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技快递     
日本科学家用蚕丝蛋白硫酸化的方法研制出了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物质。他们说,由于艾滋病病毒附在免疫细胞——T细胞的表面蛋白质上不断感染、增殖,致使人体免疫细胞死亡而发生艾滋病。这两位科学家在把蚕丝蛋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王金星课题组针对对虾养殖业中病害防控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对虾免疫系统与细菌和病毒性两类重要病原(鳗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揭示了对虾抵御病原入侵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主要阐释了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防御病原的机理,包括FcLec4通过行使调理素的功能促进对病原的吞噬、Leulectin不同识别模块之间在抗细菌免疫中分工与协作的新机理、MjHeCL感知血淋巴菌群及参与菌群动态平衡调控的机理以及清道夫受体参与的抗病毒免疫的新途径等;(2)发现了病原侵入机体后宿主细胞抵御病原的信号途径及效应机制。主要揭示了对虾Toll和IMD信号途径的特点、调控机理及下游的效应分子,阐释了JAK/STAT途径激活的特征及调控的下游效应分子,并发现Toll途径的激活机制不同于果蝇而与哺乳动物相似;(3)阐明了胞内病原逃逸宿主免疫的分子机制。阐释了白斑综合征病毒利用宿主的C-型凝集素以胆固醇依赖的方式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宿主的SUMO化系统促进自身复制的机理。该研究为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的候选药物以及对虾抗病品系培育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3.
疾病研究     
<正>寨卡病毒引发小头症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研究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员等合作,发现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寨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基于小鼠模型,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分离自南美的寨卡病毒分离株与2010年柬埔寨分离株,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突变位于寨卡病毒pr M蛋白第139个氨基酸的位置上。这  相似文献   

4.
医药与健康     
正乙型脑炎治疗新方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研究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徐志凯课题组合作,揭示乙型脑炎病毒高中和活性抗体的结构基础和中和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该论文报道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分别与两株治疗性抗体2F2与2H4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阐明了两株中和性抗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2F2和2H4这两株中和性抗体只与  相似文献   

5.
<正>一般来讲,病毒有特定的宿主,植物病毒很少能在动物细胞中存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一种常见绿藻病毒竟然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能导致人类大脑功能下降。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原本是非人类特异性病毒,但它们进化出了特定能力,成  相似文献   

6.
当剑桥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听到一种病毒在抗体中挣扎时,这种声音应该引起烦躁不安的病人发出相同抚慰的叹息。他们一直在测试一种新设备,它可以听见血样中存在的病毒。对于多数有时需要等待几天才能得到化验结果的病人来说,这项发明意味着能立即检测艾滋病病毒、肝炎和数10种其它的病原体,包括炭疽和天花。剑桥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科学家揭示蝙蝠飞行及免疫适应性相关机制中外科学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组学研究近日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科学家对两种不同类群的蝙蝠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了蝙蝠飞行及免疫系统的适应性相关机制,阐明不同蝙蝠类群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为蝙蝠及其它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HBV)致肝细胞癌(HCC)过程中,免疫/炎症分子遗传易感性与HBV交互作用维持了乙肝慢性化。HBV蛋白如大S抗原和HBx通过抑制免疫维持了非可控性炎症。促炎细胞因子反式激活核酸编辑酶如胞苷脱氨酶的表达,促进病毒和宿主基因组变异。绝大部分变异细胞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只有极其少数细胞通过改变细胞生存依赖的信号通路,具备了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逆向分化的潜能,获得了克服衰老、掠夺营养、无限增值和化疗抵抗等"干性"特征而被选择出来,成为癌症起始细胞。这类细胞逐渐适应了促癌炎症微环境,演绎了"变异—选择—适应"的进化过程。癌症进化发育学理论可能为癌症监测、预防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生物标志和靶向治疗有效靶标。  相似文献   

