后的变化,为探索适合农村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若干村,以该村所有村民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正确率村干部由74.18%上升到94.96%,村民由72.44%上升到89.64%,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村干部由59.56%上升到71.68%,村民由51.74%上升到62.99%。结论:干预后研究对象对HIV/AIDS相关知识,态度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先对村干部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再通过村干部对全体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在农村防控艾滋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吸烟状况和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无烟校园建设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80名在校高职医学生吸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1280名高职医学生中男、女生吸烟率分别为14.58%、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三年级男生吸烟率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年级(P〈0.05),不同生源地学生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的主要原因是无聊空虚、消愁解闷和人际交往;大多数学生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不够。结论:应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在校园内开展控烟活动,以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在师范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寻求便捷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伴教育采用不计名问卷调查,对教育前、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伴教育后大学生回答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的正确率显著提高。结论:同伴教育是师范院校非常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成立学校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对21所中小学控烟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1所中小学学生自1998~2000年开展的控烟干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目的:总结分析干预方式方法,以取得推广的示范性经验。结果:学生吸烟率为1.68%,远低于全国水平,知识知晓率干预组由干预前的67.28%上升为75.66%,正确态度认识率干预组由78.75%上升为84.08%,拒吸烟行为率干预组由60.90%上升为75.89%。学校控烟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带头、家长积极参与配合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控烟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参与兴趣高。结论:学校控烟对减少我国烟民的增长趋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川北教育学院大学生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较教育前学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及传播途径的了解率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艾滋病相关的有些问题调查中教育前和教育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了解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有效开展高职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地区2所高职院校502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80%,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6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60.9%,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54.7%。两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总体良好,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积极探索并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对艾滋病的影响、流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艾滋病防治以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探究,总结了艾滋病防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采取“调查-干预-效果评价”模式对中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渗透与健康行为培养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营养健康渗透教育能够促进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态度的转变,但营养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些健康行为形成还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干预;目前单一的获得健康营养知识的渠道,系统有效的方法和过程的缺少成为制约中学生营养健康知识获得、营养健康态度转变和营养健康行为形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