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时空》2014,(2):44-44
“楚寒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有山,有丘陵,有平原,还有河流和湖泊。这里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欢迎你到荆门来!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在荆门任知军,构建了荆门城市防御体系,修筑了荆门第一座完整的古城;其为政理论和实践也反映了儒家政治文化,通过改变民风民俗、宣扬心学,改变吏治作风,改革税制,极大地促进了宋代荆门城市的发展,加强了南宋边疆的防御。另外,他在荆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对宋代荆门城市文化生活也多有记录。陆九渊在荆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包括灭失古城文化资源、制度文化遗产和文献文化遗产三类。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当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恩施桥隧车间工长,技师。宜万铁路开通以来,他依靠一根安全绳,带领队友像壁虎一样攀爬在宜万铁路沿线288公里范围的207座山头上,冒着生命危险开出一条条巡山线路,为所有危石逐一建立"档案",排除掉97颗"空中炸弹",为宜万铁路的安全畅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叫鲁朝忠,是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巴东巡山工区工长。今年40岁的壮汉鲁朝忠,是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巴东巡山工区工长。他带领队友依靠一根安全绳,像壁虎一样攀上宜万铁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十九页注“荆门”曰:“就是现在湖北省宜昌市的虎牙滩。”此注有误,“荆门”不是“虎牙滩”。据宜都县志和宜昌地区简志载:荆门,位于宜都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江南岸,此处有十二座形如馒头的山峰排在江边,其主峰荆门山,绝顶有石横跨两壁如桥,谓之“仙人桥”此山上合下开、酷似大门,谓之“荆门”,又称“荆门城”。至今水流湍急,山色秀丽,可与巫山媲美,俗云,“上有巫山十二峰,下有荆门十二碚。”虎牙山:位于长江北岸,与南岸荆门山相对峙,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因崖上天生黄白花纹,形如虎牙,故名。山下水急浪恶,露石如磨,名曰虎牙滩。荆门为大江绝险处_,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  相似文献   

5.
把湖北省域的地图左右、上下分别对折,折线的交点处就是荆门市.位于鄂中的荆门,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就建立于荆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荆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为湖北省规划中的五座中心城市之一,现辖一市两县两区和一个大型农场,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被誉为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荆门城西的象山东麓,有座古老的学府——龙泉中学,其前身为湖北三大书院之一的龙泉书院,山青水碧,曲径通幽,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荆门的游览胜地。龙泉中学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绿如翡翠、平如明镜的文明湖是它的眼眸。这里,烟柳画桥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泉水声、鸟鸣声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将白起所拔,流放中的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而楚地夷陵也被白起所烧,古邑夷陵始见于史,而其所建年代遂成一谜。经考,春秋时期楚地夷陵建城缘于"楚之西塞"向荆门、虎牙一带延伸。公元前691年,虎牙滩所建而后称为"夷陵城"与荆门山所建被称为"荆门城"的两座城,是今宜昌市区最早的城邑,至2015年已有2 706年的历史。此间夷陵移建缘于"楚之西塞"向西陵峡口延伸,年代可能在公元前675年。随着虎牙滩城邑移至西陵峡口长江左岸一带后,原虎牙滩城在历史记载中销声匿迹,而荆门城仍延续下来,直至晋初王濬率军下益州灭东吴时才被拔。  相似文献   

8.
升天塔是荆门市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始建至今,已达370余年。升天塔建筑史历时219年,共有三位不同历史时期的官绅对其建设作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1642年致仕乡绅胡化创筑水口塔,1751年荆门知州舒成龙续建水口塔并取名升天塔,1861年荆门知州黄昌辅改建升天塔并至此定型,传承至今。升天塔融铸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砌进了"三公"造福一方的人文情怀,见证了荆门这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过往,值得珍惜、保护、研究、宣扬。  相似文献   

