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然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就是认识《水》,科学教材中也有认识《水》这一课。同一内容但是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 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蜗牛》一课时,由于时节已过,只能凭学生以前的记忆和借助书中的插图来认识了。当学生看到书上的蜗牛一图时,有的学生问我:“老师,蜗牛身上的两个眼儿是什么?”我这时也仔细地看了看书中的插图(一只腹足全部伸出的蜗牛),呀!在紧贴蜗牛壳处,确实有两个眼儿。这是什么器官呢?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下可真的把我难住了。  相似文献   

3.
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同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一般说来,高中美下“五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老师的知识、阅历不同,因而对教材的使用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下面以三位教师对小学数学“认识三角形”的三种不同教法为例,谈一下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学生学英语,都是跟着老师的脚步往前迈,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哪些方面薄弱。而老师也多是照着教材大纲来教学,今天该教什么,明天又该教什么,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无从得知。因此,分层教学这一源于“因材施教”思想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韩挺 《中学理科》2006,(10):15-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恰当地选择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各种角色,体现出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与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所闻所思,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课程实验区,人们发现教材变了,课堂活了,学生灵了,而老师却感叹:不会教了!原因何在?细细推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反映在教师教学这一层面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实践受到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中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学会教学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基于班级授课制仍然是当今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一现实,在探讨教学理念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课堂?”《透视课堂》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是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  相似文献   

9.
朱建宏 《云南教育》2001,(20):34-35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育也出现了改革的崭新局面,在教学方法上“百花齐放”。教学设计是教学方法的直接反映,在既定条件下,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强调“教”的重要性。《广韵》谓教,训也。《说文解字》对“教”的理解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师道尊严”就成了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我们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过于重“教”、重“知”变为重“学”、教“思”,坚持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10.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苏教版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也决定了我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发生巨大的转变。本文围绕新的教材与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谈谈我在课改实验中的一些看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9”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02,(6):31-31
学科:小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教师:郫县郫筒镇第二小学唐学蓉。教学过程:上课了,唐老师首先操作计算机,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孙悟空的动画画面。“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唐老师亲切地问道。“喜欢!”学生七嘴八舌地争着回答。“那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孙悟空喜欢吃桃子。”“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孙悟空是怎样吃桃子的。”多媒体演示:孙悟空吃桃子的动画。“刚才,我们观察了孙悟空吃桃子的情境。现在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15.
史峰 《湖南教育》2008,(8):27-28
一、教师甲教学《皇帝的新装》遇到“突发事件”老师讲读课文:“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时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问:“有事吗?”学生起立回答:“老师,课文中一个小孩子说‘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是事实吗?”老师笑笑说:“是呀。”  相似文献   

16.
总评 回味整个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一、改编教材——演绎知识发展过程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要把“冰冷美丽”的学习材料回到“真实的情境”中,以便学生在解决“真实”的问题时,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张鑫 《教师》2010,(14):42-43
学生依旧,教材的变化无疑是给我们广大数学老师(或者说每一位老师)一个艰巨的任务。“脱胎换骨”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扮演好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是我们执行新的《标准》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9.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20.
开学伊始,我便遇到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 在教学第一节课《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漓江之水的清,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想想,除了文中所写“漓江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外,还可以看到什么?请仿照书上的句式练习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