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琼 《成才之路》2020,(10):109-110
留白使作品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这样就把悬念和疑问抛给读者,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好奇心,调动起寻求答案、寻求结果的冲动,从而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中来。《红楼梦》之留白艺术堪称一绝,中有大美,文章结合《红楼梦》的相关章节对有关妙玉的几处留白之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春建 《课外阅读》2011,(5):248-248
教学《桥之美》,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鉴赏其美学特质:一,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诗意美;二,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的图画美;三,引导学生鉴赏《桥之美》中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更是独树一帜,她天真无邪,真正保持了人类之“童心”,更可贵的是其性格中的阳刚之美。史湘云崇名士,爱男装,天生侠骨,具有有别于一般女子的傲世精神。  相似文献   

4.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董玥 《考试周刊》2012,(57):18-1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他凭借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物哀之美、幽玄之美、自然之美,让他获得了世界文坛的广泛认可。他获奖的三部作品《雪国》、《古都》和《千只鹤》是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研究历经索隐、考证等诸多学派,固然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其弊病也十分明显。近年来,"红学"研究重心正逐步移至文本内部,这为"红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以此为立足点,从《红楼梦》中美的具体表现、《红楼梦》吸引人的原因等角度探讨《红楼梦》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张力和对美的追求,探讨人生之意义:即对美的追寻和欣赏。  相似文献   

8.
徐湘豫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9-21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功夫熊猫》之美的论述,指出了影片背后中国文化之美是其成功重要的因素,同时,对影片的音乐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成功之处表示了赞扬和认同。  相似文献   

10.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是两种伟大的美学理论。古希腊和谐美偏重形式,中国古代中和美偏于道德内涵。在对美的追求上,和谐美重外在规范,中和美重内在修养。两种伟大的理论各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对二者比较不仅可加深我们对中西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当代美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意境美,是联系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纽带。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注重贯穿意境美这一元素极为重要。这对于解决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在当代教学中的困境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通过探讨意境美的教学方法,实现美育的目标,并且在古今文学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古代文学教学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战国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人赋。通过透视美人赋的基本特征,发现其蕴涵着一种文化意识——美人崇拜。美人崇拜意识肇始于周代民歌,美人崇拜是我国古代人民所追求的一种审美意趣,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传统主题。美人崇拜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挑战,表达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对美的人格的追求。其实质是对生命本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儒家的复古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儒家复古论者(以下简称复古论者)的美学理想是:一、以和谐美为其审美理想的极致。具体地说,即倡导中和的审美趣味、优美的审美类型和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复古论者标榜和谐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种美对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有导引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和谐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二、在审美理想的现实性上复古论者追求崇高之美。这种对崇高的追求是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出于复古论者对道统、文统的崇拜以及自接道统、文统的“私心”;同时还出于崇高自身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陈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65-66,71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意境美研究发现,在唐诗英译中必须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意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歌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其民歌具有不同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美是多元性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本文尝试性地解析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在题材内容和演唱方法上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7.
美的产生与美的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希腊雕塑中二者既是密切联系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二者在形成和发展中不仅有相同的基础和动力,而且社会环境在它们各自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的形式在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推动.  相似文献   

18.
发掘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还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分别产生于古希腊和中国古藏区的两大英雄史诗,同具博大精深的历史内容和超类绝伦的艺术审美价值。魔幻美为它们重要的艺术美之一。魔幻美是浪漫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通过神魔、幻化、巫术、梦幻等艺术手段造成扑朔迷离的虚幻而又荒诞的意境;魔幻生成的心理基础是自然宗教观念和万物有灵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所说诗歌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构成的韵律美,这种重视外在声音美的观点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声音都是与诗歌情境相契合的。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文章以其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