9.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的荆门市,位于湖北腹地,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这里是一片风云际会,人文荟萃的神奇土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城市的繁荣气息,使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行业博物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兴起的一种新的类型的专题博物馆,近两三年发展如火如荼.荆门目前建有两个行业类博物馆,一个是油菜博物馆,一个是蜜蜂博物馆,但经调查,荆门行业博物馆资源还有农耕文化资源、漳河水利资源、古民居资源、石碑石刻艺术资源等,因此,荆门应从现有特色资源出发,努力规划建设中国农谷农耕文化博物馆、漳河水利博物馆、荆门古民居博物馆、荆门石碑石刻艺术博物馆等,以此引导和发展荆门地区的行业博物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献中存有《荆门集》一书,但作者并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尚颜。尚颜的作品古代只有《尚颜集》《供奉集》二种。古代《荆门集》一书的内容在《湖广通志·卷一百十八·杂纪志》《盘洲文集·荆门集序》中有所反映,与今编《荆门集》大有不同。《盘洲文集》虽为洪适文集,但其中《荆门集序》的作者并不是他,可能是荆门当地一个名气不大、官阶不高、曾做过洪适下属的文人。  相似文献   

12.
数百年来,人们把三国时期著名的长坂之战的长坂定位当阳玉阳镇,并在那里造碑纪念,几十年前还为之修造了一座“长坂坡公园”,给人凭吊与缅怀。其实,经考证,大量史料说明,三国长坂不在今当阳而在今荆门的响岭岗、掇刀一带  相似文献   

13.
荆门自古以来具有荆楚门户的战略地位,又是中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两次文化繁荣的高潮时期,荆门都充分发挥了其南北文化交融的“门户”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开放融合精神。在当今“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中,居于中部之“中”的荆门,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以及更深的意义上继续发挥其八方来汇的“门户”作用。开放融合精神成为荆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抓住这一文化资源,就抓住了荆门崛起的机遇。更好的发挥荆门居中的门户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时因教学之需,阅读了科学院文研所选注《唐诗选》的部分注解。受益之余,亦觉注文中尚有若干值得商酌的地方,因随手录下。今就其古地今释一项,摘录若干条,试作辨正。一、湖北有二荆门陈子昂《渡荆门望楚》诗注①引《水经注》卷三十四谓: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而释曰:“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唐诗选》上册34页)。以江水流经之荆门属今荆门县,是错误的。按《唐诗选》所引通行本《水经注》卷三十四一段文字,乃经文“(江水)又东过夷陵(以  相似文献   

15.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名《荆门大学学报》)创刊于1986年。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从《荆门大学学报》到《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从一份内部期刊到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学报在20年的办刊实践中,始终坚持学报的办刊宗旨,以“特色”作为地方大学学报的核心,才使得如今《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学术界和高校学报界都有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高高兴兴地乘车去荆门.这次我可不是专门去荆门玩,也不是去吃肯德基,而是去参加比赛的哟!妈妈为了锻炼我,特地带我去荆门参加少儿拉丁舞比赛.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荆门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了荆门文化的特色与定位,阐发了荆门的文化精神,对荆门的文化旅游开发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荆门地区与佛教结缘始于汉末,高僧安世高自北方南下曾取道纵贯今荆门地区的荆襄古道。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从荆门经过的僧人的增多,该地区的佛教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道安僧团的南下,不仅提升了荆襄古道传法的交通枢纽地位,还增强了荆襄两佛教中心对荆门的辐射效应,并直接促进了佛教在荆门地区的传播。荆门道教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作为道教主体思想的道家学说在此地流传至少已有二千三百多年。汉晋时期,太平道、五斗米道在荆门均有传播,南北朝时期,道士在荆门炼丹的事迹于史有征。随着佛教、道教在荆门的传播,该地的岁时节俗深受影响,不仅有的传统节俗发生变化,而且还出现了新的宗教节日。  相似文献   

20.
荆门是灿烂的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级荆门市建市30年来,荆门文化研究经历了起步与积累、拓展与繁荣、深化与辉煌的三个历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机构和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文化荆门"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