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术课上,可以用动人的音乐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启迪学生美好的思想,为学生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音美结合在情景导入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音美结合在作品欣赏中可以培养丰富的情感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欣赏的感受力;音美结合在作品创作中可以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振坤 《学周刊C版》2019,(9):141-141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是也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器乐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初步表现音乐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农村小学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很重视孩子音乐技能的培养,许多的学生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音乐学习.父母们期望通过各类音乐技能的培养,可以使孩于有一技之长,提高孩子将来进入社会的生存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综合修养和气质;可以通过各类艺术活动扩大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各类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进入各类优秀的学校;还可以通过音乐技能的培养,实现孩子家长的梦想:或是从事专业的音乐工作等等.本文尝试分析学习音乐的目的,寻找正确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竖笛进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激励和净化,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里特征对流行、时尚的追求。用音乐的意境引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用时尚旋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用动听的器乐使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用明星的榜样引领时尚的潮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度,使学生掌握用音乐传递情感频率的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对音乐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进行综合,乐器与旋律的综合;意境与明星表演的综合,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寻找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调动学生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找到流行美。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喜欢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7.
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恰当地将音乐元素注入语文课堂,能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扇窗,可以使语文课熠熠生辉,焕发出生命异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的意识,可以使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更上一层楼,陶冶情操,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本文探析了高中音乐教学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高中音乐教学审美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音乐可以净化心灵,升华品德,启迪智慧,提高科学素质,能够丰富想象力,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使音乐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美的感染,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音乐欣赏作为非音乐专业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欣赏优美、高尚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让学生接触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可以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开阔的胸襟;让学生了解民族传  相似文献   

11.
<正>一、营造音乐表现氛围,使学生乐于表现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提供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器乐教学,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入手。只有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音乐教学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充分享有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科目之一,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可以通过音乐,促进小学生的心理、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欣赏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倾听习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谈论音乐三个方面,分析了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石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音乐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音乐可以丰富人的情感;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智慧;音乐有助于人的健康;音乐是生活的调节剂。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音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好音乐课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上音乐鉴赏课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本文通过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和谐气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等方式,激活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激情,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的强音。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节奏感,是人进行感知的一种高级能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培养而成的。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与训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动力,强化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节奏感日趋敏锐。  相似文献   

18.
邹倩 《教师》2012,(24):47-48
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小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音乐素质教育提出:要给学生创造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走进课堂、带着快乐学习音乐,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感受到快乐。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建立民主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育者,有义务、有责任通过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聆听习惯,使其真正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19):177-178
音乐欣赏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听觉力,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与听觉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直觉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全方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音乐能力,可以依照导、听、议三部曲的音乐欣赏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