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中西媒体报道风格的比较研究也已很多。每一条新闻、每一个观点或是有关政策的提议提供给西方记者的时候,他最可能直觉的反应则是希望在它身上找到瑕疵,进而去批评、动摇其基础。这种总是寻求一种相反观点的思考模式成了其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并不是西方媒体特有的“质”,它也存在于西方的司法体系中,其基本假设如下:真理的产生是不同观点撞击的结果,每一个观点或是争论都需要验证。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0,(4):165-165
朱宗震在《观察与思考》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的内省文化正适合未来发展的要求,也适合未来世界的需要。中国必须摆脱西方发展模式的迷思。我们不是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而是说,西方先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伟 《文化学刊》2011,(5):157-161
“伊藤虎丸继承和延续了竹内好的“文化的观点”,但不像竹内好那样侧重于对文化自律性与主体性复杂关系的思考,而更注重从近代化的根柢里发掘文化的意义。把文化看作是一种本源性的精神的东西。揭示中日在近代化进程中对于西方文化不同认识与理解,并且从鲁迅那里看到了关于西方文化根柢的一种对应性的存在,即鲁迅对欧洲“近代”“根柢在人”的独特而深刻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对常识、共识与共情进行概念和内涵辨析有助于为高效能跨文化共情传播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共情的对象是差异性的文化常识而非共识。在实现共情的要素中,语言交流是重中之重,因为语言是解码和编码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帮助理解和分享他者情感与体验,助力达成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结果。而使用语言过程中保持和传递善意,是达到共情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识、共识与共情所需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常识需要了解和知道;共识需要尊重和包容;共情需要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5.
《换位》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戴维·洛奇的重要小说之一,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各种时代主题。本文尝试对小说《换位》写作手法进行篇际互文性研究,从篇际互文性的转换方面和链接方面来分析小说《换位》的篇际互文性艺术,以此来加深对该小说的语言艺术和社会涵义的赏析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类学主要是一门从西方思想传统中发展而来的学科,但早期西方人类学所研究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异邦也直接刺激了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和反思。中国人类学曾经较多讨论"人类学本土化"的问题,现在更多需要思考的则是中国如何为人类学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人论宇宙观的探讨如何成为世界人类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季萌 《对外大传播》2009,(10):49-50
近年来,围绕互联网管理的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复杂。对此,我们不妨将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对我互联网管理的攻击、指责放在新媒体外交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审慎借鉴有关国家经验,及早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媒体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结合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家理论观点对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的<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这两次演讲做一次新的思考,以期在当下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中重新思考它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和现实启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美国I-MCF公司董事会主席艾那&#183;唐根在中国外文局召开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选题策划会的发言稿。在演讲中,唐根先生略述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并主要以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本杰明.弗兰克林所做的贡献为例,介绍了美国在打造国家形象过程中的一些方式,认为本杰明.弗兰克林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的形象。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作者启发出版工作者思考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外说明自己,展示自己,树立中国的形象,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和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与生存     
<正>地球上众多的物种,众多的资源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人类对其消费越多,自然资源就会越少,生态环境会变得越差,最终导致生态不断恶化,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物种都会受到伤害,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今日地球的千疮百孔,面对濒临破碎的生态系统,面对人类数量不断膨胀和其他物种的迅速衰败,人类难道不应换位思考,反躬自问千百年  相似文献   

11.
周勋君 《文化学刊》2009,(2):190-191
在关注和思考当前的书法现象时,人们一直有一个困惑,这个困惑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理论家借鉴西方艺术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书法进行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图式分析,他们的分析使从前许多模糊不清的东西变得比较清晰,使我们看到了书法中某些精微和确切的东西,对历史上书法构成的原理有了一个具体的、可以把握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正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陶林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发表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论略》一文中认为:我们需要重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表达方式,学会换位思考,从失语到主动发声,从主动发声再到被人听懂,最后达到获得认同。在话语表达上,应更多柔性化、艺术化处理。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表达到国际上逐渐被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三千年》合作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不少美国学者对中国艺术史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协作方法的不少优点,尤其是出版组织者以一个普通的、门外的西方读者的身份对我们文稿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无疑是西方媒体关注的对象,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往往对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片面、夸张的报道,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本项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旨在解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活语模式和策略以及该现象的话语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5.
甲型流感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针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中西方媒体分别作了相应的报道,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网站和人民网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通过比较来探寻中西方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揭示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云 《职业圈》2013,(1):52-53
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道理其实与企业管理有很多相通之处。你去看西方的管理哲学,西方这一块管理哲学,是从基督教的思想过来的。包括日本的精益管理,也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在里面。  相似文献   

17.
史光起 《职业圈》2013,(10):76-77
经营使命这个话题在西方企业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是在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却鲜有人提起,更很少见到有企业抱着这样的心态在经营企业。于是,我拿出这个话题和我国的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们探讨,不是论述经营的方法与技巧,但是,这个话题却可能是企业想要长期生存并不断发展所必须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09,(7):62-62
中国作者“王先生”不为西方所知,他的书在西方就很难卖得出去,但如果这本书是王先生和詹金斯(英国著名学者)联合撰写,西方人就容易接受——这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作者的一个捷径。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诞辰日是西方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和阐释中国的重要机会,本期就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中西方报道,选取新华社和《南华早报》两篇稿件,分析探讨如何跳出毛泽东本身,来传递我们想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道格拉斯.凯尔纳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被西方理论界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分析者",也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的文化批判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论述。凯尔纳的文化批判理论不仅对于我们以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分析文化批判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利于我们批判地吸收、借鉴异质文化,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信念,为中国的文化研究构建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