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铃薯是我国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贫困山区的主要农作物和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这两大区域的马铃薯生产存在病虫害高发难防、化肥高施低效、种薯繁育体系不完善、市场范围狭窄等关键共性问题,严重制约当地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云南昭通、甘肃定西等地为例,从生态特点、区位优势及精准扶贫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两大贫困区域发展高值种薯产业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出推广抗病品种、引进绿色高效施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完善专业化和规模化种薯繁育基地、拓展种薯市场是落实高原地区马铃薯产业扶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在70年代就用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成功地获得脱毒复壮的马铃薯种薯,进行了脱毒种薯的生产和推广。90年代初,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脱毒微型薯、试管薯工厂化生产技术巳开始应用于马铃薯脱毒原始种生产,逐渐形成了适宜不同生态条件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体系,共推广脱毒种薯36.5-40万公顷,获经济效益近30.8亿元。西藏高原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因素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但是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生长势衰退,产量下降,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主要由病毒引起。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扩后期的良繁育能获得“无病毒”的“复壮”的健康种薯。实践证明用高质量的脱毒种薯可使产量增加30%-50%。马铃薯除食用外,还可作饲料、食品加工轻工业原料。进行马铃薯脱毒快繁及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发展马铃薯产业,将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畜禽养殖业既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农村、农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它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破解"三农"困局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地制宜,依靠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来助推精准扶贫,发展贫困地区畜禽特色养殖产业,使产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又能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当今扶贫产业中新的闪光点。文章阐述了畜禽特色养殖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畜禽特色养殖精准扶贫中的成效,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畜禽特色养殖助推科技扶贫的相关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科技兴农与精准扶贫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是主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人们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常会发现马铃薯植株变矮、叶片失绿、长势衰弱、块茎变小、产量和品质下降,这就是马铃薯退化现象,主要是受一些病毒侵染所致。而脱毒种薯由于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因此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般种植脱毒马铃薯可增产40%左右,同时种植脱毒种薯田间病害发生率大幅下降,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所产商品薯为绿色健康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应用脱毒种薯进行大田生产时,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4):86-87
<正>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环境资源研究所部分课题,于2011年成立。中心坚持"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学风,瞄准学科前沿,立足生产实际,致力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以隋启君研究员为带头人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工作。中心重点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核心种苗生产和新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栽培技术研发、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研究和马铃薯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心拥有科技人员22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2人(高  相似文献   

6.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斌 《青海科技》2001,8(2):15-15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4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约9000万吨。长期以来,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马铃薯的生产受到了严重制约。 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检测获得无毒的脱毒苗植株,可生产出高质量的脱毒小薯,经梯级扩繁后,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无毒种薯。脱毒的种薯应用于生产后,可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在30-50%以上。因此,建立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生产大量合格的优质种薯,对解决我国马铃薯种薯长期供应不足的矛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脱毒马铃薯的增产幅度大,效益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8.
库伦旗是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定点帮扶的旗县。文章回顾和总结了2013—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库伦旗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引领下科技扶贫面临的挑战,认为解决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观念,发挥产业配套经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的优势以及将科技扶贫与人才扶贫相结合,才能促进库伦旗长久、根本脱贫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气候冷凉,水热匹配,土质疏松,具有发展马铃薯生产的优势栽培条件,1979年就辟为国家级种薯生产基地。10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以星火计划为主体的科技项目,在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栽培管理技术、产品深加工方面开发出多项新技术、新产品,振兴了马铃薯产业。1996年,种薯繁殖田达3300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营养丰富、耐贮、生育期短、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马铃薯易感多种病毒,导致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等。实践证明,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可有效地防止种薯退化,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是增产增收的好选择,得到了农户广泛认可。本文以克新3号马铃薯栽培大田管理技术为中心展开讨论,介绍了其种薯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种植、覆盖稻草、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坚持科技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的发展模式,为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在全面回顾中科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中科院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以及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发挥科技综合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云南省是我国4个千万吨级马铃薯生产大省之一,位居全国第3位。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受到气候、土地资源和交通状况、病虫害影响大,介入企业少、技术储备和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不足等因素制约。要发展云南马铃薯产业应当明确发展思路,全力破解"买卖两难"、"四低"问题,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建立牢固科技链。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青海省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本文阐述了青海省马铃薯育种、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现状,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是一个集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科研和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单位,现已拥有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马  相似文献   

16.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的安全在整个脱毒马铃薯扩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原原种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能否推广种植,能否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原原种薯生产环节防治各种病虫害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原原种薯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而温室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蓟马危害不断加重,并且存在一定的隐患。文章论述了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生产中蓟马的危害特点,初步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达州市贫困地区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地理偏远地带,一直以来科技扶贫工作面临着难度大、效率低、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打破了传统的科技扶贫模式,以网络为载体,做到贫困人员全覆盖,省、市、县专家有机整合,高效解决了贫困地区生产技术难题,打通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多年来在广西环江县扶贫工作过程中历经的3个阶段,总结了环江县不同阶段"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形势下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科技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彻底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为目标,深刻论述了科学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中的作用;科技扶贫的根本是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各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并提出了当前科技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在我国扶贫开发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最为有效的扶贫开发模式之一。学界对产业扶贫的定义、作用机理和扶贫模式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产业扶贫类型、减贫机理及其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措施关系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文章界定了产业扶贫的内涵,解析了产业扶贫的作用机理,以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五个一批"措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了产业扶贫的主要类型及其模式,提出了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产业扶贫是指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以增收富民为目的的"造血式"扶贫开发过程。新时代产业扶贫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类型多样、形式多元,贯穿于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和"五个一批"措施中,是一个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融合发展的过程。产业扶贫有助于促进贫困地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地域系统全面振兴。然而,产业扶贫也面临一些地区贫困户参与度不高、产业同质化发展、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产业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各地需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立足地区资源条件,积极创新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