9.
动态     
9月16日《Science》杂志内容精选SARS病毒如何适应新宿主新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分析为人类S AR S冠状病毒与其受体结合提供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结构也许能帮助开发一个有效的S AR S疫苗或一个防止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药物。S AR S冠状病毒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该病的死亡率约为10%。在这个新晶体结构中,S AR S冠状病毒“棒棒糖”蛋白的结合区域连着人类细胞受体上的一个末瓣。这个接触面的细节提示,S AR S“棒棒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结合区域的几个氨基酸的变化如何使2002~2003年S AR S的流行成为可能。在那次流行期间,病…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论文,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这一发现或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带来曙光。朊病毒是一类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这种蛋白能将某种构象在同种蛋白甚至不同种蛋白间传递,最终导致所有蛋白都发生变构。近40年来,科学家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闻     
英美科学家发现:绿茶成分有助抵御艾滋病病毒英美科学家通过联合研究发现,绿茶所含的一种成分能阻止艾滋病病毒附着到免疫细胞上。据英国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绿茶含有一种多酚类化合物EGCG,一旦这种成分先附着在免疫细胞上,艾滋病病毒就不再有机会附着上去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09,(4):40-40
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了能中和多种流感病毒毒株的人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分泌合成,可中和的流感病毒包括HS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将来在此研究基础上有望开发出高效流感疫苗。组成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共有16种亚型,他们发现的人单克隆抗体能中和其中9种,除了目前已知的4种禽流感病毒和季节性流感病毒,还包括造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H1N1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14.
应用犬肾传代细胞 (MDCK) ,通过人“O”型红细胞吸附和氯仿处理等方法 ,从美国犬四联弱毒疫苗中分离出一株腺病毒 ,经形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等系统鉴定证明 :该毒株是犬Ⅱ型腺病毒 ,命名为CAV2 XN3 株。实验将该病毒复制成弱毒疫苗 ,免疫 8只 2月龄当地幼犬 ,经临床观察证明 ,试验犬未出现不良反应 ;免疫后 14天采血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达到 1∶12 8,免疫后 2 5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达到 1∶2 5 6 ,免疫后 10个月降至 1∶32 ,但仍能耐受强毒攻击 ,而对照组 4只犬则发病死亡。表明该弱毒疫苗激发免疫快 ,免疫期长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可能是目前最让人类头疼的疾病了,虽然医学工作者研究出了各种疗法,比如各种药物混合的“鸡尾酒疗法”,但是依然不能有效地攻克艾滋病。现在,科学家开始考虑用酸奶对付艾滋病了。酸奶中有一种叫做乳酸球菌的细菌,它能够制造乳酸,而且对人体无害,因此经常被人们用来制造奶酪和酸奶。利用基因技术,美国的研究者对乳酸球菌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能够产生一种药物。当这种药物的分子与艾滋病病毒相遇的时候,会与艾滋病病毒上的糖类成分结合在一起,使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丧失,艾滋病病毒传染的过程就被阻断了。研究人员正在研制含有这种…  相似文献   

16.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新变种毒株的出现或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此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每两周突变一次,但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这一估计忽略了许多已经发生但从未被测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科学家排出﹃非典﹄基因组序列美国《科学》杂志5月1日刊登了两份“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这是首批经过同行评议的“非典”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新成果使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了新病毒的分子组成结构。由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人员组成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论文中证实,“非典”病毒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他们发现,“非典”病毒与其它三类已知的冠状病毒虽然总体结构相同,但在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上却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是,“非典”病毒是一种崭新的冠状病毒,而非某种已知冠状病毒的近期变种。…  相似文献   

18.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同人类疾病的关联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些病毒的致病机制即源于其抗原所致宿主 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紊乱,病毒抗原通过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而调控细胞内信号分子的 生物活性。丙型肝炎病毒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其感染的明显特征为引起严重肝脏疾病及 易于慢性迁延且无满意的治疗药物。迄今关于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病毒持续存在的分子基础 仍不清楚。病毒蛋白通过干扰宿主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而致异常信号转导很可能为其致 病机制,故丙型肝炎病毒各种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从一全新角度深 入了解其致病机制,从而提出病毒致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快递     
让烟草“长出”狂犬病抗体 美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烟草作物,它能含有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新成果表明,转基因作物有望成为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廉价“生产车间”。科学家在新型转基因烟草作物中插入了编码人类狂犬病病毒抗体的基因。细胞培养实验显示,用转基因烟草获取的抗体能抑制狂犬病病毒,功效与人体天然产生的狂犬病病毒抗体差不多,甚至更强。活体动物实验还表明,转基因烟草产出的抗体能保护仓鼠免受狂犬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422028,81571975,81522025,31300600)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程功研究员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MB)史佩勇(Pei-Yong Shi)教授在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最新合作研究发现,亚洲系寨卡病毒NS1蛋白188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导致其感染埃及伊蚊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近年来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成果以"Evolutionary enhancement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