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动态问题往往是综合性问题,它是涉及变量的几何问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几乎覆盖了初中阶段几何图形基本性质的应用,动态问题的类型:简单说就是"点"动,"线"动,"面"动的问题.解决动态问题的关键:一是要"静中求动",即让"动"的点、线、面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静"下来,找到关键点;二是要弄清变量和  相似文献   

2.
"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共同追求,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动"而忽略"静",将会给新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危害.新课程课堂需要"静"的回归,要重审"静"的作用,妥善处理静和动的关系,创造真正理想和谐的新课程课堂.  相似文献   

3.
一次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函数,它是最基础的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一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又是一个难点。在解决动点问题时,首先必须要把握好"动中有静"的解题思想,通过动中有静,确定问题中的不变关系,动静互化,把握运动中的特殊信息,以动制动,建立图形中变量的函数关系,进而探索出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4.
肖剑 《考试》2009,(11)
1.动中窥静,多方联想某些涉及运动(平移、旋转)的数学问题,其图形往往是一类图形的集合,动态洋溢,非一个简单的静态图形所能传神,因此在解题时要学会"动中窥静、静图观动",即注重对图形演变过程的分析,保证心智活动畅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多次作为压轴的客观题出现。动态问题的起因大致分为两类:平移与旋转, 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面积、体积问题,二是角度问题,三是距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转化能力,解题要在动态中找到"静"的一面,在变中找到"定"的一面,动中求"静",变中求"定"。  相似文献   

6.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和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协调好课堂的"动""静"关系,做到动静取舍有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7.
在中考试题中,以压轴题形式出现的重叠部分图形面积的计算,综合性强、图形变化多样、答案多元,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该类试题常以翻折、旋转、平移等多种变换为背景,主要涉及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解决这类问题要切实把握图形的运动过程,并注意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在运动中分析,在变化中求解,"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探索图形的运动变化问题,首先要有对几何元素的运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不管它是点动、线动还是面动;其次,要善于借助动态思维的观点来分析,不被"动"所迷惑,从特殊情形入手,在变中求不变,动中取静,抓住静的瞬间,以静制动,把动态的问题转化为静态的问题来解决.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动"与"静"之间的联系,理清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数量关系、函数关系、位置关系等,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学上说以"静"制"动"是武林中的最高境界,可我想说对于一群活泼好动,天真可爱的孩子来说以"动"制"静"却恰恰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让数学课堂动起来,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课堂中的"动"确实要比"静"来得更精彩一些。  相似文献   

10.
王峰 《初中生辅导》2015,(32):31-38
在"运动变化的几何图形"中,以全等三角形知识为武器探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变"与"不变",是中考中富有活力的一类试题.此类问题常常先设置一个让学生探索的问题情景,获得问题的结论之后,然后在创设一个题设、图形变化的数学环境,进一步探究对结论的影响.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学会用辨证的观点观察几何图形,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静"制"动",抓住运动过程中的"不变因素——全等关系",拾级而上,方可获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正>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数学解题中,有时用"动"的观点来处理"静"的问题,即"化静为动",常常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引例(2011湖北黄岗中考)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呢?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中动与静的结合呢?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重要前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的  相似文献   

13.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解决动态几何题的策略是把握图形运动规律,寻求图形运动中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  相似文献   

15.
动态几何问题大都属于一类以几何图形为载体,以运动变化为特征,经几何图形中各元素间存在的关系为特点的综合题型.从其运动对象及形式来分析,动态几何问题可分成点动型线动型与面动型三种;而从数学实践的操作层面上来分类,则又可分为对称型、平移型、旋转型、翻折型等几种.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策略是"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即要抓住变化中的"不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19-120
干部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一直是干部教育培训的软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影响现场教学的环境因素、内容因素以及主客体能动因素,通过精选现场教学点,精心设计和凝炼教学主题,深入实地编写现场教学教材,讲解点面结合,注意引导和调节教学氛围,教学方式由"静→动"模式再向"动→静"模式转换,使学员在"动"中思"静",在"静"中思"动",极大的巩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在涉及到多个动点最值问题中,一般都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因而更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实例说明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为特殊情形,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立体几何中有关"动点"求解问题不断地出现在各级各类试题中,现分类例说如下.一、动中觅静这里的"静"是指问题中的不变量或者是不变关系,动中觅静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探索问题中的不变性."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情形,问题便迎刃而解.例1(2014年四川高考题)如图1,在正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动"就是互动、演示、讨论、操作等言行,"静"就是冷静思考、冷静聆听、冷静分析和冷静评价。完美的课堂教学就是"动""静"相宜,"动"的价值由"静"来提升,"静"的目标就是发展、深化经验,形成能力。应届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较多追求哗动、话动、和动、嘈动而忘却了"静",有的只能维持课堂教学的寂静、噪静、肃静而不能"动"起来。为此,建议加强大学课堂监督,让实习生有范可学;强化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提升自己能力,并作为必修课;落实教学法课程目标,把好试教关;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切实做好专业实习指导;做好实习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由点、线、图形的运动形成的"动态"数学问题,在解题时,要抓住动中有静,动时有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静时有两个变量的等量关系,一般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圆中的有关定理、面积关系等知识;解题过程中蕴含着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这类问题备受师生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