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0,41(3):151-163
协同理论为新能源装备智造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基于新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试突破常规智能制造系统边界,从目标、流程、信息和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协同智造基本活动并识别关键智造技术,将协同智造主体划分至云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等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关键智造技术嵌入应用构建离散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使智造主体通过各平台实现“四维协同”模式。基于“四维协同”构建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运行的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引入差异化权值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要素权重。实证表明,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江玉国 《科研管理》2006,41(2):104-114
本文从企业内外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智造”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创新能力、制度压力以及利益相关者压力三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并比较了各变量的作用强度,对企业“智造”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和制度压力对工业企业“智造”转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工业企业“智造”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次要利益相关者并不具有显著影响;企业规模调节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制度压力对工业企业“智造”转型的影响作用,但对利益相关者压力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析产学合作知识转移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西安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获得研究数据。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知识转移能力、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特性以及界面管理水平这四个影响产学合作知识转移的因素均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知识特性与界面管理水平又对大学知识转移能力以及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产生正向作用,另一方面,界面管理水平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对产学合作效果起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对其技术创新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技术创新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家认知因素、投入能力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技术创新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结论为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在低碳情境下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多年来主要依赖于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以2010-2019年的航空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为样本,深入剖析数字化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投入与其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知识能力和风险承担水平在企业数字化投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中起着中介作用;政府资助正向调节数字化投入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并在数字化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调控数字化投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100强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以及链接内外的战略与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内部能力、战略与组织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具有路径影响,按照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形式,将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划分为内部推动升级模式、外部促进升级模式、内外部融合升级模式三种类型。研究提出,要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能力、重构战略与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强,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7.
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生宾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63-1270
 构建了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选取我国东北部地区10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正向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都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该实证结果揭示了技术战略对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于人们正确理解技术战略、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开放式创新对培育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于271份中国企业的实证数据,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内向、外向型)正向影响企业竞争力;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伙伴机会主义分别负向调节内向、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摘 要: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外部还是内部因素决定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是外部环境决定产品创新,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是核心能力决定产品创新,在此理论分歧上将外部环境和核心能力同时作为自变量来判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决定企业的产品创新,以及怎样调和上述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127家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外部环境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显著,而核心能力对产品创新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是核心能力会负向调节外部环境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孟凡生  赵刚 《科研管理》2019,40(4):74-82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基于创新柔性理论,系统分析了创新柔性、技术创新和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模型,深入研究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制。通过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及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柔性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信息化水平在创新柔性与技术创新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政策环境在创新柔性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间均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2,43(4):37-45
   为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基于以产品为主线的智能制造合作网络,研究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影响机理。提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机理的研究假设并建立理论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路径关系和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行为特性及演化特性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智造技术应用过程中,企业间开放感知以及智造联盟的形成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完善;合作网络动态性增强、生态系统复杂性提高、智造化标准逐渐形成等形式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显著促进企业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推动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进化,在未来智能化转型工作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扎根理论,选取15个智能制造典型案例,探索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市场需求、智能技术、智能装备资源、智能交互能力、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是影响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以及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因素;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是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分析5种智能制造模式,为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制造型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快速识别自身短板并作出有针对性改进的需要,结合精益化理论与智能制造理论,从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化5个维度构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评分为1.812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为2级,正处于工业2.0初期,尚不具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对精益化和自动化的投入。证明精益化和自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数智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如何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并促进企业创新成为重大命题。本文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以人力资本为视角,选取201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上市公司创新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了人力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具有提升效应,这种提升效应在进行多种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水平提升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业机器人从增加高质量劳动力和提升现有员工技能水平两个维度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创新的研究,对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推动数智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生产设备管理能力的评价多数仅聚焦于生产设备管理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个特定领域,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帮助企业排查设备管理薄弱环节、明确能力提升路线,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包含物理实体、软件系统、数据模型和管理系统的生产设备组成形态及其生命周期两大维度,将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成熟度划分为初始起步、平稳运行、感知交互、智能优化等4个等级,构建包含资源保障、运行环境、基础管理、运维管理和绩效管理5个一级指标以及细分的2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云模型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评价。进一步对苏州某汽车配件制造企业应用此方法进行实证量化评价,可知企业在资源保障领域已经达到了智能优化级,运行环境和基础管理领域也达到了感知交互级,并可找出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生产设备管理短板与痛点,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态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挺 《科研管理》2019,40(6):153-163
一般认为,通过服务化构建产品差异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现有的文献较少考虑到服务化战略开展的环境匹配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生态角度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增进了研究者对于中国服务化战略推进的认知,为决策层制定推进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