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的第一阶段。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方禅宗提出的“即心即佛”的命题,则是过渡的第二阶段。他们把心性自觉、心灵体验提升为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但他们却未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而南禅发展到马祖道一的阶段,他在继承“即心即佛”和般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般若空观的原理,认为“即心”即被心缚,“即佛”即被佛缚,把“心”、“佛”都视为空的。为了防止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著,他最后提出了“非心非佛”的命题,让心灵回到那“空诸所有”的恬明之境——诗意栖居之所,放射出人性美之光。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南泉普愿禅学命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只如今鉴觉"是百丈怀海禅法的主要思想,该思想将禅宗直指从心性转向实际,让纯粹自我出离自身、完全敞开到一个根本原初、完全澄明的现在意识中去,是对达摩"藉教悟宗"和慧能"无念无相无住"心性路线的重大发展,是对马祖"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心佛二元论的全面扬弃、突破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在《新知言》中提出的"负的方法"有"不言而言"和"非言而言"两个层次,"不言而言"通过"不说"来"言说","非言而言"通过"说"达到"不说",二者统一于对"第一义"的语言拒斥性之中。皎然在诗论中即运用了"非言而言"中的否定形式,通过否定形式的论说达到正面阐释的目的,论说充满了启发意义的自由思考空间。中唐"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的禅风转变对皎然否定形式"负的方法"的运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0-17
牟宗三将朱子的"心"理解为只是经验实然的"形下之气",非"道德本心",然而朱子曾说:"心比性微有迹,比气自然又灵""吾以心与理为一,彼(佛)以心与理为二耳。"此一"气之灵"的"本心"和"理"关系,虽不像陆王"心即理"那样近,但也可能不像牟宗三所说的那样远。唐君毅对此提供了不同看法,他对朱子"心"的诠释有前后期的变化,前期认为心属气,后期更重视心具理,从而提出朱子亦有"本心"涵义,并对"心为气之灵"说再诠释。  相似文献   

7.
六祖慧能大师讲法的内容由其弟子记录编纂成《坛经》,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讲法而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由此可见《坛经》一书在佛教界的重要性。《坛经》一书有着精深玄妙的思想,其中有"即心即佛"的佛性观、"明心见性"的修行观、"自修自度"的解脱观等,这诸多的思想成为禅宗最为根本的特质。在这些思想中始终贯彻着佛教的根本思想"缘起性空"之理论与不落有无二边的中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吴加进 《文教资料》2006,(12):57-58
本文以马祖禅学为中心,分析“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以及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在洪州宗历史上的发展情况,谈谈所谓禅宗禅法的“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10.
以史料为依据,全面介绍浠水三祖天然禅寺的创建及其演变过程,揭示其在鄂东禅宗文化乃至中国禅宗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三祖天然禅寺创建者——丹霞天然禅师的介绍及其著名公案的评述,从三个方面,即:继承和发扬禅宗"人人自有佛性"的经典教义,反对一切形式的对佛执迷崇拜,强调内求自心觉悟的禅法实践,阐明丹霞禅师的禅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的明德高僧对于儒佛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内容.宋初名僧延寿(首倡新风)提出"示助扬化,同赞佛乘"的理念;后起之秀的智圆深化了这一思想,表白得更加具体,论述得更加深刻;契嵩更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甚至提出了"非佛不可"的治世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唐时期,僧俗两界思想上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禅宗尤其是以马祖道一创立的洪州宗禅思想,如“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不费心力作佛去”的理论,使得洪州宗在此期迅猛发展,为众多的文人士大夫接受。这些理论正好迎合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即既要坚守儒家治世的原则,又能保持自我独立人格。其中以白居易和权德舆最为典型,本为试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与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思想都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二者都强调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觉醒。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强调智慧和美德;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目的就是成佛,即成为明悟宇宙人生"中道"本体的觉者,强调体验、超越、悟性。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方法的根基是认识论的;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既是方法性的,也是本体性的。  相似文献   

15.
江藩从"谨守庭训"不敢辟佛,到积极入世寻求"终南捷径",再到"不可辟佛"交游佛氏中人的坎坷一生表明,他始终处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之中。在乾嘉汉学"斥佛辟老"的整体学术思想氛围下,《伴月楼诗钞》折射出江藩慕世之心及出入佛学的思想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大乘佛典《维摩诘经》在东晋南朝时期广泛流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勰思想受《维摩诘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亦佛非佛的奇特一生,调和出、处的人生态度和肯定“般若绝境”、“唯务折衷”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出现频率颇高的"和谐"一词,不仅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相互配合,形成相互和谐的关系,就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让英语上课堂飘荡"和谐"的音符,应该使师生关系和谐,即教师和学生心与心沟通;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创建课堂情境的和谐;深化分层次教学,创建学习方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马祖道一是江湖禅宗江西禅系的缔造者。江西禅系在二三代间如火如荼,蔚为大宗,主要得力于马祖禅学革新上的巨大成功。其成功,一是完成了禅宗本体论由主观唯心论到客观唯心论的转化,使禅宗由六祖以前的“缘起性空”、“唯识无境”,一变而为心物、理事同一同真。二是用“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三位一体的禅法,缔构了以“直显心性”为宗旨的禅法体系,为禅宗提供了普及速成效应极强的明心见性武器。  相似文献   

19.
佛学由于自身带有否定性的特点,一开始就有回避稳定,消除差别的理论取向。随着佛学初期的此岸与彼岸外在世界的二元对立逐渐内化为内心的迷悟时,垢净二元矛盾在“心”的形式下获得了某种统一。而当说明人成佛的可能,树立人成佛的信心时,则必然强调众心皆有佛性的必然和一阐提皆可成佛的实然,推导出本心澄明自足与佛性相同的本心论。但将自心与佛心等同时,为了解决垢染与佛性的关系问题,又引入了大乘空宗“双方泯灭”的方法。而这正是“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命题转变的内在的原因之一,受此命题的影响而产生的对“空”的追求,反映在修持上,突出不可执着的特点,得出一切都是因传施教的法门。本文拟从此角度进行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晚唐以来,三教合一,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此三教合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多元文化并存中三教融合成为大趋势,二是从和谐三家关系的角度提倡三教一家,三是从思想的旨归强调三教归一、三教一致。三教合一思想提供了现代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