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在翻检元人献时,发现揭侯斯一篇,为李梦生先生校点、辑佚的《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所未收。今辑录、标点如下,以供研究参阅。  相似文献   

2.
揭傒斯(1274-1344),元富州(今江西丰城市)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饱学宿儒,傒斯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年二十余,学已有成,出游湖湘,即受知于诸名公,湖北宪使程钜夫尤器重之.留教郡庠,妻以从妹.钜夫复为翰林学士,召傒斯馆于其家.  相似文献   

3.
对揭傒斯诗歌创作思想价值的评论,流行的文学史大都贬多于褒,而且因为揭傒斯是元诗四大家之一,于是便不加分析地将揭傒斯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虞集、杨载、范(木亨)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合起来一起贬低,如:“他们(指虞、杨、范、揭。笔者注。)是当时文坛的领袖,‘声名满天下’,但实际成就并不那么高。……他们作品的基本内容却是内容空泛,题材狭窄,思想性不高。”虞、杨、范、揭四人“同样是以歌咏承平著名而实际成就不高的诗人,他们诗的内容彼此区别不大。”但是,笔者也注意到,对揭傒斯诗歌创作的思想价值所做的评价也有与上述说法不尽相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揭斯诗文在明初即已缺13卷。虽经学者尽力搜访,至今仍有缺漏。近从现存于乐安县流坑村的明万历董氏族谱中,发现署名为揭斯的短文两篇,经考证实属揭氏佚文  相似文献   

5.
揭傒斯在元代文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其诗名位居"号称元代四大家的虞、杨、范、揭"之中,其文名与柳贯、黄?、虞集齐名,跻于"人号为'儒林四杰'"之列.笔者在阅读文学史著作或古代诗歌选集时,发现其中对揭傒斯族别的论定,时有混乱或矛盾之处,故不揣谫陋,特对揭傒斯的族别问题略事辨证.囿于见闻,偏颇疏漏之处,幸望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6.
元代方外诗人张雨与在元代诗坛影响较大的元诗四大家交往甚密。张雨皇庆二年(1313年)与虞集、范梈订交于京师,与揭傒斯订交于天历元年(1328年)后。张雨与四大家多有唱和赠答之作。张雨对虞集执弟子礼,诗文皆受其影响;张雨之诗以气韵为胜,则是受杨载影响;张雨诗风、书法与揭傒斯皆有相似之处。张雨与四大家的交游,使其诗风、书法风格都超越了道士空泛飘渺的限制,提高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与影响,成为元诗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拉辛的悲剧《费德尔》及茨维塔耶娃的悲剧《费德尔》均以希腊神话的原型形象费德尔为主人公,且沿袭了希腊神话母题的原始形态。其中,欧里庇得斯与拉辛的悲剧表现了男性对女人作为主妇地位的亵渎意识这一共同主题,但因作家价值取向的不同,茨维塔耶娃的作品却成功的改变了这一传统主题。  相似文献   

8.
“京师美馔,妙莫于鸭,而炙者尤佳”,语出《燕京杂记》。炙鸭,即今人所说的“烤鸭”。近年北京旅游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  相似文献   

9.
杨岘,字季仇,一字见山,号庸斋,晚号藐翁(66岁时以藐视上官被劾,归而署号曰藐翁).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卒子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晚清书法名家,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金石小学皆极能事.又工古文,有《迟鸿轩诗弃、文弃》.杨岘17岁(1865)补博士弟子员,早年即治《春秋三传》,又治《三礼》,学问深湛.37岁(1855)秋,乡试中第四十名举人.38岁入京会试,此后屡困场屋,未得功名,壮年时  相似文献   

10.
明代以普定卫(治今安顺市)屯堡为中心的平坝、普定、安庄(今镇宁)三卫屯堡区,其东北抵威清卫(治今清镇市)界,东抵金筑安抚司治所(今广顺),东南临废普定土府治所(今扬武洗马塘),南抵宁谷司治所,西南插入募役副司(治今镇宁下募役)境,西抵顶营司界,西北含定南所城(今普定县城)南北地区,与西堡司  相似文献   

11.
《尚书·舜典》追记我国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舜曾经“窜三苗于三危”。“三危”究竟为今之何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古今学者对“三危”地望有以下十余种说法: 1、认为三危为今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三危山。持此说者最众。西晋杜预说:“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左传》昭公九年注)其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又记载:“三危山在敦煌县南”;唐代李泰的《括地志》也说:“三危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名”;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得更为清楚,“三  相似文献   

12.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中常用的术语,指在语言实践中,某些语词在某些语境中意义发生了相反的转化.古人早有发现,在我国最早、最古老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反映,如《释诂》既言:“治、肆、古,故也”,又言:“肆、故,今也.”郭璞《注》曰:“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其后,杨雄《方言》卷二也说:“逞、苦、了,快也.自山而东曰逞,楚曰苦.”郭璞又《注》曰:“苦而为快者,犹臭以为香.治为乱,徂为存,此训义之反复用之是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梅山文化?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治今长沙市),南接邵(邵州,治今邵阳市),其西则长(长州,治今沅陵),其北则鼎(鼎州,治今常德市)。马氏以来,蛮人据之,号曰莫徭。有厉禁禁其出入。”宋熙宁五年(1272)开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安化两县。按其地理范围来说,包括今新化、安化两县地及涟源、桃江、隆回、新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惠难见知己。真正的友情不在游嬉征逐之中,不在酒馔笑语之内。杨凭在唐元和四年贬官临贺(今广西贺县)时,亲朋避之犹恐不及,可谓世态炎凉,唯独徐晦冒险送行  相似文献   

15.
一、文言文阅读 (一)1.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无论魏晋 B.今亡亦死 可以一战 蒋氏大戚C.先帝不以臣卑鄙 卒中往往语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几欲先走2.下列句子中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元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的揭傒斯是我国著名的题画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了大量的题画诗,他以其实际创作丰富了元代的题画诗,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题画诗特点。本文拟从其题画诗的内容以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揭傒斯的题画诗进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7.
“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书·郦生陆贾列传》)这是汉初陆贾批评刘邦的话。这个不能用马上(武力)治天下的思想,为汉代统治阶级所接受,也是其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政治原则,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奉。 (一) 这个不能以马上治天下的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处于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而被提出来的。汉初是布衣将相之局,君臣起于草莽之中,除一部分人是故秦的中下级官吏外,大多出身微贱。如樊哙屠狗,灌婴贩缯,周勃是个  相似文献   

18.
揭斯是元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 ,与虞集、杨载、范被誉为“元诗四大家”,曾对元诗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揭斯的思想观念属于儒家 ,他尊奉孔孟之道 ,推崇儒家诗教 ,做诗提倡和平雅正 ,讲究作诗法则 ,表现了一种为现实而作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揭傒斯、杨载同属元后期文坛"元四家",代表了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较高成就。然其武当道教文学部分作品因为年代久远或流传等缘故,不同的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故须通过一定考据还原其本来面目,为揭傒斯、杨载的创作及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皮日休(834至839-902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予,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今属湖北)人。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位王治,追踪房玄龄、杜如晦的事业(《七爱诗·房社二相国》)。出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微、河南,至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南行寓寿州。盗宗咸通。\年(公元867年)登进士第。次年东游,至苏州。成通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大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信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军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