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3-I0003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付毅飞)"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同时在轨运行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我们所盼望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9月26日在京透露,我国将于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入轨,其设计寿命为2年,但时至今日已在太空运行近三年。王兆耀说,目前监测数据显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正常、状态良好、推进剂充足。专家预测它还能继续在轨工作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星载雷达高度计依靠对海面回波的跟踪测量卫星到海面的距离,卫星平台的姿态角会显著影响高度计的回波形状,从而带来指向误差。本文推导了利用高度计回波跟踪反演姿态角的两种算法(两点法和线性回归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误差分析。然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评估了算法的性能,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最后,对算法的实现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9月15日成功发射。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二号FT2火箭。"天宫二号"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搭载设备创载人航天器纪录"天宫二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来说,不仅装备更优、装载量更高、内部环境更好,搭载的设备也更先进。它搭载的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无论数量还是安装复杂程度,都创造了历次载人航天器任务之最。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9日凌晨,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已经在轨运行一个月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宇航员入驻天宫。此次航天任务将充分展现中国航天技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但更重要的是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夯实基础,原因当然在于这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也在于这是人类仰望星空后能获得生存救赎的另一个出口。与此前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343千米相比,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1-I0001
<正>2011年9月29日,我国首个"太空家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入轨,先后圆满完成了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至2014年9月29日,原本设计寿命仅两年的天宫一号已在轨平稳飞行满3年,目前状态正常、工作稳定,具备更长期健康飞行的条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天宫一号长期运行管理中心,3年间对天宫一号精心呵护、精细管理,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7000多个日常参数最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5日是中秋节,在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入轨。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装备了很多高科技装置,如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一台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耗8年心血研制而成的太空尖端"相机"。作为该团队的一员,李春来与有荣焉。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已经在轨运行一个月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入驻天宫,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移民太空的多种理想神舟十一号在广袤的太空追寻天宫二号并与之会合、对接又一次让国人和地球人关注一  相似文献   

8.
在轨测试和试应用已满半年,国家海洋局日前表示,海洋二号卫星已具备开展应用服务的能力。好消息不断,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近日还要接待来自法国空间中心的专家。"他们是专程来与我们探讨海洋二号卫星数据的有关事宜。"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二号卫星有效载荷副总师刘和光很兴奋,"我们终于能与国外先进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天眼、蛟龙、墨子号、悟空、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点赞科技成果。现在向我们走来的,就是5年科技成果代表队方阵了,来看看前排6位朋友的"模样"吧。1.天宫:开创多项第一的空间实验室天宫家族有两位成员——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一号大哥是我国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13,(2):51-53
神九对接天宫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和手动交会对接。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天宫一号完成了它的使命,光荣退役。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这是近十年来落入地球大气层的最大物体,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超期服役的英雄航天器作为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主要肩负四项任务:与神舟系列飞船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2.
数据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曾成功与神舟八号、九号飞船进行4次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已进入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在轨运行稳定,设备状态良好,静候神舟十号的到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也是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距离航天员杨利伟  相似文献   

13.
正天宫二号今年三季度就将发射了!它与天宫一号有哪些区别,将执行哪些任务呢?届时,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也要赶去与天宫二号相会,那将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场景啊!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我国已经在2011年9月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又成功发射了未载人的神舟八号飞船和载人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它们分别顺利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4.
毛新愿 《百科知识》2021,(17):27-30
4 月 29 日 11 时许,搭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随着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天宫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说天宫一号是为了解决交会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那么天宫二号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开展14项科学研究实验。下面就介绍其中的一些实验。1.空间冷原子钟这是全球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目前投入应用的精度最高的冷原子钟是利用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技术的(铯原子)喷泉钟,而空间冷原子钟借助太空微重力环境,把冷原子钟所能达到的精度又提高了一两个数量级,意味着这个钟在太空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  相似文献   

16.
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在陕西西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之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它将为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提供场所。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法勘探是一种通过人工建立电场根据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对电场分布的影响,测量地表电位差进而推断地下介质分布的主动源电法勘探。与传统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观测精度高、采集速度快、数据采集量大及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采空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治理及工程勘察中。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实际勘探生产中,还主要为二维勘探,但是地质结构大都为三维,二维勘探需要将地下三维异常体看成二度,采集、处理反演后的结果只是一种近似,计算精度和反演效果较差。然而三维高密度野外数据采集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制约,由于三维勘探容易受各种因素制约。因此,二维数据体的三维反演可以有效的解决二维高密度在空间形态上的不足,不仅实现了三维电阻率反演及成像,还克服了三维数据采集的诸多不便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吸引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目光。"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宇航员将在太空驻留30天,并开展一系列的空间实验(详见本刊2016年第6期杂志上《天宫二号,即将开启飞天之旅》一文)随着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信息     
<正>神十本月中旬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再访天宫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日宣布,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长二F火箭完成全面"体检"近日,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十号飞船发射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火箭发射试验队,顺利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在太空遨游了近7年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举世瞩目下平安"回家",坠入了南太平洋,实现永久性安息。当"天宫一号"结束使命时,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大型空间站工程将豪华启航。整个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建造,届时或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无控再入",如美丽流星返回地球2016年3月16日,已步入老迈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