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分别在生产成本和研发技术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事实,构建发展中国家不实施研发补贴政策、发展中国家实施研发补贴政策下两国企业研发竞争和研发合作的博弈模型,从自主研发水平、产量和利润三个方面,比较了发展中国家实施研发补贴政策前后的效果。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实施研发补贴政策后,两国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发达国家的产量均会上升,而且,研发合作下的水平最高,但发展中国家企业产量和利润只有在研发合作下会上升,发达国家企业利润只有在研发竞争下会上升。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比以往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更高的一个发展阶段,知识经济实际上可以说是人才经济。由于逐渐意识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本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的手段和策略,为新一轮全球间的人才竞争做好准备。 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科技人才的占有和使用为前提。随着现代各国国内和国际人才市场的形成,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已成趋势,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和优良的生活、学习以及研究条件,防止本国人才外流和积极争夺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发展中国家由于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拼死抵抗,纷  相似文献   

3.
"当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增长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任何一个关心国民福利的国家都应该发展科技,提高创新力。"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执行主任Romain Murenzi博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说。他表示,科技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而人才则是创新之本。TWAS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在最大范围内开展合作、利用可用资源为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多地培养科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如何培养新世纪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高等教育作为承担培养满足科技和民族素质竞争任务的建设和发展便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人才的培养,以满足需求.而发达国家则一方面加紧对教育的改革,一方面靠优厚的物质条件大量吸引它国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当前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吸引发展中国家的高科技人才.正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科技人才进一步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谁拥有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谁将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主动.从16世纪科学家的个人奋斗到20世纪各个国家组成的群体科学家的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制定好人才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创新型人才严重短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型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人才国际流动的动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人才国际流动的两大态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循环,探讨了导致人才国际流动的各种动因,揭示了人才国际流动的最根本动因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研究》2021,39(2):244-253
基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类型,建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特定市场条件关联的研发投资决定机制,以区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企业研发投资机制的内在影响差异。基于2007-2016年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8583个企业相关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中国及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内源性融资约束的缓解都能显著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但发达国家外源性融资约束缓解能显著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是实施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的前提。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走跨越式科技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及早制定跨越式发展战略,把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积聚和培养具有创新本领的人才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实施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应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0.
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淳 《科学学研究》1997,15(1):89-99
本文着重考察了冷战结束后,主要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政府行为,从科技领导体制的改革与重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国家关键技术的选择、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高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国际合作和人才诸方面,分析了政府干预高技术竞争的方式,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在分析我国科技实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发国际化已成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趋势,研发国际化有宏、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理论重视从宏观层面对国际研发动机、国际研发投资区位选择、国际研发对东道国、母国影响等问题的讨论,也重视对发达国家企业研发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从微观层面对国际研发的组织管理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同时,对发展中和新兴国家及地区企业研发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有限,尚需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刘凤朝  马逸群 《科研管理》2015,36(10):11-18
本文以华为、三星为样本,基于USPTO专利数据中的专利权人与专利发明人信息提出两个研发国际化指标,并利用该指标从组织模式和空间-领域分布模式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公司研发国际化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1)三星采用"以组织或人员为纽带的研发能力提升"模式,华为采用"以资金为纽带的技术获取"模式,两企业都朝着"技术获取和研发能力提升两者并重"的模式发展。(2)在空间分布上,三星实现了研发合作与市场进入的统一,华为的研发合作与市场则存在空间错位;在领域分布上,三星的国际研发涵盖ICT的所有子领域,华为则主要集中在电信、计算机及办公用品两个子领域。在此基础上,阐明本研究对后发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和策略选择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大三角"格局中开始出现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海外R&D投资主要流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存在地区不均衡性。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市场规模、R&D人力资源、科技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是公司投资动机与东道国区位条件进行匹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为基础,从科研经费的三大执行部门的角度,结合各国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投入情况,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三大研发执行部门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与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相关关系,且科技人员投入的关联性更高;高校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投入,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高;我国企业科研人员的投入以及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朱潜挺  王铮 《科学学研究》2012,30(4):517-525
 基于LRICES模型,将研发投资引发的技术进步内生化到模型中,在假设各国未来的研发投资处于较保守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分析研发投资对全球气候保护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内生化研发投资技术进步机制的作用下,至2100年,全球升温2.32℃,全球及各国的碳排放趋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略微反弹的“倒S”型,全球的碳排放高峰为2032年,中国、美国、日本、欧盟、前苏联、世界其他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2034年、2020年、2034年、2022年、2031年、2036年。虽然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较早达到了排放高峰,但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仍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急需落实减排。在研发投资的作用下,文章提出了一个全球减排方案:发达国家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80%,前苏联地区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0%,中国和其他地区从2025年开始总量减排,至205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2005年水平。该减排方案不仅使至2100年全球升温控制在1.92℃,而且在减排经济成本支出、效用损失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Reddy(2011)提出的R&D全球化五阶段论,有助于对R&D离岸增长、结构变化等方面的理解,但并未明确地引入同样也在不断塑造世界新格局的"创新"概念,并与R&D全球化各阶段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创新全球化"和"R&D全球化"是联系紧密但又有区别的概念。本文结合国外有关最新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调研报告成果,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重点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分析R&D全球化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变化而呈现出的新格局趋势,认为:创新网络地理分布的扩散、发展中国家创新能力改变全球创新网络战略、发展中国家创新全球化模式的多样化和R&D全球化与开放创新的融合四大新趋势,暗示着R&D全球化第五阶段已经显示出创新全球化的特征,并将成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趋势,提出R&D全球化进入另一新阶段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白洁 《科研管理》2011,32(12):41-45
本文将R&D两面性纳入分析框架,建立国际R&D溢出回归模型,选取14个主要国家数据,对1985-2006年我国技术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ODI方式获取的国外溢出研发资本对国内R&D存量存在挤出效应;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我国技术水平制约有限,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研发资源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翘楚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22-1032
摘要:在Aghion企业投资结构周期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持有对融资约束存在时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对企业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机理,并用2005-2014年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17022个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一,不考虑融资约束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R&D投资的周期特征不显著,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呈现逆周期特征。二,考虑到融资约束,无论中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均逆经济周期,但高融资约束只会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变为顺周期,且高现金持有对R&D投资的周期特征影响不显著,而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现金持有确保了R&D投资的逆周期特征。三,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仅在繁荣期存在逆周期性,低迷期由于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停止R&D投资,从而R&D投资无显著周期性且高融资约束不会在低迷期显著影响R&D投资,而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在繁荣期和低迷期均具有逆周期性;高现金持有在低迷期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的R&D投资均无显著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资金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系统视角下的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开发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理论与管理实践都证明:人的创新能力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培训后可得到大力开发与提升。通过企业对研发人员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剖析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机理———"五角模型",从知识、能力、环境、素质以及动机等五方面,对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的机理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使相关研究不再拘泥于传统上的"创造力开发"等单方面,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进行开发,为提高我国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对我国当前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R&D强度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基本相符,并已进入第二阶段"科技起飞"阶段,正进人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与典型创新型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不过,经过分析发现.我国R&D强度已较早进入了"科技起飞"阶段.其增长率也与GDP增长率大致持平.因此,我国R&D强度完全有可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增长,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