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疑"学校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学校监护责任”问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对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伤害事故,许多人认为学校应无条件赔偿损失,承担无过错责任即监护责任。学生在校是其监护人适时适当的一种“监护脱手”,是一种特殊的监护形式,不构成监护关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委托监护人”,只有在有过错的前提下对事故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而判断学校过错不能随意化。建议制订《学校法》以弥补教育法、民法监护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学生与学校关系研究是一个宽泛且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领域。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把学生与学校关系这一宽泛的研究领域聚焦到学校联结这一专门领域的研究,提出学校联结与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相关,是健康风险行为的保护性因子。之后的“学校联结的温斯布雷德宣言”肯定了学校联结的重要性及其重大现实意义,界定了学校联结的内涵,强调其与学生学业和健康状况的直接关系,并提出提高学校联结的策略及未来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时下,中小学开展了一定的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好处。但一些学校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所暴露的问题却值得警惕和重视。如有的学校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让学生停课上山摘茶叶;到工厂去做小工,或分解“勤工俭学”创收任务给学生,把它演变成另一种乱收费。如此种种,让纯正的“勤工俭学”变了味,不仅学生头疼,家长寒心,更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的确,勤工俭学既可让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实践,又可为学校增加一些办学经费。但这有一个度的问题,有的学校让学生停课少则四五天,多则十多天,学生的学习时间将如何得到保证?更有甚…  相似文献   

4.
从"管治"走向"善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现实问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管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弊端重重。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理念,走学校与学生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善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笔者参加了新申报的 省实验小学的验收工作,作为验收 组的成员,有幸走进一些学校,与 学校师生零距离接触,感受学校的 特色创建。 学校扫描: A校是基础条件好的一所学校。 但学生好思而不踏实,没有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生能够坐 下来学习,学校从书法兴趣小组得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学校教研”之于每一所学校意义重大。它不仅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整体实力,还关系到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一所学校,不管它管理得多么井井有条,如果教师们只知每日围着学生的分数转,不知教研为何物,那这样的学校终归是悲哀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热衷于宣传本是件好事。但笔者发现。一些“土记者”却利用学校的这种心理,玩起了“新闻制造”,即迎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并制造虚假的新闻事件。例如,一则“留守学生看奥运”的新闻是这样孕育而生的:那些“土记者”叫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教室,搬来一台电视机,让一些学生扮演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8.
现在,人们容易看到,办一所学校,是先有筹办者,请来校长,再聘来教师,而后招来了学生,学校就办起来了.似乎校长是源,学生是流,校长是先生,学生是后生.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国家、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 ,观照学校的教育哲学 ,在分析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 ,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 ,以学校为主体 ,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为主导的 ,一个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开发过程。它伴随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国家课程决策权力的下放而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精髓要义在于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学校特色得到突显。因此 ,校本课程开发能够弥补国家课程难以顾及学校具体情境与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的不足。随着…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某沿海城市一知名中学在内地省份公开打出旗号:“招收高一学生”。声称“统一”考试、按“计划”录取,承诺录取后到校就读、办理注册、享受学校所在地高考升学政策。他们散发的宣传材料上,郑重向学生承诺:只要是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经过了他们的学校,“力争培养成为一名重点大学学生”。这些地域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成功之路计划于2005年初推出,作为一项长期的初中和高中协助项目,它试图在学生的学校经历与成年后的职业意愿之间建立连结。作为学校内部的一个指导计划,这一项目通过制定6年连贯的课程以及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劳动技能并通过职业生涯与教育规划来提高贫困学校学生进入大学和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应把“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那么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呢?笔者愿在这里作一粗浅的探讨。一、确定一个目标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近几年叫得很响,但真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  相似文献   

13.
4月6日星期三中国校长眼中的英国教师今天,英方提出要观摩或学习的课程多是艺术、体育类课程。据副校长马汀介绍,这批学生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们想学中国功夫、书法、剪纸和烹饪。除了出于好奇心,校长陈洁感到,英方对中国课程的兴趣点折射出英国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爱好广泛、多样化发展的人。另外,从英国学校对学生的分组安排上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教育理念。中方本来安排11个英国学生分别入住11户人家,但是英方希望两三个学生一组,15户中国家庭分三批先后接待5组英国学生。而且每换一批家庭,英方都要重新组合学生。为了学生,英国学校可以不厌其烦,这让中国校长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市场中,学生无疑是竞争的焦点,抓住学生工作也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全局,抓好了学生工作也就激活了整个学校组织,赢得了学生也就赢得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学校工作应调整思路,革除对其发展造成障碍的旧有观念和习惯,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校文化。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校文化的内涵1.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要求重新认识职校生认识学生的消费者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事实上明确了学生是学校的主要消费者(顾客),教师和管理人员是供应者,学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教学和服务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过去在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指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主要是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在学生就业和行业、企业用人上合作办学,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教书育人》2005,(7):54-56
P学校是处于市中心的一所职业学校,前几年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的行为规范良好,学校被评为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从外界接受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充足,而P学校周边环境的不理想,各种“室”“厅”“店”“吧”等包围着学校这方净土,再加上学校旁边有学生管理较薄弱的技校,使得午间和放学时,在学校周围各种“室”“厅”“店”“吧”等营业性场所经常可以看到P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看待教学评估中的"学生打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继和 《职教论坛》2004,(15):33-34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对教师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估,是所有学校每年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有媒体陆续报导了一些国内外名牌大学"教师教的好坏,学生说了算"的做法,一时间,一些大、中专学校纷纷效仿.在效仿过程中,有的学校照抄照办--按学生打分的高低,将教师排队,分为三、六、九等;有的学校是将学生打分、学校教学督导组及教师所在系(部)三方面意见各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分得出最后结果.笔者认为,前者不可取,后者可行.但对不同学校,由于学生总体素质、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其三方面意见的比例,应视具体情况,慎重分配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犹如"桌餐",用什么材料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哪些?这些都由学校在招生前就准备好了,学生来到学校后只要在餐桌旁坐下来,喜欢吃也好,不喜欢吃也罢,就这么一桌菜,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这些似乎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陈润全 《广东教育》2006,(10):11-12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的集中反映。校风是全体师生经过共同努力,在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行为表现。校风的状况如何能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校风的建设,关键是领导作风建设。所以,建设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20.
"顶岗实习"——通向就业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会有一些留在企业工作。而企业也有把“顶岗实习”的学生留在企业工作的愿望。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促进“就业”途径一些做法的疏理,寻求一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顶岗实习”通向就业的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