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美苏争锋》中有一幅《第二次世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插图,并附注:“阿尔巴尼亚1968年退出华约。”常有学生问及阿尔巴尼亚为何退出“华约”这一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笔者了解到有两个因素:其一,是苏联大国霸权主义行径的必然结果。华沙条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华约组织成...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75页《1949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图画出了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中国、蒙古、朝鲜、越南等13个社会主义国家。可是,“1949年”除苏联外,当时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并非一律。1955年9月,苏联同民主德国签订条约,宣布取消管制委员会,民主德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1960年宣布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底才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57年底全国有99%以上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美国的冷战政策”一目时,教材有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插图。图中在讲“华沙条约组织成员。时用括号解释道。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沙条约组织”。阿尔巴尼亚为什么退出华约组织呢?  相似文献   

4.
平日喜爱简单风 嘟起嘴的时候,特别萌;笑起来的时候,又特别灿烂如画,金元中这个头顶着“fashion ruler”、“fashion week的皇太子”这些极具杀伤力光环的男人,不仅是现阶段韩国最炙手可热的男模之一,在《GetItStyle》、《Stylelog》等时尚类综艺节目做起MC也同样有模有样、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5.
50年代苏共中央召开“十二大”的时候,赫鲁晓夫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揭露斯大林、标志着苏联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急剧转变的秘密报告。出席“十二大”的外国客人不允许参加那次秘密会议,会议的细节也未向外国党的代表团通报。但会后不久,赫鲁晓夫决定向7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发送一份载有秘密报告的文件。据美国《华盛  相似文献   

6.
今年7 、8 月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回访俄罗斯,俄朝共同签署了《莫斯科宣言》;美国布什政府在得知金正日即将访俄的消息后,一改上台以来对朝的强硬立场,立即表示愿意“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地恢复与朝鲜的对话”。9 月初,日本小泉内阁也再三表示,愿意改善日朝关系,并拟派“经济援助考察团”赴平壤。美俄日等大国瞩目、角逐朝鲜半岛,它们究竟有何利益在里面? 美国在朝鲜半岛有着重大的安全利益。美国一向把朝鲜看作是“无赖国家”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总之是难以控制的国家。在美国眼里,朝鲜的“导弹计划”、“核计划”直…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学生边听故事边听《流水》,暗示“高山”“流水”几乎是“知音”的代名词;再次熟悉《流水》主题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招生》2008,(11):56-56
认真研读《说明》《考纲》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谈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尚鸿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在远东的升级。苏联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没有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订却无时不受着苏联的牵制与制约。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1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时,美苏两国为了在远东地区达成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0.
《老乞大》中的时间助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老乞大》《老乞大》是旧时朝鲜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乞大”是“契丹”的转音,被用来指中国,“老乞大”就是“老中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通”,指那些在中国居留过较长时间从而熟悉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先锋》发表2008年元旦联合社论中首次提出“人才决定一切”的观点,认为知识分子、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更多、更好地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的关键问题。教育发展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民族繁荣昌盛的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2.
《河南教育时报》发起一个关于教师权威性的话题讨论,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背景下,讨论这个话题,对于重新定义我们相沿已久的教师观很有价值。“权威”一词,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一书,泛指“权力与威势”,算作本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指“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威望和地位的人和事物”。可算作引申义。我们可以在无数个领域内讨论“权威”,如政治的、学术的、技术的,连养花钓鱼抓蛐蛐似乎也会产生什么权威。一百多年前,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世的时候,那年头,冠以“社会主义”头衔…  相似文献   

13.
朝鲜李朝李退溪的易学思想自成体系,其精义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特征:熔“义理”与“象数”于一炉;以《易》学作为论证理学的根据;由《易》理来会通理学和心学。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93年13期署名“史”的文章关于五十年代联合国武装干涉朝鲜决议的一个问题”(下称史文),意在回答罗迅的来信:“50年代联合国通过武装干涉朝鲜的决议时苏联为什么没有行使否决权”.笔者对史文的回答略感欠缺,特作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50年代末,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一场关于教育的大讨论随之拉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受到质疑。1958年,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拖延十年之久的《国民教育法》;1959年,美国各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伍兹霍尔讨论中小学教育改革,会议的主持人即是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在会后发表的《教育过程》的小册子,被誉为“划时代的著作”、“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6.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是现阶段在苏联国内最受推崇、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马克·斯洛宁评价“他是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最伟大和最成功的艺术家”。绥拉菲莫维支也称赞他“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同谁都不相象的、具有自己独特风貌”的作家。确实,他的《静静的顿河》和《被开垦的处女地》等名著早已被公认为是开创性的作品了。但是他的《一个人的遭遇》却长时间成为有争议的篇目。然而,这也许正能说明肖洛霍夫的这篇小说有其“独特风貌”,有它的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深刻意蕴吧。这篇“较之许多大部头的作品尤为珍贵”的小说,它饱含着永远有价值的思想,深藏着永远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二年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的成员王志之等,在清华大学的一个教室里以上课的形式召开“左联”代表大会,王志之在大会上作题为《苏联文艺政策》的发言。会后,有人建议到小饭馆去吃饭,王说:“有没有钱?”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走过来说:“有,有!铜的也有,银的也有!”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平左联中的朝鲜人——金湛然同志。他家原是朝鲜的贵族兼大资本家。为追求光明前途,“九·一八”后,他徒步逃出朝鲜,来到北平。当时,他在“左联”搞世界语,是北京大学的旁  相似文献   

18.
一次去外校听课。是七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课文题目叫《生命的意义》,节选自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按理说,这堂课应该上得很实在,因为文中的主人公保尔双腿残疾,眼睛也几乎失明,他正承受着有生以来最大的精神痛苦。他来到烈士陵园,看到了那些他所熟悉的与不熟悉的战友的坟墓,心潮起伏,坐在园中的长椅上,他开始了“生命有什么意义”的沉重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