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新兴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框架,并提出新兴产业创新基地的构建策略。指出依托政府来提供产业发展平台等公共服务、利用市场来引导创新资源高效流动能够有效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营造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新兴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框架,并提出了新兴产业创新基地的构建策略。指出依托政府来提供产业发展平台等公共服务,利用市场来引导创新资源高效流动,能够有效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营造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孵化网络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描述了创新孵化网络内知识双重扩散过程;同时考虑网络关系边权演化和知识势差等因素,提出三种知识扩散方选择策略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具有无标度特征的创新孵化网络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整体知识水平和知识均衡度;以知识势差为扩散准则的实用策略可暂时提高网络整体知识水平,但会降低知识均衡度;从长远来看,综合考虑知识势差和关系强度的融合策略是提高网络整体知识水平以及均衡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不确定性与网络位置2个维度定义转移企业的结网策略。运用多智能体仿真的方法,构建转移企业与本地企业结网合作创新的动态仿真模型,对环境差异性条件下的转移企业结网策略对集群网络结构及知识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环境集群转移企业结网数量较多且集群网络逐渐出现核心企业,知识宽度及其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后期高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环境的集群。沙克尔(shackle)环境集群部分转移企业的本地嵌入情况较差,知识宽度多次出现零增长点,知识深度及其增长速度在前期低速增长阶段高于其他集群。从集群长远发展来看,风险环境是更适合转移企业本地嵌入结网的集群环境,风险环境集群是更能加速促进转移企业提升集群知识水平的集群。  相似文献   

5.
丁雪  杨忠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10-18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5—2018年的创新链相关文献为样本,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计量软件对创新链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链的本土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全球创新链、制造创新链、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创新驱动等11个聚类;创新链研究关注点从产业、创新链到产业链再到创新,基本遵从理论构建到理论应用的研究发展规律;创新链研究的前沿热点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创新与技术创新为研究问题。最后,对未来创新链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将知识转移与社会资本相联系,兼顾知识转移的直接、间接效应,构建出具有小世界特性的创新孵化网络知识转移模型,并运用仿真方法研究网络内知识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具有小世界特性的创新孵化网络能提升知识的转移效率和配置效率;结构维、关系维、认知维社会资本与创新孵化网络知识转移效率正相关;在演化初期,结构维、认知维、关系维社会资本与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并非完全正相关,但随着演化进程,三者均对知识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阶段、企业行为及政府策略,并以浙江绍兴为例,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包含三个阶段,即相互相应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和分化替代阶段;地方政府与龙头骨干企业的策略选择显著影响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度及演化趋势;地方政府在淘汰传统产业落后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以及为二者融合发展搭建创新链接平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57-1567
 在企业间知识水平动态互补性基础上,通过刻画合作伙伴选择、知识学习及创新机制,建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模型。运用多智能仿真方法,研究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规律、集群创新潜力与网络演化的内在关系及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等。研究综合考虑了企业间各知识要素及综合知识的动态互补性。研究发现:动态演化过程中的创新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性;企业知识水平和创新网络是协同演化的;随着集群创新潜力的增大,企业积极构建“远程”合作关系,网络稀疏性增强,企业间的重复合作次数及网络信息传播效率降低。企业应积极地与不同企业建立创新合作关系并增强局部企业间的合作紧密性,特别是在集群发展的早期阶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0.
现有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搜索研究大都构建在无权静态网络的基础上,且假设创新搜索与知识转移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过程。为更加真实的再现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搜索、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的整体行为机制,现基于无标度加权动态网络,采用仿真建模的方法,以揭示创新网络中知识动态增长的演化规律,探究创新搜索与创新网络、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无论基于何种搜索策略,创新网络演化的路径基本相同,且最终网络演化将达到均衡;网络联结密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存在倒U型关系,而网络关系强度与网络平均知识存量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创新搜索策略对网络平均知识存量以及知识创新的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界定基于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内涵;设计其创新集群网络的结构;提出创新集群网络的发展模式以及演化路径;探究如何依托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机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政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间互惠性强;而知识链型网络关系与产业链型网络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抑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钛谷为例,使用专利和科研论文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中国钛谷产业基地的知识网络和人员网络,并分别对两个网络进行网络中心度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钛谷的知识网络中,知识创新成果集中在钛产业链的中游,而对产业链下游的钛产品应用方面涉及较少;在人员网络中,创新主体集中在企业,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度不高。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企业网络和知识资源的理论,以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267个创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网络嵌入、知识整合与创新绩效的相互影响,认为创业企业的网络嵌入性有利于知识整合与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知识管理的创新也将极大地优化企业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型产业构建全产业链和实施垂直集成的演进趋势,所要构筑的是以技术因素为主导的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系统集成包括技术因素、创新方式、商业模式三个方面的集成;微软和三星的创新系统集成具有企业成功运作的引领性,对中国的相关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6年的151起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样本,本文运用GLS实证回归模型检验海外并购创新过程中海外知识整合与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关系,并对比提升国内创新质量与提升国际创新质量所对应的不同知识整合模式;结果发现:海外并购知识整合与并购后国内创新质量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与国际创新质量负相关;进一步考察网络嵌入均衡与产业时钟速度的调节作用,发现国内与国外创新网络嵌入均衡能够优化知识整合与创新质量的倒U型关系,且当国内网络依赖高于海外网络依赖时,网络嵌入均衡的优化作用更强;产业时钟速度快的行业,内外网络嵌入均衡的优化作用更强。本文首次基于创新网络的内外嵌入均衡视角,为中国企业突破海外并购知识整合过程中的“专利泡沫”与“创新假象”,提升对外投资质量走向世界创新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技术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进行仿真,分析产业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以及企业不同的技术学习策略对技术学习的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创新网络从随机网络演化为无尺度网络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内企业技术学习的绩效;(2)综合考虑连接强度与临近成员技术水平的权衡主义倾向技术学习策略不仅能获得较高的技术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的降低整个产业创新网络的产业技术差距,是一种明显优于只考虑其中一种因素的技术学习策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钟章奇 《科研管理》2020,41(2):94-103
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方法,本文将微观尺度上多区域间企业创新扩散和宏观尺度上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构建一个从异质性企业出发,到区域产业结构进化的解释框架,来探索创新扩散驱动下的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以期为制定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经济产业治理政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于全球各国家或者地区而言,过程创新更有利于推动其第二产业发展,而产品创新则更有利于驱动其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发展。而模拟研究则显示近年来全球产业结构进化主要受到来自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共同推动。其次,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2012-2030年),对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分别约减少了6.12%、0.67%和1.23%。中国第三产业的产出份额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增加了约6.15%,其次是美国(4.20%)和俄罗斯(0.84%)。而就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而言,除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外,其他地区的份额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9.
提出现代流通业国家产业链战略并构建基于国家产业链战略的自主创新框架。国家产业链战略的重点在于培育国家产业链链主,建设大开放大流通格局,推动多链整合与跨链整合,围绕上述战略需求,提出相应的自主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